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宝宝入园那些事儿

2021-12-28 03:01:29孕产
我是一名婴幼儿日托行业的教研人员。所谓“日托”, 顾名思义,指的是“日间托护/daycare”,是父母在全职工作的时候,将0-3岁的婴幼儿全天托护的机构。对于我们日托行业从业者来讲,如何有效地处理新送托孩子的分离焦虑,是我们这个行业一线老师的必修课。

我是一名婴幼儿日托行业的教研人员。所谓“日托”, 顾名思义,指的是“日间托护/daycare”,是父母在全职工作的时候,将0-3岁的婴幼儿全天托护的机构。

对于我们日托行业从业者来讲,如何有效地处理新送托孩子的分离焦虑,是我们这个行业一线老师的必修课。我们与幼儿园的情况有所不同,幼儿园的老师只是在每年9月开学季的时候集中地面对许多有分离焦虑的孩子,而我们日托机构的老师,却由于机构性质的不同,需要不间断地应对幼儿的各式各样的分离焦虑表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那些让家长揪心的分离焦虑表现有哪些。

“分离焦虑”简单来说,就是幼儿在离开熟悉的家人和生活环境,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遇到陌生人之后的表现,具体会表现为哭闹、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接踵而至的可能还有免疫力下降和生病的现象。分离焦虑不单单只是出现在最初送托的时候,有时一个七天长假,也可能成为新一轮儿分离焦虑的诱因。

图片来源:网络

阅读本文,你可以了解宝宝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及其应对方法

· 哭闹

· 食欲不振

· 生病

· 不想上幼儿园

· “受人欺负”

一、哭

一提到分离焦虑,首当其冲想到的就是孩子肯定会哭闹。对于日托机构而言,孩子入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且孩子入托的时间通常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可能这一个周期一个孩子,下一周再进一个新孩子。但是通常来说,一个孩子适应一个新的环境所需要的时间,最好是连贯起来的一周到两周时间。于是像日托机构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旦接了一个新孩子,在接下来的一到两周之内,暂时就不考虑再招新孩子了。否则,对于店里的老师和孩子而言,新孩子的涌入对他们来讲会是一种比较大的心理压力。

对于哭这个问题,不同的孩子表现是不一样的。比方说,有些孩子可能刚来哭一哭,在老师地安抚之下就可以不哭了,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有些孩子可能来了两周,就哭了两周。而有些孩子,可能刚开始不哭,一两天之后开始哭了。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哭这件事,一般人会有哪些应对方法呢?

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叫做“恐吓”,这种方法,也是来源于我记忆当中,是大人常用的一种伎俩。比方说,我姥姥小时候就跟我说:“你再哭狼外婆就会把你叼走的。”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一种方法是“叫停”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在我们普通的幼儿园或者是托儿所的老师身上也非常容易见到,我们会跟孩子说:“别哭啦”,后面你再紧接着一些方式和方法,尝试去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比方说:“你看我们这里有一个新玩具,你没有玩儿过吧?我们一起来玩一下”等等。所谓的这些伎俩就是“叫停”加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还有一种应对的方式是对孩子的哭做妥协。

妥协的表现是:只要孩子一哭,家长所有的原则立即烟消云散。这种应对方式往往会有一个恶性循环的结果。但凡孩子发现了可以用哭声去操纵家长的行为,孩子就会一直尝试想要用这种方法去操纵和控制家长,这一点是挺可怕的。

比如说,家长即便已经和孩子道过别了,听到孩子哭,仍旧会折返回来继续安慰孩子。

其实,道别后,家长马上走是最合理的做法。因为折返回来的妥协方法并没有实质性作用,只会增加双方的不舍。

我们具体应该怎么来应对孩子的哭呢?

