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我什么都没做,却得到了一个你们都想要的聪明孩子 这些我都做得到

2022-03-14 18:23:07孕产
1中国的孩子,一生都活在“赛场”上。对于家长来说,从接受孩子的存在开始,我们就被孩子绑架了。手忙脚乱的出生、摸不清方法的启蒙、没有意识的早教、入学、课外班、升学、考试……终身操不完的心,这是为人父母的战场。

1

中国的孩子,一生都活在“赛场”上。

对于家长来说,从接受孩子的存在开始,我们就被孩子绑架了。

手忙脚乱的出生、摸不清方法的启蒙、没有意识的早教、入学、课外班、升学、考试……

我什么都没做,却得到了一个你们都想要的聪明孩子

终身操不完的心,这是为人父母的战场。

而对于孩子而言,考试更是时刻存在,每年高考状元出炉时,都有无数家长围观羡慕。看看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家还在穿纸尿裤的宝宝,还真有点期待呢!

家长对宝宝的重点关注,除了身高,大概就是智商了!听到别人夸自家宝宝“真机灵”、“聪明过人”,宝妈奶爸心里那是美滋滋的。

民间更有多种方法来鉴定宝宝的聪明程度,比如“头上两个旋儿的聪明”“大头宝宝更聪明”“左撇子更聪明”……

可见,养育一个更聪明的孩子,可以说是每个家庭的期望。

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差距究竟因为什么?聪明的孩子可以培养吗?这些家长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有没有办法让宝宝更聪明呢?

这些我都做得到

2

首先,别让“聪明”的定义跑偏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受外界刺激,家长常常丧失自己的分辨能力,容易跟风从众。比如盲目追求“不输在起跑线”,对聪明的定义局限在钢琴练到了多少级、会背多少英文单词、能背多少古诗、有没有勇气在万众瞩目中展现才艺……

很多家长会质疑,孩子多才多艺不好吗?

没有人会否认孩子的技能才艺是一种优秀的表现,但作为家长,你要记住,你得允许并接纳你的孩子可能只是个普通人这件事,他天生五音不全,要怎么强求他学会弹钢琴?她性格安静,更喜欢绘画,又为什么要强迫她必须学习如何当个演说家呢?

家长很容易忽略的一点:孩子需要有自我选择的权利,他有没有说不的权利?

尊重孩子独特的天性,除了利于亲子关系发展,更重要的是,家长可以以一种平和的眼光发现你的小家伙身上真正的闪光点并就此去培养他。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足够持久的观察一个孩子,就会发现这个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拥有着某种过人之处,这种过人之处甚至让身为成年人的我们都常常感叹和自愧不如。

印象很深的一段,演员霍思燕和杜江的孩子嗯哼大王,上《爸爸去哪儿》时才四岁,在节目里,爸爸杜江问嗯哼「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

大多数还没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应该就会被问住了,或者开始自己天马行空的“瞎想”。

然而万万没想到~嗯哼居然答出来了:

这些我都做得到

「就是我们天黑以后,它会给美国人带来温暖,这边亮了,他们那边就黑了。」

我们初高中学过的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竟然被4岁的嗯哼用大白话解释出来了!

接着,杜江又问「为什么飞机可以飞在天上?」

这是个连一些大人都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这回他应该不知道了吧。

没想到他毫不犹豫的回答:

「因为他有喷射引擎,用力旋转就可以飞 。」

天啊,你敢相信这是4岁小孩说的吗?我反正是被惊呆了。

后来有网友私下询问才知道,因为嗯哼从小就对天文很感兴趣,因此在天文学习方面格外认真。

3

这些我都做得到

所以你看,所谓聪明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是因为他感兴趣,并且喜欢这件事。

相信所有的家长一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嗯哼一样,优秀、聪慧、知识广。

于是从小给孩子上辅导班、课外兴趣班、才艺特长一个不落。

孩子明明忙的像个陀螺却好像和别的孩子差距越来越大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家长开始迷茫了,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同样都在教养孩子,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忽略了启蒙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向:「立足孩子的闪光点,科学启蒙」。

有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具备某种天赋,父母只需要给他展现的机会。

可是,这种机会的给予一定是建立在一个“被发现”的前提上的,作为父母。你有认真观察过孩子在生活中的闪光点吗?

