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做作业拖拉磨蹭、缺乏创造力,可能都是因为留白时间不够 孩子做作业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2022-03-15 07:33:39孕产
前几天,有个朋友急吼吼地向我求救:“常爸,我家孩子这段时间的磨蹭和拖延症越来越严重了,该怎么办啊?”治病最忌讳的就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所以常爸决定寻找病根,和朋友好好聊一聊。怎么个磨蹭法呢?

前几天,有个朋友急吼吼地向我求救:


“常爸,我家孩子这段时间的磨蹭和拖延症越来越严重了,该怎么办啊?”


孩子做作业拖拉磨蹭、缺乏创造力,可能都是因为留白时间不够

治病最忌讳的就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所以常爸决定寻找病根,和朋友好好聊一聊。


怎么个磨蹭法呢?朋友掰起手指头开始算:上了小学以后每天回家先要写作业吧,语数英三科要我最多半小时就能完,但孩子就能给你磨叽俩小时,不是借故吃东西上厕所,就是频频走神;好不容易把学校作业写完,练琴的时候又各种不情愿,好说歹说在琴凳上弹完40分钟,写课外数学题的时候又没效率了,别人5分钟能完成的口算题他愣是做了半小时还错了三道,大好光阴就这么被浪费了,心疼的我呦……


等等!你家孩子一晚上要干这么多事?那他有没有空放松放松玩一会儿啊!


还休息?这下轮到朋友吃惊了:本来时间就不够用,他这么个浪费法,正事儿都干不完,哪还有时间休息啊!

得了,孩子磨蹭、拖延的理由找到了!


原因很简单,估计大家也都猜到了,孩子的时间被排得太满,完全没有喘息的机会,效率低下也是必然的事,可孩子们每天要干的事情确实多啊,怎么才能让他们不再拖延磨蹭,增加效率呢?


跟小马君聊起此事,正好最近他看到了好几篇论文,提到“留白”对提升创造力还有重要的价值,简单来说就是无聊感越大,对创造力的帮助就越大。今天就联手小马君,来说说当今家长们面临的最难问题之一。


本文联合作者/小马君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曾任职于美国最大的早教机构之一的Bright Horizon,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战经验。(小马君受常爸之邀,到“常青藤爸爸”公众号开设专栏,每周和大家聊聊科学育儿。)

孩子做作业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本文干货


❶ 把孩子时间填得太满,会让孩子更拖延、更磨蹭,还会损伤孩子的创造力


❷ “留白时间”不仅能让人更有创造力,而且越无聊越有创造力


❸ 如何提高效率,让孩子心甘情愿不磨蹭


有时候,我们拖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不自觉地把这件事和恐惧、焦虑、压力联系在了一起。预感到会不快乐,才会逃避,产生拖延。


常爸这个朋友说,给孩子报名的兴趣班,其实都是孩子之前喜欢的,特别是钢琴和绘画。可现在,连让孩子摸钢琴都得催了又催。


这种拖延,其实就是被恐惧催生的。他不是不喜欢钢琴,而是一想到练完钢琴还要做数学题,做完数学题还要英语打卡,即便今天完成了任务,明天、后天还有无穷尽的任务在等他。从放学到睡觉前,一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


不拖,难道要让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心怀感激欣然接受并充满干劲地去做吗?


这种一直努力往前跑,却可能永远达不到目标的窒息感、无力感,才是最让孩子恐惧的。


美国的学术期刊《AmericanFamilyPhysician》(《美国家庭医生》杂志)在2000年曾刊登过美国在临床上被鉴定为儿童期严重抑郁症的比例,在青春期之前的孩子中大概是2%。在青春期的孩子当中这个比例是5—8%左右。十几年过去了,在当下这种“只要鸡不死,就往死里鸡”的社会环境中,这个比例恐怕只会增高不会降低。


除了恐惧,家长的这种密集安排,还很容易给孩子钻空子的机会。

孩子做作业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一天24小时是固定的,人是需要睡觉的。当孩子明白这个道理时,也会自然掌握对付父母的办法。


这就是拖延。本该1个小时完成的作业,我用3个小时完成。这样,就只留了练习钢琴的时间,数学题就不用做了。


当父母说:“今天太晚了,就不做数学了”时,孩子就尝到了拖延的甜头。往后,便只会更愿意拖延、磨蹭。

除了会加重拖延、磨蹭,把孩子的时间填得太满,还不利于孩子最宝贵的创造力。


90个无聊人的无聊实验,结果很意外


这是小马君最近从一篇论文里看到的。

刚看到这篇关于“无聊”的论文的时候,小马君说自己开始也被吓了一跳:


《Does being bored make us more creative?》


“无聊”是否能够让我们变得更有创造力?


