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爸,我不希望孩子很听话

2021-12-26 22:48:29孕产
作者:一见倾心(爸妈进化论主笔)01某天爸爸下班回家,一进门,看到在一旁玩耍的俏宝,就问:俏儿,在幼儿园听老师话了吗?俏宝一直在玩,没有回应。平时,在孩子淘气发脾气的时候,爸爸通常为了哄住这个让他头大的小家伙,就会说:你听话,爸爸给你买玩具。只要你听话,爸爸就给你买棒棒糖。

作者:一见倾心(爸妈进化论主笔)

01


某天爸爸下班回家,一进门,看到在一旁玩耍的俏宝,就问:俏儿,在幼儿园听老师话了吗?

俏宝一直在玩,没有回应。

平时,在孩子淘气发脾气的时候,爸爸通常为了哄住这个让他头大的小家伙,就会说:

你听话,爸爸给你买玩具。

只要你听话,爸爸就给你买棒棒糖。

只要你听话,我就给你买小汽车。

孩子有的时候就会止住吵闹,听爸爸的话。

爸爸觉得孩子应该听话乖巧,这样才能讨人喜欢。

这天,我忍不住说:“孩子爸,我不希望孩子很听话。”

中国父母夸孩子的时候,基本都会用“听话”这个词。

公园里孩子们在玩沙子,一群宝妈在相互讨论

我家孩子可听话了;

我家孩子也可乖了。

你们孩子咋这么省心呢,我家孩子可愁死我了,天天气的我不行!我说东他就非往西。

在中国,听话是父母给孩子喝的最美的毒药。

曾经朋友说孩子以前总吵着和她玩,现在变的很懂事很听话。我问为什么?

她说当时做微商,特别忙,2岁的孩子非要和她玩。她嫌孩子闹腾,干扰她做事,就把孩子关进了房间。

一开始孩子哭闹不止,拍门,喊妈妈。她也不去理会。孩子哭了很久,便不再哭了。

等她忙完去房间,孩子已经靠在一个角落睡着了。后来,她再忙时,孩子自己就在一旁安静的玩玩具,可听话可省心了。

听完,心里为孩子一阵心酸和心痛。孩子在被妈妈关进屋不予理会的那段时间,内心经历了多少希望和期待和挣扎呢?

希望妈妈能给个回应,而等来的是落寞和不理会。

当得不到妈妈的回应时,孩子内心由希望变为绝望。

而这所谓的“听话”,在孩子与妈妈的心之间形成万丈沟壑,不可逾越。

02

1、很听话的孩子往往没有主见,事事依赖别人。

很多从小听话的男孩,在未来成年后依然长不大,成为了妈宝男。缺乏独立性,没有主见。

妈宝男谈恋爱,女朋友首先不是自己满不满意,而是他妈妈能不能相中。找女朋友好像是给妈妈找的。

结婚以后要不要跟父母住,家里怎样装修,做什么重要决定都由他妈妈决定。事事做不了主,凡事问妈。

因为一曲《卷珠帘》而走红的霍尊,竟是妈宝男。

近期在《中国好歌曲》节目中,霍尊妈妈说:“自己要是在儿子面前消失10分钟,儿子都着急的不行。”

已经29岁的霍尊竟如此依赖母亲。

2、很听话的孩子往往不会明辨是非,会愚孝。

从小很听爸妈的话的孩子,到成年人以后,无论谈恋爱还是结婚成家,父母即使错了也是对的。

因为他们习惯了听话,不能反驳,更不能顶撞。事事都要站在父母的立场。

在近期播的《爱情保卫战》中,乡下来的母亲因为嫌弃城市里物业收费高,去找物业理论,起了争执,被物业打。

母亲后来和儿子说,女朋友没及时接她电话,导致她被物业打了。可笑的是男方竟和母亲站在同一战线,埋怨女朋友。在节目中遭到众导师痛斥。

中国的孝道源远流长,而如果是这样的“孝”就会被嗤之以鼻。从小过分听父母的话,在成年后竟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愚孝”带给未来另一半的是委屈,是莫名其妙。在婚姻中也将是硝烟四起,搞得整个家鸡犬不宁。

