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别让“超限效应”破坏教育效果,学会4招和孩子有效沟通

2019-12-25 05:26:03孕产
12岁的毛毛是今年刚上五年级的小男孩,平日里十分活泼,特别喜欢踢足球,是一个比较惹人喜欢的孩子。可有一天突然他和妈妈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他狠狠的踢了妈妈两脚,然后把自己锁在了房间里。妈妈十分的生气,可是又特别的担心,不管怎么敲门孩子都不开了。

12岁的毛毛是今年刚上五年级的小男孩,平日里十分活泼,特别喜欢踢足球,是一个比较惹人喜欢的孩子。

可有一天突然他和妈妈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他狠狠的踢了妈妈两脚,然后把自己锁在了房间里。

妈妈十分的生气,可是又特别的担心,不管怎么敲门孩子都不开了。

爸爸回到家,在爸爸的沟通下,孩子终于把门打开了。

毛毛告诉爸爸,他知道他不应该去踢妈妈?他知道自己做错了,所以很害怕不敢开门,而他实在受不了妈妈的唠叨。

原来事情的起因是因为毛毛在一次语文考试中,错别字有些多,于是,最近几天来,妈妈总是用错别字的事情批评他,批评他不认真,做事不仔细,没有用心学习。说得太多次,毛毛听起来十分的刺耳。

妈妈的这份批评之所以会引起毛毛这么强烈的反抗情绪,便是因为“超限效应”。

什么是超限效应呢?

超限效应是指人的心理对任何情绪都有一个承受的极限,我们说话做事要注意对方的心理承受度,不要因为过度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刚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很感动,准备听完以后捐款,并捐助自己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牧师没有讲完,马克吐温有点不耐烦了,就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故事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很不满意,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当牧师终于结束长篇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生气不仅没有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元钱。

马克吐温的这种行为便是因为牧师演讲时间实在过长,令他感到了不耐烦和生气,从而引起了他心里的超限效应。

一、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为何会产生“超限效应”

01 我们常常忘记教育的中心是孩子,而变成了以家长为中心的教育

我们家长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有时候忘记了去考虑孩子的真实需求。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虽然我们的想法是要帮助孩子来进步,而实际却变成了自己焦虑和不满情绪的发泄。

大学同学的儿子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一次两家聚餐,孩子告诉我说:“阿姨,我在学小提琴”,而且悄悄在我耳边说:“我一点都不喜欢小提琴”。我问同学:“你怎么会想到让孩子去学小提琴的呢?”同学告诉我说:“她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要学会拉小提琴,她认为小提琴是世界上最高雅的艺术”。

再次见面,孩子兴高采烈的告诉我,他再也不用学小提琴了。同学十分气愤的说:“学习上一点都不肯吃苦,一拉琴就哭,一拉琴就哭,实在是学不下去了”。

其实这小提琴一直只是妈妈想学的,并不是孩子想学的,学的过程里,孩子又怎么会有动力呢?

02 教育上没有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孩子从来不拒绝任何的知识,只是拒绝获得知识的方式和方法。

一次偶然机会等儿子乐高课程下课,听到了这样一对妈妈的对话。两位妈妈的孩子已经上一年级,同在一个乐高班,孩子也都在学习英语。

其中一位妈妈大吐苦水说:“在网上花了上万元给孩子买的1对1VIP课程,孩子学起来一点都没有动力,经常要用各种奖励他才会去学习”。

另一位孩子的妈妈说:“他家的孩子特别喜欢英语,现在已经掌握了不少的英语词汇和英语短语,偶尔可以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一位妈妈问:“你给他报的哪个班”?

第二位孩子的妈妈笑着说:“我没有给他报班。他英语是从听英语绘本开始的,后来给他看一些英语的动画片,家里的很多地方都贴着英语的小卡片,用英语标记家里的物品,慢慢的,他对英语越来越熟悉,也喜欢学习了”。

任何一种教育都是有方式方法的,很多刻板的教育方式,实际上给孩子在心理上的量是超限的,所以孩子产生了抵触的情绪,自然也就很难学好。

03 没有注意”度“的把握

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一件事情其实只要批评一次就好,孩子的理解和认知是远超于我们成年人所认为的。批评第二次也许孩子还会觉得可以接受,但到第三次的时候,多数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抗的意识,这时他不再关注到自己做错了事情,而是关注到你为什么总是这样来批评我。

正如我们开篇的那个小男孩毛毛,他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而只是他真的已经受不了妈妈的这一份带着唠叨的批评方式。

04 没有做到换位思考

孩子的思维和视野决定了他的一个认知世界,很多事情,他看到的和成人所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所以他对于错误的认定其实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批评的时候,要进行换位思考,我们这样的批评孩子是否能够理解,也是否能够接受。

13岁的多多有一只养了3年的小狗,因为妈妈怀二胎,爸爸和奶奶趁多多上学的时间,将小狗送回了农村,回来以后多多崩溃大哭,和爸爸、奶奶开战,最后也没有能够要回小狗,多多于是再也不跟爸爸和奶奶说话。

妈妈进行咨询,导师问她:“你丈夫把你家的20万送给邻居,你同意吗?”