孩子的特长跟天赋,不应该被局限的定义在学术、艺术等方面,而是应该被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孩子们小小的身躯中往往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只是很多家长长久以来并没有给予这些能量足够的重视,更不用说去培养这些潜能了。

没有不“聪明”的孩子,除非,是家长不需要这种聪明。

4

认真的观察并了解你的孩子,他的“聪明”表现,会令你惊喜!

不要打断孩子变“聪明”的过程

孩子对于学习有着天生的本能。

小孩子灵活的大脑有能力适应多种不同的环境和情形,孩子的学习模式与我们是完全不同的,在敏感期内,孩子会对某个工作特别沉迷,在不被打断的情况下可以连续专注于这项工作十几分钟甚至是几十分钟。

孩子的学习能力就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本能探索世界的欲望,也是专注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些我都做得到

并非危言耸听,这个时期大人的过度和关注打扰对孩子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很常见的情况,孩子正专心搭着积木,家长就凑上前这边递水,那边喂水果;孩子正认真在纸上涂鸦,家长又开始要么提醒拿笔姿势,要么问长问短。这些不分场合的关心,都在无意间干扰着孩子的思维,让孩子的专注力时间越来越短。

这些我都做得到

还有过度的影响孩子玩游戏。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或者看书的时候总是试图打断孩子。

比如,当宝宝自己看一本画着小人的书时,爸妈或者爷爷奶奶,拿着另一个玩具或者书说:“宝宝看这个是什么呀?”孩子刚静下来的心立马被吸引过去了。更有甚者,孩子没有被吸引走,大人还不甘心,想法设法的说:“这个书上面有机器人哦,有好吃的哦”,总之,不打乱孩子的节奏就是不甘心,孩子不看你就觉得挫败。

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为乐并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可以现象一下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发展过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做事没有耐心、三分钟热度”

“读书不专心、上课坐不住”

“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

……

最后导致孩子上学之后总是无法认真听讲,没有自己探索学习的欲望,成绩不好,对什么事情都三分钟热度,没有探索欲。

谁能相信呢,这些问题的根源一开始只是因为家长毫无恶意的无心之失。

孩子天生的本能就是学习,通过自己的探索、观察去尝试并掌握一切对自己成长有利的知识,通过重复的工作锻炼自己的肌肉,掌握各种技能,才能最终变“聪明”。

5

被“控制”的孩子不会变聪明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不懂事,他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选择对他是好的,所以需要父母的监督和指导。的确,孩子的认知发展还没有到成熟的地步,但父母监督与指导的“好意”在很多时候很容易不自觉的变为控制与强迫。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重视过程的探索,而这恰恰和父母重视结果的思考方式相反。

例如,在搭积木的时候家长希望孩子搭的更快更漂亮,而孩子想要搭积木只是因为他想要把东西摞起来,想要去探索积木的更多种组合可能性。

有些父母时常思忖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听自己的话,为什么孩子老是和自己反着来,希望孩子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却常常感到失望。

纪伯伦在其散文诗集《先知》“关于孩子”一章中充分阐释了父母该持有何种教育风格——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很多父母习惯于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压缩成话语试图灌输给孩子,并美名其曰让孩子少走点弯路。

实际上很多事不亲历就难以理解个中道理,并且他们当年的人生经验往往已不适用于新的时代。

当父母竭尽所能避免孩子犯错的时候,正是堵塞了孩子从试错中改变的机会,让他无法脱离父母真正成长起来。

这不是爱,而是变相的一种阻碍和伤害。

这样以爱为名的控制,一点点的阻碍了孩子变聪明。

人的大脑发育是要经过一个过程的,不要以自己成人的经验来看待婴幼儿的成长,科学的养育孩子,尽早的让孩子科学的认识和感受世界,这就是家长能给孩子最好的“聪明养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