3、很听话的孩子往往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天才作家蒋方舟曾在《奇葩大会》中自爆自己是讨好型人格的人。

蒋方舟,就是那个小时候“别人家的孩子”。7岁写作,9岁出书,18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22岁当上杂志副主编。

应该身披“骄傲”光环的她,在节目上坦言自己是个“讨好型”的人。“我因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而成了一个谄媚的人。”

讨好型人格的表现:

没有自主,害怕与别人产生冲突,不敢说不。

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去迎合别人。

不懂的拒绝别人;

担心别人会不喜欢自己。

比如穿衣服穿的是绿色因为爸爸喜欢,学习考高分是为了让爸妈能开心。

高中选理科是因为班主任是学理科的,他说有理走遍天下。而自己并不喜欢。想换文科,又害怕老师同学的议论。

工作即使做着看来一份体面的工作,有着还不错的收入,但这些是父母的意愿。如果自己说辞职,又担心父母会生气。

讨好型人格的人表面乖巧听话又懂事,内心却不真正快乐。

《圆桌派》节目中,蒋方舟说自己花一年时间摆脱了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28岁才第一次骂人,敢于说出内心自己的真实想法。她说:“真正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故作谦卑和故作讨喜的样子”

03

想开车要考驾驶证;

想当老师要考教师资格证;

想当心理咨询师要考心理咨询师证。

而成为父母,却不需要考证!这意味着只要成为父母就可以教育孩子了吗?NO!

1、 父母要不断的学习成长,才能更懂孩子,与孩子和谐共处。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提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自己的敏感期,有自己的生命发展规律。

在2岁半到3岁,自我意识开始产生。自我是指: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 、心理和意志需要行驶自己的计划,支配自己的行为。

比如走路,孩子从来不走寻常路。正常3分钟的路程,孩子能山路十八弯的玩30钟。

因为孩子在用他的好奇心在探索世界。如果我们非让孩子听话,可能孩子就错过了和大自然小蚂蚁聊天的机会。

某个阶段孩子喜欢扔玩具。你给捡起来,她又扔掉。很多大人说,“听话,别扔了,再扔以后不给你买玩具了。”殊不知孩子探索空间的敏感期到了。

2、 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和感受,尊重孩子

孩子“自我意识”一开始通过肢体“打”来表达他不同意,不喜欢。接踵而来的是说“不,不要”

和俏宝一起买玩具时,她看中一套过家家厨具,家里类似的很多了。

我们建议她买个恐龙,但她不同意:不要!就要这个!

我问:“家里那么多一样的了,还买这个吗?”

她说:“这个里有饮水机,家里没有。”

原来孩子的内心是这样想的。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而不是我们的附属品;应该有他的自主选择权。

认真倾听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不强求孩子,因为他未来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

孩子受到尊重,才会更加理解别人,尊重别人。

3、 对孩子多讲正面肯定语言,少讲负面语言。

身边经常听到很多父母讲一些负面语言。

比如:你要听话,不然妈妈就不爱你了。

你要听话,不然爸爸就不要你了等等。

孩子听了内心会严重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

我们不妨用正面语言来替代

宝贝,你有自己的想法,很棒,说明你自己动脑筋了。

宝贝,你能大声说出你梦想,很勇敢。

宝贝,你不必太乖。

作为妈妈,我想给予这个独立的生命最美好的祝福。

我希望孩子:

既有一颗爱人的心又懂得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

既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又有自己的界限与原则;

既有表达自己真实的勇气又有尊重他人的礼貌;

愿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健康快乐成长。

愿每个孩子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作者简介:一见倾心,富书专栏作者,穿梭于职场与家庭的文艺女青年,终身学习和身心灵爱好者,喜欢花花草草,喜欢用文字精灵传递正能量,温暖自己,照亮他人;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