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古代人的业余生活不丰富?他们很会玩,并且种类繁多,但大都失传

2019-12-12 21:52:03孕产
“玩儿不?玩儿不?”,楼下的孩子们在呼唤着玩伴,熟悉的话语打开了我的思绪,好似在昨日,自己也是这么呼唤着小伙伴的。在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娱乐空间越来越多样,但孩子们却越来越封闭,宁愿宅在家里的今天,能够有小朋友可以呼唤出来玩耍,无疑是这些孩子们最大的幸福了。

“玩儿不?玩儿不?”,楼下的孩子们在呼唤着玩伴,熟悉的话语打开了我的思绪,好似在昨日,自己也是这么呼唤着小伙伴的。在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娱乐空间越来越多样,但孩子们却越来越封闭,宁愿宅在家里的今天,能够有小朋友可以呼唤出来玩耍,无疑是这些孩子们最大的幸福了。

今天的孩子们所玩的大多是电子产品,电脑、平板、手机,可供选择的游戏也是成千上万,让人眼花缭乱。而经常摆弄电子产品的后果往往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视力受损。这种价格昂贵并且还给性格和身体带来损伤的方式,是在电子产品兴盛起来之前孩子们所不敢想象的。那时候孩子们能够玩的游戏虽然不像电子游戏可供选择的这么多,但也还是有很多种形式的,并且还不受条件限制,一块空地、二三个人就可以玩耍半天,直到家人呼喊后才意犹未尽地回家。跳皮筋、丢沙包、捉迷藏、滚铁环、丢手绢、跳房子、老鹰抓小鸡……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些游戏?还有多少人知道这些游戏怎么玩?就算是记得,再过十几年,几十年这些游戏终归是会被大家所遗忘的吧。因为不只是这些民间孩子们玩的游戏,就连历史上一些雅士和贵族们所玩的游戏也失传了不少。

一、失传的游戏最有名的莫过于蹴鞠

之所以蹴鞠最有名,是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初,国人在面对外面的世界的时候,由于历史上被压迫太久的原因心理上觉得低人一等,往往需要在某些方面找到一些可供炫耀的资本,其中蹴鞠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有人考证出了足球起源于中国,而“蹴鞠”就是原型。后来,又有国际足联的两任主席阿维兰热博士和布拉特都分别表示“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彻底把这个殊荣落实在了中国的名下,由于足球运动的火爆,蹴鞠也就随之而名闻全球了。

如果在网上搜索“足球起源地”的词条,会发现里边对蹴鞠的描述都是以现代足球为基准进行论述的,比如蹴鞠有球场、球门,参赛人数6对6,球的形状分8瓣等等。想为中国争个荣誉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有些情况和历史上记载的确实不太一样:

比如球场,历史记载的为鞠域,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把刘邦的宠姬戚夫人做成“人彘”之后就是囚禁在了鞠域里,囚禁之地当然是封闭的了,唐代颜师古对鞠域的描述为“蹋鞠之域,谓窟室也。”就是蹴鞠的场所是个洞窟之类的场所。直到唐宋时期才有较为开放的蹴鞠环境,并且蹴鞠的方式是骑着马用球杖打球的,这种情况在唐代小说《酉阳杂俎》里有精彩的记载:“有河北军将常于球场中累钱十余,走马以击鞠杖击之。”

而“足球起源地”条目里则说在东汉时就有了像现代足球场一样的球场,并且在旁边还有石块刻着《鞠城铭》,经过搜索未发现此鞠城铭具体在哪个古籍中得来的,它的作者据说是东汉时期的辛尤,但经搜索这个名字仅和鞠城铭联系着,没发现其他任何的踪迹。从“鞠域”和“鞠城”的混淆,再到没有来源的《鞠城铭》来看,很大程度上可以怀疑“足球起源地”词条大部分所列事项,是后人为了得到这个起源地之名字而伪造的。

关于蹴鞠已经考证的太多太多,限于篇幅就不再赘述。

二、弹棋

这个游戏是西汉宗室、文学家刘向所创,起因很简单,因为汉成帝太喜欢玩上面所说的蹴鞠,几乎天天都玩到很疲倦,群臣看不下去了,纷纷谏言经常玩蹴鞠太过于伤身体,但汉成帝又不想放弃蹴鞠,后来大臣们天天说,被纠缠的没办法,于是“可用其意同者以为代”,就开发一种和蹴鞠大概意思差不多但又不太过劳累的游戏替代吧。于是“刘向乃做弹棋以献之”。弹棋怎么玩呢?

《艺经》记载“弹棋,两人对局,白黑棋各六枚,先列棋相当,更先弹也。局以石为之。”

如果你一看以为和现在的围棋相似则是大错特错了,弹棋得“弹”才名正言顺,《世说》记载:“魏文帝善弹棋,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看到了吧,用手巾角拂着去弹,魏文帝就是曹丕了,是玩弹棋的高手,无不中!

