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举报同学作弊却被老师说?“打小报告”这件事,家长要这样来教 作弊要是被同学举报该怎么办

2022-03-13 12:34:45孕产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朋友家的孩子平时就像一只活泼的小麻雀,整天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听,总是喜欢和她说各种琐碎的事情,例如幼儿园有个小朋友不听老师的话、有人整天总是喜欢拉扯她的头发、今天谁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等等,她都被孩子烦死了。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朋友家的孩子平时就像一只活泼的小麻雀,整天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听,总是喜欢和她说各种琐碎的事情,例如幼儿园有个小朋友不听老师的话、有人整天总是喜欢拉扯她的头发、今天谁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等等,她都被孩子烦死了。

有一天孩子就和她抱怨说:"今天小琳考试作弊了,我下课就和老师说,但是老师却说了我,说我这样子不好,我现在心情有点难过。"朋友才意识到,孩子打小报告的习惯不只是在家里,已经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她想到以前,自己也有个喜欢告状的同学,总是喜欢和老师打小报告,班里的同学都不喜欢他,可能孩子现在也是这样的情况。

举报同学作弊却被老师说?“打小报告”这件事,家长要这样来教

作弊要是被同学举报该怎么办

但是对于孩子为什么会喜欢打小报告,朋友也是无从得知,现下也不知道要如何来帮助孩子改正"爱打小报告"的行为。其实,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是有一定年龄原因,也有家长和教师的错误引导。

"打小报告"行为看起来没什么,但却存在很多潜在的危害,对于孩子人际交往会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好好引导孩子去区分"打小报告"和"告诉"对于孩子的人际交往很重要。我们就来简单地看看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打小报告"的行为?如何积极引导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呢?

孩子爱"打小报告"背后的原因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好奇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打小报告和告密的行为呢?事实上,孩子的告密行为是天性使然,家长不要总是不了解。

1、道德意识萌芽。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成为四个阶段,即前道德、他律道德、自律道德、公正阶段。孩子出现爱告状的行为大多是在他律阶段,也就是孩子服从强权,服从老师和父母,一旦发现错误的行为总是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报告,他们可能本意不是为了给他人惹麻烦,只是因为在规则道德意识的促使下出现了"打小报告"的行为。

作弊要是被同学举报该怎么办

2、想要取悦他人或得到别人的认可。

有些孩子总是想要通过别人的"不好"来表现自己,如果家长和老师还表扬了孩子的举报行为,就可能变相地强化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因为孩子认为,打小报告能够让老师和家长关注到自己的"优秀"和"遵守规则",能让自己的行为得到认可。

3、正义感驱使。

等到孩子长大的时候,他们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是非和道德观念,孩子总是出现"打小报告"的行为可能是孩子正义感驱使。当看到别人的错误行为时,孩子就会成为"正义的使者",勇敢地站出来举报别人不好的行为,这是孩子正义精神的体现。

4、孩子不懂得如何去解决。

作弊要是被同学举报该怎么办

有些时候孩子打小报告,不是为了给别人造成麻烦,而是因为孩子在面对这样的行为时不知道如何去解决,所以他们就会转向大人寻求帮助,习惯性地把问题扔给大人,依赖大人来帮忙解决。

"打小报告"和"告诉"是有区别的

虽然孩子打小报告行为背后总是有许多原因,但更多的是孩子不懂得区分"打小报告"和"告诉"的区别,也无法准确地认识到"打小报告"可能带来的问题。

在外国教育中,老师总是不鼓励孩子"打小报告",有时也会惩罚"告密"的孩子,因为他们更加注重引导孩子区分好"打小报告"和"汇报情况",也就是"告密"和"告诉"的区别。区分"告密"和"告诉"的关键就是孩子的行为动机,"告密"可能是给别人造成了麻烦,"告诉"则是想要帮助别人解决麻烦。所以,教师总是引导孩子,如果不是大不了的过错,那就不要给他们找麻烦,但可能伤害到他人,就应该勇敢地说出来。这样子反而也可以引导孩子去学习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完全依赖大人。

1、有时孩子的告密是告知。

对于孩子的"告密"行为,有时是大人的过度解读,孩子并不是想要期待认可或为了自己的利益,只是想着应该告诉大人,孩子的行为只是想让对方知道具体的情况。

2、有时孩子的告密是告状。

当孩子的利益受到侵害,如被同学欺负,孩子会选择向大人告密,这种行为是为了寻求家长的帮助和支持,想要大人惩罚同学的错误行为,如果大人能够好好地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那么就能引导孩子的行为正常化。

3、有时孩子的告密是回应。

作弊要是被同学举报该怎么办

有些孩子出现"告密"行为其实是老师的要求,及时向老师反馈相关的情况,有些时候会涉及到部分同学的利益问题,在其他孩子的眼里就成了"告密"的行为,其实这只是孩子在回应老师的要求,并不是处于自主意愿。

如何正确引导"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虽然说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是天性使然,但也要注意到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对孩子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造成负面影响。"打小报告"的行为可能会让孩子失去朋友的信任,大家都不愿意和孩子一起相处,担心下一个被举报的就是自己。而且被举报的孩子也会对周围产生不信任,不愿意轻易地相信身边的人。

心理学研究指出,不安全感会让人产生焦虑、恐惧情绪。如果有打小报告的行为出现,那么班级气氛就容易变得紧张不安,影响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大家相互之间都存在戒心。告密行为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的告密行为呢?

1、了解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

对于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家长不能全盘否决,而是区分对待。一不小心就会影响孩子道德规则意识的树立,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有些时候,孩子打小报告是因为他们遇到难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同学确实存在问题等,家长要准确地判断,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

对于孩子的告状行为,家长和老师不能鼓励孩子,而是应该引导孩子把重点关注在孩子说的内容上面,引导孩子去关注正确的行为,而不是一直去注意别人的不是。

2、让孩子自己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些时候孩子打小报告是不知道如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所以他们才会转而寻求大人的帮助,这个时候大人可以把问题抛给孩子,引导孩子思考,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慢慢地让孩子改变寻求帮助的方式,形成思考解决方法的习惯,减少对大人的依赖,增强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能力。

当家长和老师发现孩子出现打小报告的行为时,要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无伤大雅,家长和老师可以简单地回应孩子,不要给孩子鼓励,让孩子慢慢地打消"打小报告"的念头和习惯。如果真的是孩子遇到困难,那么家长和教师应该积极地给予帮助,或是引导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慢慢地改变孩子寻求帮助的方式,改掉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

大人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在无意之中帮助养成孩子打小报告的错误行为,发现苗头要及时进行纠正,避免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

我是小C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