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强迫孩子适应社会能磨练他吗?

2021-12-20 18:01:38孕产
原创: 李德范 2017-06-01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感觉:自已的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集体环境,显得不合群,很另类。家长们常为此感到焦虑,想尽办法帮助孩子改变,却大多效果不彰。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大多数时候孩子本身没有问题,应该做出改变的也不是孩子。

原创: 李德范 2017-06-01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感觉:自已的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集体环境,显得不合群,很另类。家长们常为此感到焦虑,想尽办法帮助孩子改变,却大多效果不彰。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大多数时候孩子本身没有问题,应该做出改变的也不是孩子。

1、单一的标准化教育必然导致一些孩子不适应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真正的教育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要搞明白教育,首先要搞明白孩子。

如同一片原生态的植物,一个群体里的孩子禀赋和个性差异是非常大的,因而真正的教育必然是多元的。

因此,尊重孩子个性与特长的教育,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顺其自然。孔子当年所做的教育正是如此:“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然而现代的学校,为了管理众多的学生,都制订了各种各样的规则,学生在学校里不但要面对这些规则,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老师,以及各种各样的学生,还有各种各样的事件。

但每一个孩子却都是相当独特的,不但智力高低相差悬殊,兴趣爱好各不相同,而且心性和气质也不一样。用单一的标准去评判、管理、教育所有的孩子,一些孩子显得不适应,就是必然的了。

2、有一些孩子天生难以适应学校环境

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博士Elaine Aron研究发现,有一部分孩子生来就是高度敏感的,这些孩子对外界环境要求非常高,甚至常常和环境发生冲突。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对学校环境的不适应,你可以考察一下他是不是高敏感的孩子。

高敏感的孩子有什么特征呢?

高敏感孩子普遍有很强的共情能力,能够深刻体会别人的情感,甚至动物的情感,因此会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情感感受。他们往往自尊心极强,因而对一些事件的表现比常人激烈。

比如,有些老师因为不满意学生们的表现,会在课堂上这样训斥全体:“你们这么笨,简直就是猪脑子!”

多数学生可能对老师这样的话并没有特别的感受,但高敏感孩子会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虽然老师的话并不是针对他,但他会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对老师感到痛恨而且抵触。

高敏感孩子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比如在自习的时候,如果有人说话或者打闹,或者打游戏,或者来回走动,影响到了班级秩序,高敏感孩子就会非常愤怒,他们会焦虑不安,无法安心学习。如果他们提出了抗议,或者向老师反应了问题,而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他们就会对这个班集体生起极大的厌恶和抵触情绪。

高敏感孩子对睡眠条件要求很高,假如同寝室有人睡觉时打鼾,或者过道里有人说话,或者水房里有流水的声音,或者厕所有冲马桶的声音,都会让高敏感孩子心烦意乱,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高敏感孩子思想往敏感而深刻,看问题比同龄人深刻很多,而且显得超乎年龄的成熟。很多高度敏感的孩子很早就开始思考类似“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但这样的人往往曲高和寡,得不到同龄人的理解,常常被同龄人嗤笑。

班集体里的人虽然多,可是一个孩子交往的对象是很有限的。孩子们大多三五成群地分成各个小集团,小集团之间往往互相排斥。一个高敏感的孩子常常被排斥在各小集团之外,形单影只。

在一个班集体里,低俗有害的东西传播的速度要快得多;相反,那些高尚有益的东西常常不受欢迎。有时候那些坚持自身原则的孩子,因为不能和其他同学同流合污,往往受到嘲笑和打击。

3、不能用别人眼里的好孩子作为评判标准

人们习惯用别人眼中的好孩子来评判一个学生,这些好孩子给人的表现都是合作的、顺服的、尊敬师长的,奉献他人的等等,总之具有各种世俗的美德,让人喜爱。

但是,如果一个人习惯用这些标准去评判一个学生,他就已经被专制的文化与教育深深地洗脑,以至于难以觉察孩子的心灵,难以尊重孩子的感受。

因为每一个孩子对环境的感受虽各不相同,但同样真实。一些孩子可以不在意环境中的躁音,可以无视老师那些侮辱性的言辞,但确有孩子在这些躁音和言辞中感受到了真实的痛苦。孩子有权利表达自已的不满,有权利反抗,有权利不合作。

这时候,家长或老师如果不去考察事情的前因后果,只是因为孩子的表现不符合自已或他人的预期就感到失望,用世俗的标准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比如不合群,不知道尊敬师长,不知道感恩,不宽容,低情商等等,这样的做法相当专制和粗暴,且对教育无知。

4、你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吗?

