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导读:孩子是神奇的创造 创造孩子生命中的彩虹

2022-03-11 07:18:38孕产
我希望帮助人们挣脱思想的桎梏,获得更多的自由,并且保护孩子内在的巨大潜力。不得不说,现在的世界中有着诸多的矛盾和冲突,人类曾为了创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就是教育。从精神方面说,人类还远远没有达到文明的要求。

我希望帮助人们挣脱思想的桎梏,获得更多的自由,并且保护孩子内在的巨大潜力。不得不说,现在的世界中有着诸多的矛盾和冲突,人类曾为了创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就是教育。从精神方面说,人类还远远没有达到文明的要求。

孩子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人们都承认教育是促进人类文明的途径之一,但是更多的人却认为教育仅仅是向他人传授知识。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依照陈旧的方法去教学生,从来都不尝试着去换一些更为有生命力和建设性的教育手段。事实是,我们在教学中曾传授给学生许多崇高的思想,而现实世界中的战争和冲突却丝毫没有减少。

我们的教育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如果我们不注重对孩子道德的培养,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有什么用呢?我们必须重视对孩子心理、性格的培养,注重开发孩子的潜能。因为,要想拯救世界,必须依靠孩子,孩子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

孩子身上蕴藏着各种未知的能力,这些能力一旦被开发,将使人类的未来变得更加光明。所以说,如果我们渴望改变世界,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就必须着重发掘孩子的潜能。

导读:孩子是神奇的创造

现在已经有很多心理学家对新生儿的心理活动感兴趣,他们甚至在孩子出生三小时后就开始对其进行观察。经过深入细致的观察研究,他们得出结论:人初生的两年是整个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时期。

创造孩子生命中的彩虹

按照现实状况来看,人们没有办法去教育一个新生儿或者一个刚满两岁的婴儿。因为婴儿不能够理解我们的话,甚至他的四肢都还没有变得强壮,我们能给婴儿上什么课呢?难道仅仅是让他学会讲卫生吗?绝非如此,我认为对婴儿的教育要比卫生课的内容广泛得多。在最初的时候,我们对婴儿的教育只能是帮他发展先天心理能力,也就是说,不能采用保守的讲授方式去给婴儿传授知识。

孩子心灵中的宝藏

大量的研究证明,幼儿有一种特有的心理天性,这种心理天性有异于成人,至今仍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幼儿心灵中的宝藏是一股巨大的能量,但是长期以来这些能量一直被忽视、被压抑,直到现在人们才开始发现它们的存在。近期,斯卡洛尔在《人类,不为人所知》中写道:“人类的幼儿期是最丰富的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应该用一切可能而可信的方法去开发幼儿的能力。否则,这一段宝贵时期如果被荒废,其损失是永远不能弥补的。所以,我们的责任就是尽一切可能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去培养他,而不是无视这一重要阶段。”

孩子初生的两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心理世界,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形成的规律。这是孩子带给我们的启示,他们使我们看到一种与成年人不同的心理活动。我们不需要将心理学运用于孩子身上,而是要让孩子将他们的心理活动主动呈现给研究人员。

孩子有一颗能够主动吸收知识的心,他们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其实,研究孩子的语言发展是非常有趣的,致力于这项研究的人都认为孩子对字词和名称运用的学习是在某一个固定时期,这就好比有一个严谨的计时员在监督着这项活动一样。孩子会严格遵循自然所规定的程序去发展,这比任何一个旧学校的规章制度更严密。正是因为如此,孩子才能够按照这一程序去学会语言,并了解语言中不规则的变化和各种语法结构。

生命起源的真相

生命从无到有,从一个细胞到一个男人或女人,一个能够思考并有着独立思想的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啊!生命是怎样形成的?这些复杂而又互相配合的器官是如何形成的?我们的眼睛、舌头、大脑,还有各种各样的器官是怎么来的?

