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父母大包大揽让孩子错失了什么? 父母大包大揽的后果

2022-02-27 05:57:33孕产
父母大包大揽让孩子错失了什么?

一个7岁的女孩对妈妈怒气冲冲的吼道:“我的IPAD没电了!你竟然没充电!”

上高二的女孩不喜欢这半年才换的历史老师,由以前一直保持班里第一名到现在每次考30多分,现在跟妈妈抱怨,妈妈也随声附和,并跟她说跟学校反应一下

6岁的男孩跟妈妈要买新的积木,妈妈只是说了句“给你买了那么多积木,家里都快摆不下了,不买了。”孩子开始发脾气,哭闹。

这些孩子面对的不论是交友困惑,学业难题或是与父母的矛盾,他们的反应都是:眼前的情形让他们坐立不安,如果问题无法立刻解决,他们会越来越生气,焦虑甚至抓狂,没人会冷静下来想办法,而只是一味地陷入崩溃境地。《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一书指出,在这一代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等待的概念。他们不仅预期困难能够即刻迎刃而解,还越来越依赖成人。这本书旨在向父母揭示即刻满足的一代在步入成年之后力不从心的原因,定义和识别最常见的5种家长陷阱,并掌握避开他们的方法。并详细阐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特定事件或情况中最容易出现这些陷阱,及其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时根据儿童和青少年不同发展阶段,帮助父母对孩子形成合理预期及引导指南。

父母大包大揽让孩子错失了什么?

父母大包大揽的后果

作者达琳·斯威特兰,专注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二十余年。作为一名儿童心理学家,她主要对有社交、学习和情感问题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另一位作者罗恩·施托尔伯格, 执业临床心理医生,亚莱恩国际大学副教授。

现在很多父母不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一是嫌麻烦,认为他们成事不足。与其给孩子善后不如直接大人做来得简单,还皆大欢喜;二是不相信孩子,认为孩子能力还比较弱,不相信他们能做好。儿童心理学家达琳.斯威特兰指出这是个家长解救陷阱,家长陷阱是指父母抑制不住为孩子排忧解难的冲动,挺身而出解救他们的情况。看似救孩子于水火,实则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

家长解救陷阱让孩子错失了什么?

情感方面:

为人父母的一大乐趣就是,我们会得到孩子毫不质疑的崇拜和热爱,这让父母更加倾向于为子女解决各种困难。在中国现在的家庭中,因为“外面的世界很残酷,我的孩子需要全副武装,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大学和工作中胜券在握。”只要是与学习有关的就一路绿灯,与学习无关的什么都不行,父母包办了除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情。父母无私的付出换来的是什么?以自我为中心的娇纵蛮横“小公主”“小皇帝”;在校成绩优秀,但生活能力差的“优等生”。最典型的莫过于“中科院最后悔特招的神童,上大学不会自己穿衣,从不和女同学说话”的“天才”魏永康:2岁时,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时,学完了初中的课程,小学接连跳级,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8岁时,进入重点中学读书;13岁,高分考入全国重点大学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时,被特招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他的妈妈承揽了所有的家务,从不让儿子插手,包括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魏永康从不用操心,甚至读高中时,他的妈妈还亲自给他喂饭。结果就是高分低能,被中科院退学。

父母大包大揽的后果

以上也许是个特例。就说个现在比较普遍的吧,现在的网络流行语“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深刻揭示了家长对孩子学业的焦虑。陪写作业方面,家长尤其不遗余力陪在孩子旁边,孩子很容易依赖家长,但凡是有一点难度的题,孩子就会指望家长来教,自己不愿意动脑筋。

《我把美国教育方法带回国》一书作者画云博士的女儿,在美国上9年级时,因为忘记带作业(在美国,从9年级开始,每次作业成绩也影响升大学)到学校,按往常一样打电话要求妈妈给送。她女儿以前也经常忘记带作业,妈妈每次都是丢下手中的工作,马不停蹄地回家取作业并送到学校,每次都免不了教训女儿一通,但还是屡犯不止。这次妈妈决定不再“救急”,直接在电话里说自己开会没有时间。本来预计女儿会埋怨妈妈。其实女儿打电话前就猜到妈妈可能不会送作业,这次作业得了零分,但是女儿认识到带作业上学是她自己的责任。以前每次犯错妈妈都对她发火,她很害怕,下决心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目的是不让妈妈生气。可是努力一段时间后又会松懈,所以还是会经常忘。现在她醒悟到她要好好做的原因不应该是为了妈妈不生气,而应该是为了她自己。这个原因比要对妈妈负责更有动力。

