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起什么线?什么跑线?起跑什么?

2019-12-01 01:26:02孕产
在这个年代,你不跑个步还想说自己上进?不跑个马拉松还想混迹上流社会?不谈个起跑线还好意思谈育儿?人生就是跑跑跑。跑步和马拉松什么的我不懂 ,作为一个起跑线落后于大部分人的四岁孩子的父亲,我斗胆聊聊孩子们的“起跑线”。先说个好消息,就算在起跑线上输个底朝天,也完全能逆袭。1.


在这个年代,你不跑个步还想说自己上进?不跑个马拉松还想混迹上流社会?不谈个起跑线还好意思谈育儿?人生就是跑跑跑。

跑步和马拉松什么的我不懂 ,作为一个起跑线落后于大部分人的四岁孩子的父亲,我斗胆聊聊孩子们的“起跑线”。先说个好消息,就算在起跑线上输个底朝天,也完全能逆袭。

1. 孩子的起跑线是什么?开始我觉得是基因,是天赋。后来觉得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再后来觉我们提供的成长环境才是起跑线。我现在觉得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没有单一答案,而且我们应该谨慎的使用起跑线这个比喻,我们可能会被毫无察觉的植入一个错误的理念。

当我们把孩子的人生起点比喻成起跑线的时候,包含两个隐含的假设:首先,人生是一场赛跑,不然哪来的起跑线;其次,这场比赛是短跑,否则起跑线也没那么重要。我们就从起点、短跑、比赛这三个方面和人生做一个类比,看看有什么异同,不同的家庭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逆袭,同时又避免陷入错误的攀比中。

2. 先说起跑线比喻的第一个方面:起点。孩子们的起跑线就是拥有的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两个方面的资源:物质层面的硬件资源和精神层面的软件资源。

在硬件方面,家境比较优越的孩子,能上贵族幼儿园,能买学区房,长大了也不愁买车买房。这类家庭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积累都是缓慢形成的,甚至是几代人接力完成的,所以家境一般的家庭没必要觉得不平衡,盲目攀比只会在自卑中变得更加贫穷。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没必要执着于鱼的数量,可以从捕鱼技能上取胜,即从精神层面多投入资源。

3. 对孩子内在精神的投入一定比物质投入更有效,这是很显然的道理,但很多人还是会不自觉的陷入物质比较中。有学区房当然好,但如果经济实力不够,为了买学区房而极大降低了生活品质,是得不偿失的。买学区房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获得优秀的教育资源,即对孩子软件的投资。那我们何不直奔目标而去?

对孩子软件方面的投资有很多种途径,一百万的学区房买不起没关系,几万元的早教班也能有不小的收获。如果对早教不认可,买几千元的绘本,养成看书的好习惯总是可以的。记得有一个朋友说,早教那么贵上了也没大用,我看着他的新款苹果手机说,总比买个苹果手机有用吧。总之,与其去和别人攀比能给孩子提供的资源,还不如看看自己手里的资源有没有最大化的投入到孩子的培养上去。

4. 软件方面的投入绝对不是上个早教、买几套绘本就可以坐等成才了,这也是很显然的道理。上早教不是让老师陪孩子玩,而家长在旁边看手机,而是为了让父母学会如何理解孩子,在和孩子建立亲密的连接后,和孩子共同成长。同样的,买绘本是为了一家人在亲子共读中共同爱上阅读,别幻想这父母一本书都不看,孩子就莫名其妙爱上阅读。

所以,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跑。有的父母教育背景比较好,这就相当于先天的环境优势,当然这也是经过长期的努力,甚至是书香门第经过几代人的培养和传承。我们同样要客观的认清这一点,同样不要觉得不平衡。现在好了,硬件上差距大,只能拼软件,软件又刚不过了,怎么办?这就要谈到起跑线比喻的第二个方面:短跑。

5. 我是从农村刚走出来的穷人家的孩子,从我这代才开始财富积累。同时更不是书香门第出身,原生家庭的影子还没有摆脱,更别提什么文化积累。如果人生真是短跑,起跑线差了十万八千里,还跑什么跑,没开始就输了。不过还好 ,人生不是短跑。