最为简单和直接的方法应该是接纳和认可幼儿的情绪,用语言把孩子当下所体验到的情绪表达出来。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情绪词汇。我们可以和孩子说:“妈妈知道你有些害怕,因为突然间你要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了。”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一种同理心的表现。作为母亲尝试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想要了解孩子现在是什么情绪。在知道了孩子的情绪后,尝试跟孩子进行共情。在说明了这个背后的逻辑之后,就可以感觉到其实整个共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在尊重孩子的一个过程。

心理研究发现:“当我们给负面的情绪命名的时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去减缓负面情绪带来的冲击力,对于孩子负面情绪来讲是有一定的宣泄的作用的。”所以家长要不断地给孩子重复这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的名称,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回归到一种平静的心理状态。

这些语言在头几次说起来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怪怪的。但是我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告诉大家,这种方法真的是屡试不爽。虽然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有些孩子可能刚说几句,只用半天的时间就可以恢复到一种平静的状态。

有些孩子可能要连续地说两三天才管用,说到两三天一半的时候,你可能都会自我怀疑——这种方法究竟有用吗?我像是一个鹦鹉一样,不断地跟孩子说话,可是仍旧看不到起色。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你想想Summer老师的话“我要再坚持一下,也许我再坚持一天,他就会发生改变了呢?”

所以,我们去认可和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是远远要强于无论你使用“恐吓”,使用“叫停”还是“妥协退让”的方法的。接纳孩子的情绪,才是我们最终极地应对孩子负面情绪的一种方法。

二、食欲不振

在刚刚入托或者入园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表现出食欲不振的状态。这种情况之下,家长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

如果从原理上去理解的话,这个状态是很好理解的。孩子本身在刚入园的时候,存在着分离焦虑。负面的情绪状态多多少少都会影响我们日常的饮食。

不过在学校中,通常采用的都是三餐两点的方式,对于孩子而言,这种进食的频次已经很密集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是因为分离焦虑的问题有一顿饭没有吃好,但时隔一两个小时之后马上就会有下一顿餐食。因而,孩子吃不饱或者孩子总处于一种饥饿状态的情况是少之又少的。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一些家长会有疑问“我们家孩子在你们园吃了饭,为什么回家还要吃好多呢?”其实这个综合我们先前提到的一些问题,就可以理解了。首先,为什么孩子回家又吃很多呢?很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有分离焦虑的心理状态,食欲在园里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园所里的饭菜和烹饪的方法本身和家里的烹饪方法可能是不一致的,所以孩子适应起来也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的。

通常来讲,园所的饭菜是没有家里的饭菜香的,家长们在给宝宝制作辅食或者是参食的时候,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无论是配色、摆盘乃至造型等等。但是在托幼机构,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功夫关注它的营养搭配,但是在口味方面可能就会稍稍欠缺一点。所以,孩子食欲不振,也可能是受到了烹饪方式的影响。

三、生病

孩子在入托、入园之后,孩子可能会经常生病。孩子在适应新环境和新的人群的过程当中,面临着吃不好、睡不好的情况,孩子本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会下降,且家里面本身的环境和在学校里很多孩子们在一起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家里通常会被收拾得更为洁净一些,而学校本身像是一种更为真实的小社会。当然,并不是说学校的消毒做得不到位,只是说我们的学校像是更真实的社会环境的模拟。

本身孩子到了学校这种环境当中,是有利于孩子正式地走上社会,进行社会化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免疫力也会逐步地得到提高。

对于生病这个问题而言,通常宝宝在刚入园或者是刚送托的时候,在半年之内得病的频率可能会比较高,但是在后面的频率就会逐渐地下降,所以我们家长也要做好心理准备。

图片来源:网络

四、不想上幼儿园

有些孩子可能一边经历着分离焦虑,一边会产生出一种不想上幼儿园的想法和念头。

我们暂且抛开意外情况不做考虑,先思考一下一个新送托的孩子在送托一两天之后,不想去上幼儿园,可能会和什么原因有关?