家长的“管”“帮“在某种程度上夺走了孩子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特别在解决学业问题上,家长比孩子更卖力。孩子认识不到学习的目的,勤奋刻苦的重要性。让孩子产生依赖意识,一旦独自遇到困难就束手无策,或抱怨别人。等成年上班后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知难而退。

社交方面:

在《父母的界限:给孩子真正需要的爱》一书中提到一个案例:一个叫诺飞的小男孩,刚上幼儿园时,妈妈就告诉他:要和那些懂事,听话,有礼貌,不打架,不骂人的好孩子玩儿,不要理那些没教养的坏孩子。“上小学时,妈妈告诉他:交友要看这个朋友是否对提高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帮助。妈妈对他新交的朋友,都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主要是看学习成绩,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家庭等,哪一项不合格都不行。结果就是他没有真正的好朋友。自己觉得兴趣相投的妈妈看不上,妈妈看好的同学,他又觉得玩不起来。

父母大包大揽的后果

问题是父母不可能时刻跟着自己。这个社会很复杂,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交友的过程其实锻炼的就是一个人的适应能力和辨别能力。如果家长小时候替孩子解决了这些交友问题,成年后很容易陷入社交危机。

一个美国千里挑一的学校中排名前十的女孩茹姬,父母为她挑选即将进入大学的室友,条件之一就是室友的父母也要通过他们的面试。茹姬是个典型听话的孩子。从小无论学习,课外活动,交友,申请学校到穿衣吃饭,从没有自己做过任何决定。导致她的生活能力如同婴儿。最吃苦的就是她的社交,她原来的朋友都是父母过过筛子,而且都是女孩。上了大学后,父母不再”面试“她的朋友了,她终于”独立“了。常常开派对到凌晨4点,疏于学习。因为以前没跟男孩交往过,不懂男孩子的殷勤是什么 ,常常为了男孩的一句好话,就把自己喝得烂醉,从醉到醒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最后这个女孩没有按期大学毕业。

父母的一句“只要学习好就行”,把孩子应该经历的挫折和坎坷都给扫清了,也把孩子思考做决定的过程给代替了。

神经发育方面:用进废退

由于即刻满足一代面对的生活越来越容易,他们身上的重要神经在发展时就备受阻碍,而神经的发展程度与孩子能否独立自强,做出决定息息相关。从他们遇到问题时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迷茫失措,无法主动思考解决之道。《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中指出,大脑天性是懒惰的。如果你平时都没有给它锻炼思考的机会,没有尝到思考的甜头,怎么可能指望孩子在成人之后就主动思考做事?

在孩子的一生中,有个快速学习某种本领的关键期,也就是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的“敏感期”。在关键期,大脑突触飞速增长,突触之间的连接会因外界经验而得到加强。某种技能被练习的次数越多,大脑在这方面的发展就越充分。而一些连接因为从没派上用场而惨遭“修剪”,也就是大脑突触的发展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原则。

良好的人际关系,独立思考,勤劳善良的品质,灵活变通,批判思维及勇于承担责任等都与执行功能有关。”执行功能”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心理学定义:它是个体对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就好比大脑里有个指挥官,我们计划、组织信息、做出判断、解决问题都要受到这个指挥官的控制。认知科学家Dr.魏认为执行功能是未来世界需要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执行功能可以让人在突发事件面前稳住阵脚、改变策略,制订新计划,同时考虑可能涉及的所有人。