人生,至少是马拉松。马拉松之所以受到精英阶层的追捧,是因为它符合精英特质,既是对毅力的考验,同时也要求参赛者要目光长远,不争一时快慢,调整好步伐和呼吸才能坚持到最后。同样的,没有钱也没有文化,起点差了一大截没关系 ,你跑完42公里停下了,我跑100公里还是会完成逆袭。和时间做朋友,跑好每一步,其他的交给时间。

所以,人生的目标从来不是争今天的输赢,不是拼谁的课外班上的多,不是拼高考成绩,大学毕业之后,人生才向各个方向全新展开。对于漫长的人生旅途来说,起点处的劣势就不是什么致命伤了,不要追求每个时刻都跑在前面,朝着最后的终点一直前进,最后还在跑的才是胜者。

6. 当把短跑思维转换成长跑思维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和策略就会自然改变。我们让孩子学英语,目的不是为了高考拿个好成绩,而是掌握这门语言技能。或者为了能第一时间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前沿技术,或者为了更直接的感受世界不同的文化。

在一切为了高考的短跑思维模式下,高考完了就开始烧书,到了大学就开始放纵,毕了业就彻底告别学习。现在很多孩子都是骄傲的玻璃心,有点成绩就骄傲,有点挫折就崩溃,这就是缺乏长跑思维,之争当下输赢的结果。当我们用长跑思维,从整个人生的长度去思考、决策和行动时,我们就不会因为一时的胜利而不可一世,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一蹶不振。

7. 最后说说起跑线比喻的第三个方面:比赛。人生的赛道从来就不是唯一的,确切的说每个人参加的比赛项目都不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对于跑向不同方向的人来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他不觉得世界首富的成就胜过自己的成就。同样的,我们也不认为科学家的贡献比环卫工人的贡献更高尚。只要活出了生命的意义,没有优劣之分,都是人生赢家。

由此可见,对于有各种可能且不可量化的人生来说,没有绝对的名词,只有不同的选择。但毫无疑问是有人生输家的 ,即所谓的虚无主义群体,每天重复着无意义的生活。典型的就是部分负面新闻不断的富二代、官二代们,他们生来就有显赫的社会地位,然而,他们只在起跑线赢了一次,之后一直输。

人是悬挂在由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如果认为人生意义只是金榜提名,那提名之后的人生就毫无意义。编织一个面向整个人生的意义之网是最重要的事,也是过好这一生的前提。所以,让孩子知道人生有各种可能、有各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找不到意义,还能往哪跑呢?

8. 人生没有单一标准的起跑线,人生更不是短跑,人生连比赛都不是。在我们习惯了起跑线这个隐喻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只争眼前胜负的短跑思维,而忘了真正要追寻的人生意义。

希望你还记得开头说的好消息,显然现在得出一个坏消息,虽然起跑线根本不重要,但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我们自己今后的人生旅途,都异常复杂而充满挑战,不是看一两篇文章就知道怎么做的,也不是仅仅靠努力就能实现的。我们只能像收集龙珠一样,一个一个的收集各种通用能力,而且还不能保证收集完7个就能马上实现愿望,我们可能需要一直收集到成功为止。漫长的人生比想象中还要艰难,不过有句话说的好,简单的人生不值得过。



总结一下,追求起点的三流父母只会砸钱,追求长跑的二流父母还知道要多花时间,追求人生意义的一流父母还懂得要多花心思。父母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职业,需要父母们带着职业精神,像攻克重点项目一样去研究,去投入,才可能成功。

小时候我们无忧无虑,长大后,世界越来越清晰,我们也越来越焦虑。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真实,也是我们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我们也需要让我们的孩子慢慢接受这个充满艰难挑战的真实世界。

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我们无法避免焦虑,我们只能学会和焦虑共处,焦虑其实只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提醒我们成就自己的人生意义。当我们只注重当下的得失时,提醒我们要盯着长远的人生目标;当我们陷入和别人的攀比时,提醒我们关注内心,只需胜过昨天的自己。

当我们在为孩子的起跑线一争高下的时候,我们先要拷问自己两个问题:

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你还在跑着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