图片来源:网络

1、幼儿园对孩子来讲,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充满着新奇玩具、可供其探索的地方。但是,过个一两天、一个星期后,孩子明白过来,这儿实际上还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在这个环境当中还有一群陌生的人。这样子的情况就会让孩子感觉到害怕了。

2、如果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被抛弃感——“你们以前每天都陪着我,现在却要我脱离熟悉的家庭环境,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是不是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这就是抛弃感的来源。

针对这一点,我再三强调:家长每次在离开幼儿园或者是托儿所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正式道别之后再离开。如果不能第一个来接孩子的话,也请不要去骗孩子,让孩子无端生出希望。可以直接跟孩子说:“今天等你在吃完晚饭之后,在太阳下山的时候,我就会来接你啦。”

如果可以,在跟孩子重聚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一种兴奋的感觉。可以这么说:“你看吧,早上的时候我说晚上会来接你的,我的确来接你了,对吗?我好开心见到你哦!”等等这样一些重聚的话。我们用于表达兴奋之情的话语,也是让孩子再一次确信,他们也会在内心跟自己重复说:“的确,今天妈妈说她下班之后来接我,她果真来接我了,她并没有骗我,我是深深地被爱着的!”由此一来,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也不会受到伤害。

孩子入园之后,有些面临着再次尿裤子的这个问题。这是有些家长的又一个疑问。

这个事情看似是一种退步,实际上可以算作是一种进步。孩子在家里面进行如厕训练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属于自己的小马桶,或者是爬上小楼梯,坐在成人的马桶上如厕。但进入到幼儿园之后,面对新的环境,当孩子有如厕想法的时候,需要学会的是如何与那些不太熟悉的人沟通,或者是如何自己自主独立地走到卫生间去进行这件事。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来锻炼了社交能力,二来也训练了膀胱憋尿的能力,孩子如厕的能力实际上是提高了的。

五、“受人欺负”

有一些家长,看到孩子不想上学,心里会亮起红灯——是不是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了其他人的欺负?对于这一点问题,我提出两点建议:

1、首先,解决社交冲突的能力是一种社交技巧。是需要孩子后天学习和成人后天引导的,并不是孩子自然而然习得的一种技能。

在成人引导孩子处理这些社交冲突的时候,我们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比如,孩子需要知道如何用语言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立场。或者当自己想玩别人手里的玩具时,要学会用别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社交技巧,如果在刚入托/入园的初期,就期待着孩子完全可以独立地做得非常好,这一点当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刚开始时,尤为地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

图片来源:网络

2、关于负面关注点和吸引力法则的问题。如果家长每天想的是“孩子是不是受到欺负啦?”“孩子是不是在幼儿园过得不好呀?”每天看到孩子回来之后,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问孩子“你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开不开心啊?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老师有没有对你不好啊?饭菜有没有不好吃呀?”如果家长总是用负面的提问方式来问话,从吸引力法则的角度来讲,孩子就会习惯性地总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投注到那些负面的事情上面。

比如,今天可能确实有一个孩子由于语言技巧不足,咬了这个孩子一口,这个孩子就会觉得幼儿园里的其他孩子简直太可怕了,他们竟然咬我,不想去幼儿园等等问题。

校园的暴力事件或者是欺凌事件,常常会发生在那些眼睛当中就透露着恐惧和不安的孩子身上。换句话讲,眼睛里总是透露出不安和恐惧的孩子,更容易遭到其他强势孩子的欺负。

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世界对于两三岁的孩子而言,还有那么多新奇的东西亟待探索,家长完全可以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你过得怎么样啊?有什么新鲜的事情想跟我分享吗?”当家长把关注点总是放在那些新奇有趣的事情上时,孩子也会更愿意去到幼儿园的社交环境当中去。

总结

分离焦虑是通常导致新送托/入园宝宝哭闹、食欲不振、生病的原因,宝宝不想上幼儿园可能是代表他们急需社交冲突解决能力的引导。明白了宝宝入园这些状况的缘由始末,家长高悬的心不知是否可以安定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