18世纪初期,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在卵细胞中有一个小小的男人或女人,但是因为太小,人们看不见他,可是他一定存在,而且会长大。德国胚胎学家沃尔夫用当时刚发明的显微镜来观察和研究这个问题,他认为那个小小的男人或女人根本不是先前就存在的,而是自己形成的,并由此创立了胚胎学。

胚胎学是一门很有趣的科学。它不像解剖学那样需要研究高级生物的器官,也不需要研究生物器官的功能,更不需要像病理学那样去研究疾病,它主要研究生命创造的过程。

创造孩子生命中的彩虹

借助显微镜还不能实现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幻想,因为人的心理具有创造性,心理不能像景物一样被拍照,然后将印象保存下来,它还具有很强的创造力。人们就是通过想象或者因为能够“深入到感觉不能及的内心深处”的智力,才能与正在发生的事物联系到一起。

科学家发现只有从人心理的这些能力中才能获得传递的推动力量,假如我们认真思考生命起源的奥秘,就会发现除了科学单调的陈述,其中还围绕着许多神秘的色彩。虽然生殖细胞非常小,我们用肉眼都看不到它,但是它却包含了一代又一代的遗传信息,甚至体现了人类的经验和种族的历史。

在原细胞出现明显变化和分裂之前,基因会趋向协调,基因之间的竞争导致了选择。并非任何一种基因都会在未来人体成长中起作用,只有在竞争中取胜的基因才能对新生命起作用,而生命也会呈现这些取胜基因的显性特征。其他基因会隐藏着,具有隐性特征。

门德尔发现在为生发细胞的创造性工作做准备的过程中有一种很奇妙的现象。他的科学假说的根据是他对同种植物进行的著名的杂交实验。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显性和隐性遗传特征有一个数学规律。但是,基因之间的可能组合规律的研究如果建立在数学假设的基础上,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由于基因组合不同,人类才会有各种差异。也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同一双亲所生的孩子,也会有美丑、强弱、智愚之分。于是,人们开始对优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此一门新的科学应运而生,那就是优生学。

优生学建立在多种假设基础上,在对基因组合发生之后的研究中发现,优生学并未起什么作用。一个生物个体的成长过程从此开始,沃尔夫在第一次用显微镜对胚胎的成长过程进行观察之后,就可以对其进行描述。

创造孩子生命中的彩虹

孩子本身就是个奇迹

细胞分裂过程不断进行,直到产生了成百上千个细胞,就像是我们建造房子要买足够的砖一样。当细胞形成明显的三层,就等于用砖砌成了墙壁,之后的过程对每一种物种来说都是一样的。先是细胞形成了像印度皮球一样的球状(桑葚胚),然后球的外壳向内弯曲,形成相对的壁,在这两层之间又渗入了第三层。于是,它就有了三个面,最终结构的完整形状就是这样的。在这三个发展层中:一是外部的外胚层;一是中间的中胚层;然后是里面的里胚层。它们形成一个很小的长形个体,在个体内所有的细胞都大小相同,比起源的原始细胞要略小一些。

这三层中的每一层最后都会形成一个复杂的器官系统:外面的一层会长成皮肤、感觉和神经系统,因为外层是和外部世界接触的一层,感觉和神经系统是外胚层与外界联系的枢纽,皮肤对外壁起着保护作用;里胚层会发展成为营养器官,比如肠、胃、肝、消化腺、胰、肺;而中胚层会产生骨骼和肌肉。其中,神经系统的器官是“联络器官”,它们负责人体与外部联系;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被称作“营养器官”,因为它们只为生物的植物性部分或者非活性部分服务。

近几年,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开始,所有的细胞都是相同的,当器官出现的时候,细胞本身才开始改变类型,渐渐有了差别。为了满足未来器官的工作需要,细胞要产生相应的变化,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尽管细胞“专业化”是为了适应器官未来的特殊功能,但其实在这些功能发生作用之前,细胞就已经能够适应未来器官的需求了。细胞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大,细胞之间的差别是很有趣的,它们都起源于相似的细胞,并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所以,每一种细胞都会从事新的工作,而且一旦发生变化就不能再变回去。肝细胞不能变成神经细胞,而神经细胞也不会变成骨细胞。其实,人类也是这样的。