“当然不同意,这么多钱怎么能随便送人。”

“那只小狗在你孩子心里的价值也许比20万还高!”

二、我们如何对孩子实施行之有效的教育

在亲子关系的原则中,有一条原则便是“效果大于规则”,其核心词便是灵活,家长要学会因事因地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

01 善用“共情力”开启与孩子的沟通

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

——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

和孩子沟通时,我们要能够善用共情,沟通第一步便是能够感知孩子的情绪,当我们能够帮孩子说出他的情绪时,他能感受到家长对他的接受,而愿意和家长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

比如,小龄阶段的孩子,一起玩耍时会发生一些争吵和打闹,对于处于弱势被欺负了回来哭的那个孩子,经常会听到长辈这样说:“你怎么不打回去啊?你还手啊,你为什么只知道哭啊?”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哭声越来越大,其实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抱着孩子,告诉孩子:“我知道你被欺负了很难过,你可以哭一会儿,我陪着你”。

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共情呢?

家长多跟孩子表达自己的某些感受,让孩子知道此时的家长感受是怎么样的,让他慢慢的学会,去理解别人的感受。

看到小朋友的某些负面情绪,可以引导孩子去同理他,让他慢慢的学会理解别的小朋友的某些行为。

02 学会使用"南风法则"来关心自己的孩子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让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了个寒风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春意上身,纷纷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于是南风获得了胜利。

——法国作家拉封丹寓言故事

“南风法则”给人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它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

教育孩子时候,我们要选择温暖的语言和态度,这样更加能够让孩子接受,内心不排斥,他才能听得进去。

初中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嘴巴刻薄的女老师。无论是你没有背课文,还是因为作业写得不达要求,她都会用一些很难堪的话来批评我们,而且美其名曰:“我要不说狠一点,你们是不知道上进的”,可是除了语文课代表,班里其他同学没有一个是喜欢她的,所以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一直都是年级倒数第一。

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喜欢语文,而是因为真的不愿意上她的课,在语文课堂上没有找到自己被肯定的价值,总觉得自己不是学语文的那块料,一无是处。

所以孩子有时候并不是不喜欢这件事情,而是不喜欢家长让他做这件事情的态度。

03 清晰自己的目的,不要做过多和表达负面情绪有关的事情

不知道是否有家长尝试过录下自己批评孩子时候说的话,如果没有可以试一试这个办法,因为它会让你发现,在你的批评语言里面,针对事情本身的评论并不多,而牵扯进来的过往和情绪很多。

批评孩子的时候,会越批评情绪越激动,然后就忘记了原来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完全没有自己说的那么严重,冷静下来才发现,原本想跟孩子沟通的目的完全没有达到。

举个例子:

早上孩子吃早餐,因为不小心把牛奶撒了一桌子,因为早上时间很紧张,妈妈便更加生气,因为收拾要耽误很多时间,不收拾牛奶发酵晚上回来会臭掉。

妈妈开始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把牛奶撒一桌子,你知道早上时间多紧张吗?你撒了一桌子,我还要收拾,这样我们就迟到了,你做事情就是这么不用心,早上怎么喊也不起床,不帮妈妈就算了,还总添乱。”

“哇、哇、哇”,孩子大哭起来,气氛更加的糟糕。

其实,妈妈的目的只是尽快收拾好这撒了一桌牛奶,能够按时出门。而沟通的语言更多的是妈妈的抱怨和情绪。

关注于沟通目的的表达是怎样的呢?

“去拿纸抽过来,和妈妈一起把牛奶先简单擦干净,我们要准时出门。”

04 利用“肥皂水效应”,将批评夹在赞赏里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成为美国总统,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很好,但工作中却常因粗心而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漂亮的小姐。”这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简直让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漂亮的。”

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了。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便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些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觉痛。”

肥皂水效应便是将批评夹在赞美中。将对他人的批评夹裹在前后肯定的话语之中,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对自己的批评。以赞美的形式巧妙地取代批评,以看似简捷的方式达到直接的目的。

——美国前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

举个例子

一日,孩子和朋友们在家里玩耍,因为太兴奋,把玩具那间房里扔了一地的玩具,推门进去都无从下脚,孩子们就坐在玩具上各种打闹。

担心他们打闹时候脚踩到硬塑料和钢铁制的玩具上弄伤自己,想让他们能够收拾出一块空地玩耍。

“哇塞,你们搭建了这么一个漂亮的城堡,有高楼,有城墙,有炮台,位置摆放得恰到好处整整齐齐,要是你们自己玩耍的这个城堡也这么整齐划一就好了!”

这时几个孩子马上说:“快,我们把不玩的玩具都收回整理箱,我们的城堡太乱了。”

教育上的”超限效应“告诉我们,给孩子的教育和指导是有限度的,因为有限度,所以我们要做到最快有效才是最佳的选择。掌握一套科学的和孩子沟通的方法,你会发现与孩子的交流,变得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