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李玫瑾教授的“四不要原则”,带父母和孩子跳出“权力争夺”漩涡 李玫瑾的第三代

2022-02-23 13:29:21孕产
最近,我的两个会员妈妈,不约而同的跟我提起孩子哭闹要挟父母的问题,问我有什么好办法。第一个家庭的孩子刚刚两岁,爸爸跟我说,每次带娃逛商场,孩子只要看到玩具就要买,怎么说都没用。如果不给买,孩子就“一哭二闹三上手”抱上玩具就走了,人小鬼大,她知道爸爸妈妈一定会付钱的。

最近,我的两个会员妈妈,不约而同的跟我提起孩子哭闹要挟父母的问题,问我有什么好办法。

第一个家庭的孩子刚刚两岁,爸爸跟我说,每次带娃逛商场,孩子只要看到玩具就要买,怎么说都没用。如果不给买,孩子就“一哭二闹三上手”抱上玩具就走了,人小鬼大,她知道爸爸妈妈一定会付钱的。

另一个家庭的孩子两岁半,妈妈说逛商场简直就是灾难,遇到什么想买的一定要买,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就躺地上打滚儿,也不管是在家门口还是在商场。有一次在家发作,父母尝试给孩子做规矩,孩子哭了一个小时,最后父母怕孩子哭坏了,向孩子投降了。妈妈每天带娃筋疲力尽,有了把娃送托班的打算。

李玫瑾教授的“四不要原则”,带父母和孩子跳出“权力争夺”漩涡

这两个家庭遇到的孩子哭闹要挟情况,并不是个例,随便一问,身边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几乎每家都会遇到,孩子因为买玩具、买吃的、买衣服、玩游戏、看电视……哭闹要挟的情况。

当孩子用哭闹来要挟父母时,说明孩子现在年龄还小,也只能用哭闹来威胁父母。如果孩子稍大一点,离家出走或自残都不新鲜。

9月初一则新闻成为父母热议的话题,8岁孩子没写暑假作业,被家长批评,居然带上枕头离家出走了。

李玫瑾老师也提到一个案例,孩子十四五岁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跟父母说活着没劲,要跳楼。家长来咨询,李老师说,那你们搬到一楼去吧,因为孩子过了12岁已经管不住了。

所以,一定要在孩子6岁以内,给孩子做规矩。

李玫瑾的第三代

父母们如果仔细观察孩子,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也不一定非要买这个玩具或零食,孩子只是想赢父母,想说了算。当孩子下定决心要与父母进行一场“权利争夺战”时,父母如果退让,以后这种情况出现的会越来越频繁。

知名教育专家杰弗里·伯恩斯坦在自己的书《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中对权力争夺战的定义是:父母持一种态度,孩子却持相反的态度。大家谁也不愿改变立场,一场“你输我赢”的争执便会爆发,这就是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争夺战。

陷在“权力争夺”旋涡里的双方,无论哪一方赢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赢家。

一、父母和孩子进行权力争夺,都有哪些弊端

01.父母赢了孩子,要么培养了一个懦弱的孩子,要么锻炼了一个后期更加叛逆的孩子。

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提到了一类父母,叫做控制型父母。控制型父母就是赢了孩子的那一类父母。

控制型父母的特点是,孩子一哭,父母会说:我数三个数,1,2,3,你再不闭嘴,我就……控制型父母,每次都能在跟孩子的斗争中赢。

控制型父母容易培养出两种性格截然相反的孩子。一种是压制越厉害,反抗越强烈的孩子。哪怕孩子小的时候赢不过父母,但是等他们到了青春期,也会使劲儿叛逆,总有一天要赢了父母。还有一种就是胆小懦弱孩子,总是赢的父母,就容易培养出一个人生输家。孩子在家怕父母,上学怕老师,工作怕领导,没有一天做自己。

02.孩子赢了父母,父母失去了教育的权威,孩子也学不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有小孩子天生都是淘气包,无论是明着淘还是蔫着坏,这种孩子的“天然属性”,并不会因为父母的民主和尊重就自然消失。父母的权威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没有权威的父母何谈教育孩子。事事顺着孩子就会让父母失去教育的权威。