我们将细胞比作是某些特定的人,在家庭中一个人可以做很多种工作,但是在社会上,随着社会发展,专业化越来越强,每个人都会选择一种劳动,并将这种劳动技能运用得越来越熟练,以至于渐渐不再适应其他的劳动。职业训练并非意味着只学习一门技术,但是专门从事一种劳动却能使人将这门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同样,每一种器官也会产生专门的细胞,并有着其他器官所不具备的功能,每种功能都是人体必不可缺的,每个器官都是为这一目标而成长发育的。胚胎学带给我们许多启示,激发了我们的灵感。朱利安·赫克斯利曾这样总结胚胎的神奇之处:“人体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直到生命产生,这个过程简直就是个奇迹!假如我们没有为此而感到震惊过,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奇迹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发生在我们的眼前。”

人体就是一个完整而装备精良的化学实验室,它可以自己进行加工合成,是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都无法企及的。人体中神经系统的通信网络是现在的电话、无线电、电视、电报等各种人工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在我们神奇的神经系统面前,人类的各种通信技术都显得愚笨和粗陋。而且,即使是世界上最训练有素的军队也不能和我们的肌肉进行比较,肌肉能够在大脑的指挥下完成所有需要完成的工作,而且从来不会违背命令。这些传递信息的器官、肌肉以及体内的任何一个小的细胞都是非常复杂的,由此我们不得不感叹自然界是多么的神奇和伟大!

孩子是没有长大的“成人

随着科学家对胚胎学的深入研究,我们逐渐回到成人的起源阶段。在早期阶段,人类有成年阶段所不具备的东西,或者说这种东西即使存在,它的形式也大不相同。科学家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有一种不为早期思想家所知的生命,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对孩子的个性有更新的认识。

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说起。孩子和成人不同的是,他并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先走向生活。他的首要工作就是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直到成年期,其儿童特征才会全部消失。所以说,孩子的方向就是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人,我们可以推断出孩子是非常愿意为不断完善自己而努力的。他的生活就像是一种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会感到快乐和幸福。

但是,对于成人来说,生活中的琐事会让人感到沮丧,所以成人和孩子的生活是不同的。生活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对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对自身能力的不断强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变得更加智慧而强壮。他在工作和活动中就能够获得所需的力量和智慧,但是对于成人来说,时间的流逝却会让他们的能力和记忆力逐渐减退。可以说,生活虽然在继续,但是它带给孩子和成人的却是相反的结果。再者,童年时期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因为没有人能够代替孩子去成长,所以成长这项工作只能由孩子亲自完成。

再进一步来说,我们把孩子的生活追溯到胚胎时期,就会发现孩子与成人之间的联系。孩子的胚胎期在母亲的子宫中度过,胚胎是由两个成人提供的两个细胞结合而成的,这就是成人和孩子之间的必然联系。孩子的生活便是连接两代人的纽带,他创造或正在创造的生活从一个成人开始,然后以自己成长为另一个成人结束。他的成长轨迹总是离不开成人的生活,这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启示。

大自然似乎特别眷顾孩子,孩子生来就有父母疼爱,而爱是孩子的本源。从出生起他就唤起了父母的爱心,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丝毫的做作,这种爱不仅仅出于理性,还能够鼓舞人做出牺牲,使自己为他人的利益服务。所有的父母都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全身心地奉献于孩子,这种奉献出于人的天性。当父母这样去奉献时,他们会感到快乐,而不是觉得自己在付出和牺牲什么。 在父母看来,孩子就是他们的一部分,是孩子唤醒了成人内心的爱,让成人懂得付出和牺牲,懂得无私和奉献,这些都是人们在家庭之外难以学到的美德。没有人会轻易把自己所拥有的财物让给竞争者,但是如果饥饿的父母缺少食物,他仍会把最后的一点面包渣让给孩子,而不是留给自己。成人在生活中作为父母和作为社会一员时表现出来的是两种状态,当成人和孩子在一起时,更容易表现出比较高尚的一面。动物其实具有两种本能:一是自我防卫的本能;二是保护其幼崽的本能。

