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还在用先褒后贬的评价方式?阿伦森效应告诉你:善用褒贬,先贬后褒

2022-01-03 00:49:00孕产
孩子拿着100分的试卷,兴高采烈的跑到我的面前求表扬,说实话,孩子平时的学习成绩并不差,但是从来就没有考过满分,所以这绝对算得上是一次突破。我当然非常开心,亲了亲她的小脸说这次进步真的很大,表现非常棒,妈妈爱你。

孩子拿着100分的试卷,兴高采烈的跑到我的面前求表扬,说实话,孩子平时的学习成绩并不差,但是从来就没有考过满分,所以这绝对算得上是一次突破。我当然非常开心,亲了亲她的小脸说这次进步真的很大,表现非常棒,妈妈爱你。看得出孩子已经乐成了花,但是看着试卷上那歪歪扭扭的字体,我不由得皱了皱眉头,直接告诉孩子这字写的确实不够好看。

孩子明显情绪变得低落了起来,突然意识到自己和孩子沟通出现了问题,这种先褒奖再批评的方式似乎不太合适,因为这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的心情,让孩子不愿意买账。为什么会这样呢?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80名被试分成4组,每组被试都有7次机会听到某个人对他们的评价,当然这些评价是事先安排好的。

第1组为贬抑组,即7次评价只说被试缺点不说优点;

第2组为褒扬组,即7次评价只说被试优点不说缺点;

第3组为先贬后褒组,即前4次评价专门说被试缺点,后3次则专门说被试优点;

第4组为先褒后贬组,即前4次评价专门说被试优点,后3次则专门说被试缺点。

当这4组被试都听完对自己的评价后,心理学家要求他们各自说出对这个人的喜欢程度。

结果让人们有些惊讶,竟然是先贬后褒组最喜欢这个人,因为他们会觉得这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很客观,所以也就更愿意去相信。

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那些对我们好感不断增加的人会更容易得到我们的喜欢,而那些起初对我们有好感但是越来越少的人最不容易被我们所接受。

当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如果先罗列出他们很多优点,但是最后又转折说出了他们的一些缺点,那么但是后面的话语反而会更引起他们的注意,因为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肯定以及喜爱程度是呈下降趋势的,不是不断增加,而是不断减少。这自然不是孩子们想要得到的结果。

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提升沟通技巧呢?

1、用先贬后褒的语言去和孩子沟通

如果当我看到孩子100分的试卷时,先委婉的告诉她字体写的有些不太工整,但是整体表现还是不错的,有了很大的进步。那么相信孩子一定会非常的快乐,因为这能让孩子感觉到我的语言重点是在表扬而不是批评她。

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会有优缺点,当面对孩子的不足之处时,我们可以先客观的指出他们的缺点,然后再肯定他的优点,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也会更容易取得进步。

2、对孩子提出来的要求要恰到好处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最初我们不能给孩子制定过高的门槛,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有挫败感。适当的把门槛降低,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后找到自信,这时再加上父母的及时肯定和表扬,那么孩子自然会更勇于挑战,变得积极乐观向上。

比如我们不能要求一个才学画画的孩子在比赛中得第一,也不能要求没有运动细胞的孩子在运动会上取得成绩。正如孩子在期中考试时只考了80分,我们很难要求在期末考试中他能考100分,这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起到负面的相反作用,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的帮助。

3、改变自己以评价性的语言,换成观察性的语言

评价性的语言往往带有一定的专制性,有着很强的主观色彩;而观察性的语言却不同,侧重于表达自己的个人看法,从而给予了孩子一定的尊重。

很多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总是给人感觉高高在上,他们不会征求孩子的意见,而只是自己作出决定后告知孩子,并且要求孩子严格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这是他们对孩子所说的话必然显得有些刺耳,因为这完全就是站在父母自己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

如果在每句话前加上,我觉得或者是我认为,那么就会给孩子不一样的感觉,让孩子觉得这是父母的个人看法,所以孩子也会提出不同的意见或者建议,这样才是正确的交流方式,很有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一种习惯的养成想要去改变并不容易,就像早已经习惯了专制型教育的父母,如果让他们把语言从评价转为观察,真的需要一定的时间。

怎样才能做到习惯性的使用观察性语言呢?1)透过现象看本质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并不是孩子的本意,所以哪怕这些事情在父母的眼里都是错误,父母也应当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自己所看到的事实,从而更好的了解事情的本质。

这个时候父母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而不是一顿大吼大叫,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委屈,是因为父母根本不愿意去倾听,而孩子也没有机会去解释。

2)关注孩子的变化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是有自己思想和情绪的,所以孩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有的时候也会需要发泄,这时父母要了解影响他们心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会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接受孩子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理解他们会出现情绪差异的原因,从而能够更好的和孩子去进行沟通。

3)表达更客观

父母在和孩子对话时,往往会添加很多个人的想法,喜欢用总是、一直这样的词去描述孩子的某种行为,这自然会让孩子有所反感,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希望父母就事论事,而不是不断的翻旧账。

父母可以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但一定不要把事情无限的扩大化,因为孩子正在努力改变,父母的这种主观表述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从而放弃努力。

4、用成长型思维看孩子

我们的思维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固定型模式,一种是成长型模式。其中固定性模式是相信人们天生有自带的能量,是无法通过外界的因素去改变的,而成长型思维则不同,这种思维认为人们的潜力是无穷的,所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一切。

父母要学会引导孩子不断的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变化,把孩子的潜能尽可能的激发出来,这样他们才会变得更优秀。

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本来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而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更是包含着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对孩子少做一些评价,多做一些观察,尽量学会倾听孩子,给予他们发言的权利,这样孩子才能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就更愿意和我们接近,那么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同时也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