都已经“无聊”了,怎么还能更有创造力?这个逻辑不通啊!可是,论文作者硬是用实验、数据给出了结果:“无聊”真的能够让人变得更有创造力,而且“无聊”程度越大,“创造力”也更大。


是不是有点瞠目结舌?研究者招募了90个18岁以上的人来参加实验,分成A/B两组。A组直接做3道脑洞题,而B组则要先经历无聊时间(抄电话号码和读电话号码本),再做上面这3道脑洞题。

孩子做作业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结果发现,B组的人比A组的人创造力好很多,答题数量高32%,答题质量也要高27.5%。


也就是说,无聊真的能让人变得更有创造力。


我以为这篇论文到此结束了,没想到研究员对数据进一步拆解,发现了另一个惊人的结论。B组的人普遍认为读电话号码比抄更无聊,无聊感多了4%。


而正是这4%的无聊感差距,让读电话号码组的人比抄电话号码组的人脑洞数量提升了200%,脑洞质量提升了130%!


这个结果真的太太太惊人了!这说明无聊不但对创造力有影响,而且无聊感越强烈,创造力会变得越厉害!


真像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啊!


孩子一旦做白日梦或走神就会被各种批评,怎么突然间“无聊”又成了创造力的钥匙了?



如何换取更多“无聊时间”


家长想给孩子提供更多选择,有更多体验。但这种把时间表塞满的行为,只会让孩子感受到深深的压力,而不是期望。


中文里的“忙”字就很有意思,拆开就是“心”和“亡”,也就是说一旦忙起来,心可能就死了,不仅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更听不到孩子的心声。


所以对于时间的管理,我们真的要想更多办法才行:


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时间表


每天放学回家,可以先问问孩子,你估计今天的作业多长时间能写完?如果孩子说1小时,你可以“豪气”地说:给你1个半小时,如果能提前做完,剩下的时间你都可以自由支配——先把时间放宽裕些,让孩子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抓紧时间”的甜头。


再比如最影响亲子关系的艺术活动——练琴,与其任孩子磨洋工般地在琴凳上“混”30分钟,不如要求孩子:只要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尽量减少错误地把一首曲子弹上十遍,今天练琴就可以结束——不对时间做硬性要求,但对效果做硬性要求。


如果他孩子真的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成,父母一定要克制想要继续“加码”的冲动,说到做到让孩子自主安排,自由放空,这样的“刺激”对孩子来说是相当巨大的。


制定奖励方案,并遵守


孩子做作业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后,还要制定一定的奖励方案。比如孩子一周内都按照约定完成了练习,就可以给孩子一定奖励,这个奖励方案也是和孩子一起制定的。


奖励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实物:

比如周末一起看电影;

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

去游乐场;

孩子做作业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

当然了,父母一定要遵守约定,兑现自己的承诺。否则,孩子一定会比你更会钻空子。



使用番茄钟,提升效率


番茄钟,堪称是提升效率的神器。它分为25分钟专注时间与5分钟休息时间,每个周期为半小时,特别适合稍大一点的孩子(也适合成人)。


可以和孩子约定,在专注时间内必须要完成任务,手机、游戏、小动作都要杜绝。休息时间里,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可以先从2个周期练习,等孩子养成习惯后,增加周期。很多关于番茄钟的APP小工具,在此常爸就不赘述了。


坦然看待孩子的白日梦和走神


小马君曾说过,小时候最喜欢干的事是趴在窗口数红绿灯的变化次数。可现在,有不少家长根本见不得孩子什么都不干:


“发什么呆啊,看会儿书!”

“做白日梦能让你数学提高10分吗?快做套卷子!”


仿佛做白日梦或发呆,就是在浪费时间,毁灭人生。可今天,十足的科学证据证明了,无聊时间不仅是人生的必需品,更是创造力的催化剂。


我们企图把孩子的时间填满,其实也是出于对未来的焦虑和恐惧,正因唯恐他会在日后的竞争中败下阵,所以才恨不得他现在就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统计美国将有47%的职位会被AI取代。而在中国这个比例甚至可能高达60%以上。大量工作被取代的同时,一些行业也逐渐被颠覆。面对势不可挡的自动化浪潮,我们最该担忧的也许并非是“工作被抢走”,而是把“我们还能做什么”的关切放在首位。


AI的好处是可以使我们能够从无意义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在注重高效和创造力的未来,人的舞台应该是思想、创新与美的表达,如此活出人本来的样子。


人生不是被编辑好的程序,人生本来就充满着意外的收获。一个时间被塞得满满的孩子,怎会有空去进行思考和发展情感社交的能力,去扩宽原本可以自由翱翔的空间?



关于给孩子的童年留白,常爸其实之前就呼吁过很多次,可能依然还会有很多家长不为所动,只是可怜了那些被摆布的、无助的孩子。其实可怜的何止是孩子,家长天天跟着孩子屁股后面吼,催着他们做这做那,自己着急上火,其实也很痛苦。


童年,就应该有发呆、做白日梦、尽情玩耍的权力。


给孩子的时间留点白,对你对TA,都好!


你是那种会把孩子的课余时间都填满的父母吗?你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