生物学家费柏拉曾说:“物种的幸存依赖于母性的爱。”“为生存而争斗”就源自于“成年者对幼小者的爱”。我们要研究生命的不同类型,就需要对这两种本能以及两种生活方式进行研究。我们要研究人类的生活,也需要去研究孩子,因为成人就是由孩子成长起来的,而孩子时期会对成人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说,要想研究人类的生活就需要从人生活的起源开始。

创造孩子生命中的彩虹

3岁——神奇的分界线

对于孩子来说,3岁是一个神奇的分界线。当3岁的孩子来到我们身边时,我们似乎无法理解他们。如果我们不知道孩子早期的生命,不认识他们的本性,那么就可能在无意识中毁坏他们已经发展好的部分。

孩子在心理胚胎期,某些方面是各自独立发展的,比如,语言的发展、部分感觉的发展、四肢的运动与协调的发展。在孩子还没有降生之前,身体的器官已经逐渐形成,但是他们却不记得这些。

3岁的孩子虽然已经遗忘了之前发生的一切,但是他们的意识层却浮现出了曾经创造的能力。3岁的孩子必须借由活动才能发展,才能运用他们所创造的能力。对于3岁的孩子而言,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之前是由心灵探索世界,如今是由双手探索世界。

虽然3岁孩子的发展已经完备,但是他们要继续完善之前获得的能力。他们的心智仍然拥有心理胚胎器的吸收能力,从不知道什么是疲劳。他们理解事物的直接器官是双手,他们主要凭借双手的工作来发展。只要孩子的双手能够不停地工作,他们就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为了迎合孩子活动的需求,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玩具。孩子的身边也接二连三地多了一些玩具,但是这些玩具却无法使他们的心智得到发展。3岁的孩子想要触摸每一件东西,但是我们却拒绝给他们全部的东西。我们认为玩具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于是就越来越看重玩具。对于孩子而言,有玩具可以玩当然比没有东西玩要好得多,但是他们很快就会厌倦玩过的玩具,于是又向我们索要新的玩具。有时候,孩子还会故意破坏玩具。人们认为这是因为孩子喜欢拆东西,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喜欢的东西可以玩了。由于这些玩具都不是真的,孩子并不会真正喜欢它们。结果,孩子变得无精打采,无法专心,甚至他们的人格出现了偏差。

3岁的孩子为了让自己更加完美,就认真地在各方面模仿我们的行为,但是这种努力却总是得不到肯定,致使他们的人格出现偏差。在学校,孩子想要打扫卫生,富裕家庭的父母认为:这是佣人的工作,来学校不是为了学习这些低贱的工作。孩子需要学习算数,一位妈妈出面阻止,她认为:孩子太小了,还不具备学习算数的能力,否则脑子会用坏的。如此下去孩子的内心非常复杂,既有优越感,又有自卑感,结果变成了心智不健全的孩子。

对于3岁的孩子而言,如果我们给他们提供根据各自的身材比例制作的物品,并允许他们像我们一样操作,他们就会获得快乐和满足,他们的性格也会变得平和、安静。孩子玩耍是为了让自己适应周围的环境,所以他不在乎环境中不常有的东西。

“新的教育方式”为了引起孩子活动的兴趣,提供了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东西。我们不需要给孩子洋娃娃,而是需要给他们一群同伴,让他们一起体验生活;我们不需要给孩子玩具,而是需要提供一块真正属于他们的天地,让他们自由地玩耍。当我们用真实的东西来取代虚假的玩具时,孩子表现出来的反应可能让我们出乎意料。

这时候,孩子坚持独立做事,拒绝来自我们的帮助,我们只能做一个观察者,而他们却变成了环境的主人。实验学校的实践证明,我们对孩子进行干涉和帮助是没有必要的,即使孩子做错了也没有关系,这就是“非干预教育法”。因此,我们只需要判断孩子可能需要什么材料,然后就必须放手,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他们自己进行操作的同时,我们要注意观察他们的进展,时刻为他们准备进一步需要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