李玫瑾的第三代

孩子赢了父母,就意味着孩子一哭闹,就会得到满足。那么孩子就会认为,哭闹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而且,每一次的哭闹经历,又都在验证哭闹方法的有效性。所以,孩子就失去了尝试和学习其他解决问题方式的机会,只会用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哭闹。

随着孩子月龄的增加,父母如果不改变跟孩子的互动方式,引导孩子用哭闹以外的方式处理问题和情绪,那么,就算孩子的年龄增加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会提升。

所以,我们生活中会看到,一些成年人除了闹气、冷暴力,依然不会解决问题。甚至,有些老人也是这样,只会闹气耍脾气。

二、父母和孩子是如何陷入“权力争夺”的漩涡的

1、孩子出生以后,能力有限,最先寻求大人帮助的方式就是哭闹

当孩子处在婴儿期时,饿了、渴了、拉了、尿了、冷热不舒服了,只要一哭就有大人过来帮他处理问题,满足他的需求。刚出生的孩子,要想得到关注,只能用哭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哭闹是孩子最先学会的满足自己的方式。

随着孩子月龄的增加,家长如果没有教会孩子其他的方式来满足自己,那么哭闹要挟将成为孩子处理问题,满足自己需求的主要方式。

2、家长无形当中配合孩子哭闹,强化了孩子这种行为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总会觉得孩子不懂事,尽量迁就孩子,为了不让孩子哭,能满足孩子的就尽量满足,这也无可厚非。很多父母总以为孩子大了,能听懂道理就好了,就会听话。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迁就和配合,无形中强化了哭闹的有效性,不但没有使孩子变得懂事听话,反而让孩子把哭闹运用的越来越纯熟,

李玫瑾的第三代

双方有意无意的配合,就带来了无休止的权力争夺战。

三、家长和孩子如何避免陷入“权力争夺”的旋涡,或者如何跳出“权力争夺”的漩涡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当我们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就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已想要的结果。

《正面管教》提出的育儿理念是“和善而坚定”,和善是尊重孩子,坚定是尊重自己。

比如孩子饭前不想洗手,跟你哭闹,既不用生气,也不用讲道理。你可以和善的说“妈妈知道你不想洗手,可是饭前饭后洗手是我们家的规定,等你洗好了我们再开始吃饭”,然后,你就可以等着孩子哭完,然后带他去洗手。家长切不可妥协说“不洗手就先擦一擦吧,下次再洗”。

如果父母摇摆不定,今天的不坚定,就增加了下次做规矩的难度。孩子下次还会跟你闹,而且闹得更厉害。家长一定要坚持住。

解决孩子哭闹问题,父母想要避免跟孩子的“权力争夺”,要抓住孩子0-6岁的黄金期。

1、两到三岁以内的孩子,用好“和善而坚定”的育儿理念很关键

针对小宝宝,理解力不足,表达能力弱,有时候孩子哭闹,我们搞不清楚他是生理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用好《正面管教》一书提到的和善而坚定是关键。

记得儿子大概20个月的时候,有一次去水果店买草莓,回来路上他忍不住想吃,我说:“妈妈知道你很想马上吃到草莓,可是,草莓要先洗过才能吃哦。我们赶紧回家去洗吧。”小孩子很希望需求即时得到满足,他蹲下来哭,试图让我改变主意。我笑眯眯的看着他,说:“哭可没有用哦,如果你能起来赶紧回家,我们就可以早一点吃到草莓了。”他大概哭了了20秒,很快就就意识到哭可不是个好办法,起身就向家跑去。

和善是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在孩子刚开始哭闹的时候,家长不要疾言厉色,着急给孩子立规矩。先跟孩子做情感的连接,如果父母能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情绪就很容易平复了。每一个孩子的情绪都值得被尊重。

坚定是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如果父母的态度是摇摆不定的,同样的事情,有时候可以,有时候不可以,开始不可以,孩子哭一下就可以了,这本身就是父母对自己的不尊重。父母教育态度一致,更容易让孩子知道边界在哪里,孩子意识到哭闹行不通,自然也就不闹了。

