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被批评?“说不得”的孩子,真的很差劲吗? 为什么有的孩子接受不了批评

2022-03-14 01:01:20孕产
孩子总做错事、不自觉、不自律,老是需要大人批评,会让父母很不爽。如果孩子接受批评时态度还很差——不高兴、顶嘴、跑回自己房间关上房门,父母不爽的程度又得加上十级:做错了还说不得,这还得了?!所以真心爸妈经常遇到一个提问:孩子不愿意被批评,一被批评就不高兴,我该怎么引导他?

孩子总做错事、不自觉、不自律,老是需要大人批评,会让父母很不爽。如果孩子接受批评时态度还很差——不高兴、顶嘴、跑回自己房间关上房门,父母不爽的程度又得加上十级:做错了还说不得,这还得了?!

所以真心爸妈经常遇到一个提问:

孩子不愿意被批评,一被批评就不高兴,我该怎么引导他?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被批评?“说不得”的孩子,真的很差劲吗?

可是,平心而论,作为成年人,我们自己喜欢被批评吗?挨批评很高兴,那是神经病。

为什么有的孩子接受不了批评

家有一批评就不高兴的娃,父母到底该怎么办?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被批评?“说不得”的孩子,真的很差劲吗?

我想,我们得先看清楚,父母常用的批评方法中,除了“教育”的成分,到底还包含些什么。

批评很难做到“就事论事”

批评孩子,通常是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做错事;批评时,我们也自然地认为是在为这件事批评孩子。

但事实上,批评的范围很容易被扩大,作为普通人,批评孩子时真正做到“就事论事”非常困难。通常是从一件事入手,然后牵连出另一件事,再另一件事,直到满眼都是让人不满意之处。

你以为你在拔萝卜,拔出一根是一根,真相是,这桩活计一旦开始,就变成了挖花生、挖土豆、挖红薯,泥土里总是埋着大大小小的“周边”收获,让人不挖干净,不忍罢休。

为什么有的孩子接受不了批评

比如,孩子没完成作业,父母一定会同时挖出写作业三心二意不专心、老是惦记玩手机、磨蹭拖拉不着急写等连带问题;孩子乱发脾气,父母也一定会同时挖出不听话、屡教不改、对父母说话态度差等“周边”。

于是,父母看到的,是一大堆这样那样的不好,孩子的反应是:反正我哪儿都不好,你就说吧!——如此情形,批评会有积极效果才怪。

批评还很难做到“对事不对人”

批评不但经常被扩大范围,还常常被无限拔高,从“对事”,变成对“人”,成为对孩子品格和能力的评判。

比如,孩子做错了一道题,批评会变成“马虎”“不认真”“不专心”;孩子打翻了一杯水,批评会变成“笨手笨脚”“做事毛糙”。这些都是品格和能力的判断,和那道题、那杯水没有半毛钱关系。

为什么有的孩子接受不了批评

所以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在他的名著《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建议说:

“为避免下判断,心理学家不会发表批评性意见影响孩子,而是指导孩子。在批评孩子时,父母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导孩子时,我们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会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

比如,孩子打翻水杯、摔碎盘子、把奶油蛋糕掉到地上的事,家家都有。不好的处理方式是,马上对孩子发怒、批评他、严厉告诉他下次要小心,甚至骂孩子笨手笨脚。更好的处理办法是,告诉孩子,咱们小心地把碎片收拾起来,把地板擦干净。

前一种反应,既不能挽救已经发生的事,又很可能引发孩子的负面情绪;如果孩子经常被批评,他们就学会经常谴责自己和别人。后一种反应,则既能效沟通,也给了孩子有效的指导。

批评很难不带情绪

批评有个“连体”兄弟姐妹,叫情绪;作为普通人,父母批评孩子时不带任何负面情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通常是从“生气”开始,然后一点点升级成愤怒、沮丧、失望,一不留神,批评就成了父母各种不满情绪的渲泄。

父母做情绪化的表达,孩子自然也会用情绪化的表现来回应——孩子只是孩子,如果成年人都做不到在批评时有效管理情绪,我们如何能要求孩子成熟到能在被批评时自动过滤掉其中情绪化的无效成分,只接收有效的建设性信息呢?

于是,一次从“家庭教育”出发的批评,就演变成亲子之间情绪化的冲突和对抗。——如此情形,孩子怎么可能会高兴地接受批评?

为什么有的孩子接受不了批评

批评还总是附带惩罚,尤其是不当的惩罚

除了时刻“连体”的情绪,批评还有一个“孪生”兄弟姐妹,叫惩罚。

“孩子做错事就该罚”,是很多父母头脑中的铁律,惩罚从把写错的一个字写五遍十遍,到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手机,不给零花钱,严厉程度不等,但通常会超出事情本身的严重程度。我甚至看到一个极端的小个案,一个爸爸认为一年级孩子近来学习状态不佳,惩罚竟然是“不让孩子做他喜欢的所有事”。

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在他的著作《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曾经对如何惩罚孩子做了特别清晰的阐释,他主张用自然惩罚取代人为惩罚,而且如果有可能,就要避免惩罚,因为频繁的惩罚会影响亲子关系,可能导致孩子的恐惧、反抗、还有厌恶父母。

什么是自然惩罚?就是让孩子承担行为的后果,而且由他承担的后果,与他的错误行为等值或者等同。

比如,一个有能力自己收拾上学用具的孩子,把课本作业本丢得满屋子都是,自然惩罚就是让他自己收拾起来。一个孩子上学忘带了课本,自然惩罚就是让他今天没有课本用,或者向其他同学借用。这是个自然的后果,没有夸大,也没有缩小。

什么是人为惩罚呢?就是父母人为决定如何回应。

比如孩子没有收拾文具,妈妈把他责骂一番,甚至关小黑屋;他忘带了课本,父母赶紧给他送去,但是回到家里,又为孩子的丢三落四把他训斥一顿。

自然惩罚让孩子了解后果、学习经验、懂得负责,而且,自然惩罚相对公正,每个孩子都会明白他应该对自己行为的直接后果负责,不会感到不满、委屈、愤怒。但是人为惩罚,除了让孩子当时有点紧张,毫无教育效果。而且人为惩罚,还常常因为大人的愤怒而被夸大,于是孩子也会恼怒、对抗起来。

批评不会带来自律,却会带来自卑

父母频繁地批评孩子,是希望孩子可以由此产生自觉、自律,但事实上,自觉自律都源自孩子内在的动力,不会由批评产生,而且总是批评孩子,还会产生明显负面的后果——孩子不自信,甚至自卑。

一位妈妈问我:孩子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总是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中,我该怎么做?

很简单,孩子在意别人的评价,正是因为他就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中。他日常生活里,充满了父母的评价性言语,这些评价性言语只对人、不对事,而且总是带有大人“我不高兴”的情绪,而让父母高兴,几乎是孩子的一种本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只有时时刻刻小心翼翼——一个不自信的孩子就此诞生。

所以,孩子不喜欢被批评、“说不得”,问题真的不在孩子,而在父母;家有一批评就不高兴的娃,父母的努力方向,也不是怎么让孩子欢欢喜喜接受批评,而是尽量尝试用温和、有建设性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减少使用“批评”这种自带一大推负面作用的家庭教育方式。


作者简介:

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我们在这个专栏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亲身经验、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真心爸妈已出版的育儿书: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 ¥39 购买 育儿基本1: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29.9 购买

养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儿基本(1)》分享真心爸妈实现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的基本教养法则;《育儿基本(2)》,分享真心爸妈与孩子合作的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