研究显示,执行功能发生于出生后的1岁前后,孩子1岁左右,孩子靠自己简单的吃饭、穿衣、玩耍、洗澡等基本日常行为,他的神经节及大脑皮层以及大脑皮层下的基底神经节等执行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家长处处大包大揽什么也不让孩子做,就会阻止孩子大脑执行功能的发育。训练大脑执行功能的最佳时期从中学开始,一直持续到20岁出头。大脑额叶是掌控执行功能的主要区域,额叶的发展在青春期早期到成年初期这一时段增长最快。这个阶段的人在完成学业,料理个人事务,权衡各项任务(如家务活、兼职工作等)方面能显示出较强的处理能力。如果家长落入解救陷阱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挺身而出为孩子扫清人际交往问题或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时,就是在夺走他们宝贵的实践,学习机会。

家长的解救陷阱让孩子在社交方面,丧失了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无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情感方面,因为错过的经历,没有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执行功能的体验,从而无法树立自信心并提高应急能力;在神经发育方面,他们的计划组织,解决问题,制定决策能力很难有提高的机会。

父母大包大揽的后果

如何避免家长落入解救陷阱?

遇到困难偷着乐。

为孩子创造充满锻炼机会的环境,让孩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家长一定要抵制"快速摆平一切“的诱惑,孩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做的事情,如果想自己做,要给他们体验的机会。孩子面临艰难时刻,可以提供引导帮助,但不能代替解决。

孩子入幼儿园开始就有跟别的孩子交往的意愿。孩子通过设法加入别的孩子正在进行的游戏,可以锻炼自己的逆境商和社交商。

针对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一项研究发现,最受人喜爱的孩子在试图加入已经开始游戏的团体时被断然拒绝的比例是26%。对小孩子来说,最危险的时刻莫过于,你希望加入一个正在游戏的小团体,却被人排除在外。比如幼儿园4岁孩子之间的对话:洋洋,南南和润润正在玩汽车玩具,豆豆也想加入。她先观察了一分钟,然后靠近他们,坐在南南旁边,开始玩起小汽车。南南转过头对她说:“你不能玩!“豆豆抗议:”我可以玩!“,南南继续坚持:”你不行,今天我们不喜欢你!"因为要冒着被拒绝的风险,所有孩子在接近小团体的时候都会小心翼翼,这与成人参加一个陌生的聚会感觉差不多。而这样的困境正是锻炼孩子的逆境商与社交商的机会。孩子会慢慢明白如何更好的适应小团体的规则,明白什么是不合时宜的行为。

要明白过程比结果重要

家长过于关注孩子平时孩子测验成绩,阅读水平,学期考试分数等。而为达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及主动发挥出的计划组织,问题解决能力是过程,这些才是完成任务或学到知识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学习这些技能时就很容易受挫,烦躁,如果他们觉得这些能力对考试没什么帮助时,就更不愿意去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家长要时时奖励进步,这个进步是与自己的纵向比较。

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业自我概念很重要。这个学业自我概念是指他对于自己属于哪类学生的划分,他对自己作为学生的身份的描述方式。比如“我很喜欢数学,擅长逻辑思考”“我上学时一直很聪明”“从没有老师喜欢过我”等等。家长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学业自我概念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注重学生的综合成就。对一个非常在意学习成绩的孩子来说,除了帮他理解某项技能不能定义一个人之外,还要善于找出他身上的其他优点,比如因为学习成绩而闷闷不乐的孩子,可能是一个关于思考,责任心强而且不怕吃苦的孩子。

刚上高二的外甥抱怨新来的历史老师水平太差,自己本来成绩在班级一直是第一名,现在经常不及格,她跟妈妈抱怨。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现象-对老师的不满。无论老师水平好坏,或者偏见,有失公平等因素,家长都不要把孩子当受害者。一旦孩子感到自己是受害者,就会拒绝承担责任,把过错推到他人身上。这种经历正好是教育孩子的良好契机。家长无论如何都不要和孩子站在同一战线,这会削弱他的学习动机和动力,剥夺他战胜挑战的锻炼 机会 。引导孩子去应对,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让孩子得到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锻炼。

如今家长不给孩子独立锻炼的机会,孩子们无从总结经验教训,只学到了思考无用。《让孩子学会思考》一书是一本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不可错过的好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孩子为何喜欢对别人颐指气使,以及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培养出信心十足,独立自强和勤于思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