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错了吗?

2020-01-15 02:00:03孕产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此句出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意思是:做父母的喜爱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替孩子作长远的打算。此一观点,是触龙说服赵太后的逻辑起点,也是触龙说服赵太后的关键,至少在文本情境中是正确的。它能成为名句一直流传到现在,肯定有深刻的哲理和广泛的适用性。

u003Cp>“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此句出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意思是:做父母的喜爱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替孩子作长远的打算。此一观点,是触龙说服赵太后的逻辑起点,也是触龙说服赵太后的关键,至少在文本情境中是正确的。它能成为名句一直流传到现在,肯定有深刻的哲理和广泛的适用性。u003C/p>u003Cp>按照我的理解,它蕴含的哲理就是:要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不能一味骄宠溺爱孩子,要从本能的爱上升到人文的爱,按照社会规则的要求去规约孩子并促进孩子的发展。比如,去幼儿园就意味着受约束,还要适应新环境,很多小朋友在父母从视线消失的那一刻会眼泪汪汪,嚎啕大哭,但做家长如果不狠心,不下决心完成心理断奶,孩子就很难完成社会化的第一步,以后的融入社会在社会上立足就决无完成的可能。所以,做家长的一定不会屈从孩子的伤心,而只会决绝离开。u003C/p>u003Cp>正因为它蕴含哲理,所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比如在学校选择方面,在交友方面,在专业选择方面,在求职方面,在恋爱婚姻方面,做父母的都会立足长远,为子女作出规划,或是给出参考意见。u003C/p>u003Cp>但是,世上没有绝对真理,真理之中也包含谬误,并且真理再向前走半步,便会转化成谬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从父母的角度看,当然不错;但从孩子的角度看,就大可商榷。u003C/p>u003Cp>首先,孩子才是成长的主体,孩子的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所以培养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判断、自主抉择的能力,让孩子掌控自己的命运,“我命由我不由天”,才是理想的教育状态。父母为子女“计深远”有时并无必要,尤其是在孩子确立了志向之后,父母爱孩子的最佳表现就是放手、理解、支持。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杨宇。杨宇从广告公司辞职回家之后,做了四年的宅男,每天鼓捣他的动画片,几乎没有任何收入,唯一的生活来源便是母亲的退休金,母亲却没有任何怨言,全力支持儿子的创作,这才有了《打,打个大西瓜》的惊艳问世,有了《哪咤之魔童降世》的火爆全球!u003C/p>u003Cp>其次,父母的“计长远”往往会受偏见的影响,往往不符合子女的实际,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在《清兵卫与葫芦》中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制作葫芦不务正业,不尊重清兵卫的兴趣,对清兵卫持打压态度,但事实表明这种打压并不合理。u003C/p>u003Cp>第三,父母的“计长远”不意味着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子女,并且要适时转换角色,从“计长远”转换成“助长远”。u003C/p>###u003Cp>“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意思天下之大爱就是父母爱孩子的那种爱,父母是怎么爱孩子的呢,他们为孩子的长远考虑,把孩子的未来都考虑好了。u003C/p>u003Cp>这句话出自《战国策》的《触龙说赵太后》第3段。u003C/p>u003Cp>原文节选:u003C/p>u003Cp>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u003C/p>u003Cp>释义:u003C/p>u003Cp>左帅公说:“老臣的犬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爱他,希望(您)让他补充黑衣卫士的人数,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来求您!”太后说:“答应您!年龄多大了?”(触龙)回答:“十五岁了。虽然还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来托付给您。”太后说:“男人也疼爱他小儿子吗?”(触龙)回答:“比女人爱得厉害些。”太后笑着说:“女人爱得特别厉害。”(触龙)回答:“老臣认为老太太爱燕后超过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老太太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这也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一定别让她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u003C/p>u003Cp>实际上辩证地考虑这个问题:考虑的要周到,但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考虑不周到,在孩子还没有判断能力的情况下任其自由生长。u003C/p>###u003Cp>“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没有错。只是不同层次的父母思维和行为方式都不一样,对孩子未来的规划和教育风格也不一样,才导致教育的千差万别而已。u003C/p>u003Cp>u003Cimg src=###u003Cp>表面来看,完全没有错。但是从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这句话要辩证地来看待对与错。u003C/p>u003Cp>要说对,孩子需要家长的关爱,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期洛的需要层次里面的缺失性需要的一种。家长也有义务保护,孩子给他吃饱穿暖,让他健康快乐地长大,为他的未来出谋划策。u003C/p>u003Cp>要说错,那就是这句话容易让家长们走极端:事事为孩子做主,包括他的兴趣爱好,包括他的职业,包括他的伴侣…… 结果从小孩子就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能力,有的就成了父母怀中的巨婴,也有的成了妈宝……u003C/p>u003Cp>父母之爱子,要爱之有度,有方,不要让你的爱成了侵蚀孩子成长的毒药。u003C/p>###u003Cp>仔细看了看前面专家的回答,我作为一个妈妈,就想简单肯定一句话,不错!u003C/p>u003Cp>每一个父母为了自己孩子的成长都是精心规划,期待给孩子一个最好的选择。u003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