人们其实没有权利逼着孩子去做一个宽容的人,没有权利逼着孩子去尊敬师长,没有权利逼他们爱他们觉得不可爱的人和事。因为任何的道德都是在互动与体验中建立的,都是在平等与爱的基础上建立的;脱离了平等与爱的基础,没有体验和互动,任何的道德律条都是虚伪无意义的。

成年人口口声声要灌输给孩子的各种美德,其实自已并没有从内心里真实体会到,大多数时候只不过是一些概念,是徒有其表的虚伪外衣。

事实上,大多数家长的心灵是迟钝的,难以理解孩子的。高敏感孩子的数量不算少,占到了总数的20%,但这些孩子中有80%出生在一个“不敏感”的家庭中,家长并不敏感,大多数老师同样也是不敏感的。这样,家长和老师都很难走进高敏感孩子的心灵世界,很难体会到他们的痛苦。如果教育者能够体会到孩子心灵的真实痛苦,他将不会再去指责孩子。

孩子们如同大花园里的花朵,有各自的色彩,各自的生长周期,成熟的园丁会顺应每一株植物的周期细心培育;如果试图把天生差异巨大的植物修剪成一个模样,他无疑是粗暴的和残忍的,也注定要失败。

5、强迫孩子适应环境能磨练他吗?

有人会坚定地认为,即使环境恶劣,即使孩子遭遇一些打击、挫折,对孩子也是有益的,它是一种磨练和提升,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功课,孩子必须适应。

这当然是一种误解。我们考虑一下这种情况:一棵植物,在幼小的时候,更多地沐浴阳光雨露,待它粗壮成熟以后,是不是就可以抵御更猛烈的风雨呢?相反,如果在植物幼小的时候,经历的总是狂风暴雨,或者干旱无水,它会变得更坚强吗?很难,因为它的生命很可能在幼年时就枯萎,或者变得扭曲,根本无法舒展了。

6、爱的关怀能使孩子感受到平安

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教育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对于教育者而言,最大的问题出在自已身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和老师。我们之所以不懂教育,是因为我们不懂生命。生命的真谛很难说是什么,但爱与宽恕也许是离真相最近的答案。

当孩子与环境出现冲突时,教育者如果体会孩子心灵的真实感受,把孩子当作一个高贵的生命来尊重,用平等的爱来关爱他们,就不会评判和指责了。这时候,孩子们的内心会有一种安全感,他们的抵触情绪也就慢慢化解了。爱是这个世界无声而易懂的语言。

天生万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每一个孩子必有其过人之处,对于高敏感的孩子来说,他们对环境的要求很高,适应起来困难,但他们对细节捕捉的能力,以及微妙的心灵体验太异于常人了。在合适的时候,高敏感孩子会绽放他们的精彩;如果发展的好,往往能够成为艺术大师或者行业领头。

教育者所要做的,只是去关爱他们,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自由绽放;不要打着任何旗号去摧残他们,就算是尽了教育者的本份了。

7、教育的目标不必为了适应社会

有些家长总在焦虑自已的孩子不适应学校,将来无法适应社会。

曾经有家长这样说: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如果你总是教导孩子遵守规则,他连公共汽车也挤不上去。

言下之意,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里,孩子要学会不择手段,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这样的家长会教导孩子,为了搏得老师的欢心,可以放弃原则,放弃权利,伪装自已,甚至不惜动用非正常手段,比如请客送礼等,只要得到老师的喜欢,就能得到更有利的资源,这就是某些家长眼里的适应能力。

这哪里是什么教育?这分明是江湖!我们有必要培养孩子适应这样的教育吗?这样所谓的适应社会,只不过是急功近利的教育而已;急功近利的教育对孩子决非有益。

教育的目标应该面向未来。

如果孩子们很好地适应了现在,他们很有可能被未来抛弃。

教育的目标应该面向世界甚至整个宇宙。

如果孩子们很好地顺服了身边的人,他们很可能无法对未来的世界做出有意义的创造性改变。当年的革命先烈如果都争做旧体制的顺民,也就没有新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