对于两三岁以下的宝宝,父母如能做到以下两点,育儿更轻松。

第一,要让孩子明白,妈妈爱你,妈妈认同你的感受,妈妈不接受的只是你的行为。

第二,要抓住孩子哭闹的萌芽来管教。如果父母能抓住,孩子第一次跟你哭闹的机会,用和善而坚定的方式引导孩子,根本就培养不出用哭闹要挟家长的孩子。

2、李玫瑾教授的“四不做”交流沟通法,帮助家庭跳出“权力争夺”的漩涡

李玫瑾的第三代

3岁以后的孩子,认知和理解能力、语言和表达能力都比较强了,可以跟大人自如交流了。这个时候的哭闹要挟行为应该有一段时间了,怎么办呢?

李玫瑾的第三代

李玫瑾老师的“四不做”交流沟通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孩子哭闹问题。

1) 不要骂孩子。骂孩子会给孩子一个不好的示范。

2) 不要打孩子。这对孩子不公平,双方力量悬殊。

3) 不要讲道理。这个时候讲道理,只会让孩子觉得大人在求他。

4) 不要走开。大人走开意味着单独给孩子关禁闭,就变成了惩罚。

最后再做一件事:跟孩子好好沟通。

有一次,我儿子又一次因为饭前洗手问题闹起来了。孩子之所以在这件事上爆发,是因为以前我和爸爸要求孩子饭前洗手,孩子稍有不情愿,奶奶就会拿湿毛巾来给他擦手代替。饭前洗手这件小事,竟意外成为孩子哭闹的大事。

孩子已经3岁了,在我决定帮孩子建立饭前洗手这个规矩前,我先跟奶奶做了沟通,奶奶答应不干涉。

这天早上,孩子又一次因为洗手事情爆发了。

没有洗手就爬上了餐椅,准备吃早饭。

我告诉他:只有把手洗干净,才能来吃饭。

然后就平静的看着他。

他开始故伎重演,哇哇的哭上了。

我继续平静的看着他。

他睁开眼看我一眼,看我没动静,很愤怒,加大了哭闹的音量,还在餐椅里用力晃动身体,想引起奶奶的注意。

奶奶在卧室,我们在餐厅,奶奶忍着没过来,我还是平静的看着他。

他第二次睁开眼看我,有点乞求的样子,看我没反应,又继续哭。

我还是平静的看着他。

他哭了一会儿,第三次睁眼,终于确定再哭下去,也没什么用了。小声说:我要洗手。

我带他去洗手的时候,我告诉他:饭前洗手是讲卫生的好习惯,每个人饭前都要洗手。你下次有事好好说,哭是没有用的。如果下次我遇到你的事情,我也哭,咱俩一起哭,你觉得好不好?

他不好意思的说:不好。

经历了这一次“四不要原则”之后的沟通,再让他饭前洗手,再也不闹腾了。奶奶也终于认可了我的育儿理念。

3、使用李玫瑾教授的“四不要”交流沟通法,还需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管教孩子一定要一对一。无论是哪位家长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孩子跟谁闹,谁就用这个方法管教,其他家长不要参与。管教孩子时,有其他家长在旁边,孩子就要找外援,很难管教。

第二、等孩子情绪平复了,一定要跟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以后遇事孩子才知道怎么做,不能哭完就结束了,否则前面就做了无用功。

总结,很多家庭的孩子,喜欢用哭闹来要挟父母,使家庭陷入父母和孩子“权力争夺”的漩涡。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双方没有真正的赢家,父母没有权威,孩子也不能学会真正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自然而然的掌握了用哭来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迁就和配合鼓励了孩子的哭闹行为。不过,《正面管教》提倡的和善而坚定的育儿理念,和李玫瑾教授的“四不要”交流沟通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家庭权力争夺战的方法。

作者介绍:Lisa晓琳,投身教育行业10年+,从事0-6岁早期教育咨询的宝妈,正面管教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