三、斗草

斗草之戏起源于汉武帝时期,斗草还有时节的限制,是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也就是端午节。《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有斗百草之戏”,而《岁华纪丽》记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

发展到了唐代时,斗草的游戏发展到了最盛,在很多大诗人的诗作里都可以找到。比如刘禹锡“若共吴王斗百草,不知就是欠西施”、韩愈“蹙绳觐娥婺,斗草撷玑珵。”杜牧:“斗草怜香蕙,簪花间雪梅”……其他还有范成大、吴融、司空图等人都有关于斗草的诗句。

宋代时斗草仍盛。苏辙曾作诗“寻芳空茂木,斗草得幽兰”,还有晏几道的词“斗草赢多裙欲卸”,周必大诗“陌上花开人斗草,瓮头酒熟客传觞”……

既然是斗草,肯定也是要分出输赢的。怎么“斗”呢?《刘宾客嘉话》记载的一件事情可以在侧面展示了“斗”法:“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欲广其物,令驰骑取之。”,安乐公主在五月五日斗百草时,想赢对方,就让自己身边的人骑马去取,越多越好、越奇越好,找到了别人所没有的,并且数量比对方多,质量还好就赢了。

此后明、清时期虽然还有斗草的游戏,但已然不像唐宋时那么盛行。到了清代乾隆时期,宫廷画家金廷标还画了一幅《群婴斗草图》,但这已是这种游戏在历史上最后一次留下身影了。到现在,大家对其规则、游戏方式已然不了解了。

四、藏钩

藏钩之戏起源于汉武帝一个婕妤的故事,她和汉武帝所生的孩子还当了皇帝,即汉昭帝。据说这位姓赵的婕妤生下来手舒展不开,成拳状。汉武帝巡幸到她家附近的时候,身边有善于望气的人发现这里的“气”与众不同,断定必然在这里有奇女子,一打听果然听说了她的事情。汉武帝召见后,把她的双手轻轻一掰,就舒展成了健康人的模样。在她的手心里还紧握着一枚玉钩。汉武帝就封她为“拳夫人”,留在了身边。

由这个故事就得到了“藏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的要诣就是“藏”,藏好了东西让别人来猜,当然这个被猜的东西按照古代传下来的规则应该是玉钩才对。猜的时候就需要靠持钩者的个人演技和心理素质,而猜物者也需要强大的心理分析能力才能猜中。这是据有关资料记载来猜测出来的方式,只有大概的情况,细节上虽然有记载,但很多环节已不知道表达的是什么了。比如东晋时以“除三害”闻名而被收入今天初中课文的周处所著《风土记》记载了藏钩的玩法:

义阳腊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校胜负,若人偶即敌对,人奇即奇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以齐二曹人数,一钩藏在数手中,曹人当射知所在。一藏为一筹,三藏为一都。

看这个记载,稍微有点古文功底的大概都能猜出来大概的意思了,但是里边的一些具体的词、字却无法弄清其解释,不知道具体字的意思,游戏也就无法进行了,从而失传。

五、格五

格五这个游戏起源于战国之前,也为簙簺、博塞或簺等名字,是一种棋类游戏。它的形式就像《汉书·吾丘寿王传》所记载的:“格五棋行簺法,曰塞、白、乘、五,至五格不得行,故云格五。”而对其具体的情况,遗失已经很久,到了清朝时只剩下对它的玩法的猜测了,比如翟灏所撰写的《通俗编》认为格五的具体走法是:双方各执黑白棋五枚,共行中道,每次移一步,遇对方则跳越,以先抵敌境为胜。看这种玩法,好像今天的跳棋一样,但具体规则已经不得而知了。

这些古代的游戏不只是现在不知道具体的玩法,其实有些游戏到了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失传了。比如像前面所说的弹棋,在唐朝时还有,李商隐的诗里就有“玉作弹棋局,中心最不平。”的记载,但到了宋朝就已经消失了,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就有这样一件事“吕进伯作<考古图>,谓古弹棋局如香炉”,意思是吕进伯作了考古图一文里,提到古弹棋局样子就像香炉一样,这说明到了宋代再找弹棋的样式就需要到考古图里找了,并且对弹棋的具体形式已经模糊,需要拿另一种具体的事物来比喻它的样子。

这些游戏为什么失传?

一、战争因素。主要是魏晋时的五胡乱华,还有唐末五代之乱,后又有蒙古入侵。这些战乱绝大部分是游牧民族造成的,他们南侵看中的是中原的财富,而不注意对中原文化的保护。另外中原人也在乱世中苦苦挣扎,肚子还填不饱,怎么还会有精力去游戏。就这样,战乱一旦持续的时间较长,随着擅长游戏之人的逝去,古游戏也就此失传。

二、因为其玩法的局限性所致。有的游戏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准,比如“藏钩”“斗草”这两个游戏里,可能不只是猜哪只手里有钩和比谁的草多那么简单,可能还配合对诗之类的文雅环节,否则这样的游戏会不会太简陋?有的游戏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实现,比如蹴鞠,一般的平民百姓很难有条件去做个“鞠域”再去游戏。

三、有些游戏或许没有失传,只是换了名字而已。古人的游戏之名十分文雅,不能被大众所接受。既然不能“阳春白雪”,那就只好“下里巴人”了,高雅的玩不了,就变化为通俗的。比如失传的游戏里所说的“藏钩”,没准后来在民间就流传成为了行酒令、掷骰子之类的游戏,目的都是为了增加酒兴。

总的来看,这些失传的游戏都是属于达官贵人们所玩的,由于需要较高的素质和较为繁琐的外在条件,一旦因为战争、动乱等外界环境不适于这些游戏存在了,很容易造成失传。而适合平民的、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游戏,则因为大家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和需要可能长久、一直存在,就像本文开头所说的小孩子们玩的游戏,没准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了!

你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