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在幼儿园拿奖拿到手软,“奖状泛滥”的荣誉教育,真的好吗?

2021-11-30 14:27:48孕产
经常会在电视剧当中看到这样的情景:走进孩子的房间,墙壁上贴满了各种荣誉奖状,名目繁多到让你想不到,“午睡最快宝宝奖”“做游戏最认真奖”“吃饭不掉饭粒奖”等等,拿到奖状固然不是坏事,不过这些看似随意的奖励名头,对孩子真的好吗?

经常会在电视剧当中看到这样的情景:走进孩子的房间,墙壁上贴满了各种荣誉奖状,名目繁多到让你想不到,“午睡最快宝宝奖”“做游戏最认真奖”“吃饭不掉饭粒奖”等等,拿到奖状固然不是坏事,不过这些看似随意的奖励名头,对孩子真的好吗?

随着父母对孩子早教的重视,幼儿园当然也不敢落后,老师们在课程的编排上面,着实费了不少的心思。为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为宝宝们评比和颁奖也渐渐成了日常的打开方式,不仅仅在幼儿园,在一些课外兴趣班里,有的孩子一周也会拿回几张奖状,不夸张的说,几乎件件小事都有奖可拿。

80后、90后的父母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拿奖可是件大事,如果能在区级或者市级的竞赛项目中,捧一张奖状回家,真的能兴奋好久,家长也会把奖状用镜框装裱起来,挂在家里明显的地方。而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绩,则多数只会得到口头表扬,比如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等等。

从正面的角度来说,“奖状泛滥”的现象说明老师们跳出了只看成绩的圈圈,从更多的角度去关注孩子们,他们取得的小小成就,哪怕只是上课认真听讲,也用奖状的形式加以肯定,旨在鼓励孩子做的更好,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当奖励太多太随意了,它的含金量也会随之下降,孩子们会觉得拿奖变成平常的事情,这也就失去了奖状本身的价值。

在经济学当中,有一个规律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比个简单的例子:当人特别口渴的时候,他喝下的第一杯水最解渴,随着口渴程度降低,对第二杯水的需求也就减少了,而当他完全不渴的时候,让他喝水反而还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回过头来说说拿奖状,孩子们第一次得到的时候,一定是非常兴奋的,他们会牢牢的记住精神层面的愉悦感受,还会请爸妈把奖状挂起来;但随着拿奖的频率增加,这种兴奋度便会慢慢降低,到最后,有的孩子还会产生反感情绪,其实这都是边际效应递减导致的正常心理变化。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习惯了通过各种奖励来驱动行为的方式,孩子们反而不可避免的会懒惰和麻木起来。

在国外,有位行为驱动学专家的研究值得父母们思考:对于孩子来说,帮助他发展内部驱动更为重要,只有当孩子自己觉得这件事非做不可的时候,他才能通过行为本身,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作为家长来说,当孩子们拿回幼儿园或者早教机构颁发的奖状时,随意调侃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先肯定孩子,同时要帮助孩子逐步建立价值标准,比如哪些奖项只是类似于口头表扬,而哪些奖项才意味着真正的荣誉感,只有这样做,才不会让孩子在泛滥随意的赞扬中,逐渐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