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伯仟才艺:邓亚萍儿子9岁才学乒乓球,这三个误区,父母要早知道

2021-12-22 15:33:22孕产
“乒乓王后”邓亚萍一直是乒坛神话,老公也是世界冠军。若培养儿子走上乒乓之路,自是无可厚非。然而,邓亚萍却坦言,儿子从小对乒乓兴趣不浓。她很尊重孩子。她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可以去强求,即使自己的孩子也不可以。

“乒乓王后”邓亚萍一直是乒坛神话,老公也是世界冠军。若培养儿子走上乒乓之路,自是无可厚非。

然而,邓亚萍却坦言,儿子从小对乒乓兴趣不浓。

她很尊重孩子。

她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可以去强求,即使自己的孩子也不可以。

儿子9岁时,她和儿子坦诚地交流了一次,也是从那时起,儿子才决定试学一下。

不禁为邓亚萍淡然的态度和独特的想法拍手。

看一看身边,很多父母千方百计地给孩子报各种班,花时间,花金钱,以期待孩子百般技能加身。

不仅如此,在学习过程中,父母更是常常陷入误区,引导不当或用力过猛。孩子痛苦,家长煎熬,半途而废,甚至兴趣变噩梦。

01

误区一:替孩子选择“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任何有意义的事情都可能变成无聊,甚至痛苦的东西。

《虎妈战歌》的作者蔡美儿,让小女儿学小提琴,仅仅是因为小提琴代表着高雅、卓越。

然而,女儿对小提琴并不感兴趣,多年来,一直在妈妈的高压下被动学习。

因为练琴,母女经常争吵,仿佛打一场“全面升级的核战争”。

蔡美儿以为只要帮女儿取得好成绩,假以时日,她自然会爱上。

可事实是,即使12岁就成为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女儿依然对小提琴充满了排斥。

在一次争吵中,女儿对妈妈喊出了心里话:“我讨厌小提琴,我恨你。”“是你毁了我的生活。”

无奈之下,她被迫同意女儿放弃小提琴。

之后,女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网球。

因为热爱,尽管从零开始,她却激情澎湃,全力以赴,短期内成绩显著。

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

而在选择时,父母很少考虑孩子的意见,总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向去“规定”孩子的爱好。

在学习过程中,父母往往以成绩为评价导向,追求功利性的结果,喜欢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于是兴趣不再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东西,反而成为了父母攀比和炫耀的名利场。

父母的“为你好”,最终伤害的却是孩子,让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抵触情绪严重。



02

误区二:兴趣不允许试错。

毋庸置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却鲜有人知道,找到兴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前不久,育儿群里有位妈妈发消息求助:

“给孩子报了古筝,学了一期,就放弃了,又想学画画,现在画画也不愿学了。

一家人闹翻了,我不想勉强她,他爸觉得一定要逼她学下去。姐妹们,到底该怎么办?”

消息一出,群里炸开了锅。

A妈说,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就不要勉强了,可能这不是她真正的兴趣,强扭的瓜不甜。

B妈说,一定要逼她一把,坚持才能出效果,越有效果她越学得起劲。

在选择兴趣时,孩子可不可以反复试错呢?

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思,采访了数百位不同领域的成就人士,发现一些共同特点:

一、他们所从事的事都是自己非常热爱的,也就是他们真正的兴趣所在。

二、在找到这份 “兴趣和激情”之前,他们大多花了很多年来探索,而且那个让他们最终“孜孜以求”的事情,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一见倾心的那个。

她建议: “在找到固定的激情,并准备辛勤磨练此技能之前,孩子们必须先探索,从而激发出真正的兴趣。”

有些孩子十分幸运,在童年时就锁定了一生的兴趣方向。

而大多数孩子却需要在不断接触、尝试中逐渐认识自己,做出判断。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点,只有允许孩子多次试错,才能帮孩子找到他的最佳才能区。



03

误区三: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


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坚持就能成功。这句话误导了多少孩子。

看过一个电视节目:

男孩13岁,从小学游泳,父母一直希望他走专业道路。

而就目前的表现和成绩来看,并不容易,甚至渺茫。

孩子想放弃游泳,专心文化学习,因为训练占用了大量时间,他兼顾乏术。

妈妈却觉得放弃太可惜了。

妈妈请专家给出出主意。

几个专家都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然而,一位专家却建议尊重孩子。

他说:我们只鼓励孩子哭着坚持,却从没告诉过孩子笑着放弃。

父母总希望孩子咬牙坚持,以此磨练意志,走上成功之路。

过分强调成功,只会使孩子过分看重结果,只争第一,抗挫力差,无法承受失败。

坚持是个好品质,但是坚持也有界限,那就是孩子自己的承受能力。

选择了,就必须坚持到底,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谎言。

04

心理学家认为,在引导孩子学习时,必须考虑兴趣这一心理因素,才能使孩子从事符合自己心愿的事情,从而让兴趣发挥最佳的效能。

1.多观察和尝试,找到兴趣点

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说:

在孩子发展爱好时,要让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尝试越多,认识就越多,最后留下他最感兴趣的。

儿子很小时,胡萍就带儿子尝试了很多事情,最后只留下他最感兴趣的厨艺。



遗憾的是,儿子最感兴趣的恰恰是她最不中意的,她还是决定尊重和支持儿子。

因为热爱,儿子在厨艺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达到五星酒店大厨的水平。厨艺逐渐成了孩子高尚的情趣。

选择是一个过程,需要以经历和感悟为引领。

帮孩子选择时,首先看孩子愿不愿意,如果孩子很喜欢,就学,学了两次不想学了,就不学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孩子会进行分析和选择,调整自己的兴趣,逐渐找到最爱的那个。

2.多理解和支持,帮助孩子体验成功

孩子好奇心强,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而这种热情往往很短暂,容易消退。

当孩子的兴趣暂时陷入低谷时,要帮孩子小心呵护,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唤醒它。

在带儿子学乒乓球时,邓亚萍抓住儿子喜欢赢的天性,先教他最快的赢球方法,发球,让他赢。

他让儿子什么都不练,只发一个点的长球,连续发了两个半小时。

第二天去比赛,他表现非常好,从那以后,完全相信妈妈。

练习的热情也就更高了。

充分信任和尊重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合理期待。

帮孩子将较高的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小目标,逐一实现,体验成功,找到成就感。

3.学会放弃同样重要

在热播剧《亲爱的,热爱的》中,米邵飞的退役感言令人感慨。

他说;“十年来,我总是相信,只要努力再加把劲,我就能得到一个好结果,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他不顾年龄劣势,重返赛场,一心冠军。

即使全力以赴,终是敌不过现实的残酷。

他冷静地选择退役。

在他看来,曾经不顾一切地努力和坚持过,这就够了。

就像放出来在空中的烟花一样,虽然短暂,也曾灿烂。

足已!

孩子遇到困难时,先听听他的真实想法,找到原因。

多多共情,适时轻推,帮他重拾信心。

如果孩子却已尽力了,就给孩子一个潇洒的退场。

坚持不止“成功了”这一种结果,坚持更是一个过程。看重过程比看重结果更有益于孩子。

张载说:“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一个人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能够从事自己的热爱,更是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