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人要是不思考,和芦苇有什么区别? 人没有思想和芦苇有什么区别

2022-03-13 17:38:42孕产
许多孩子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明明集中精神两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非要拖到半夜;明明向同学、老师、家长请教就很快能解决的事情非不主动去沟通,要自己瞎琢磨。

许多孩子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明明集中精神两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非要拖到半夜;明明向同学、老师、家长请教就很快能解决的事情非不主动去沟通,要自己瞎琢磨。

许多孩子每天都感觉自己特别忙、特别努力,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一个学期就过去了……但他们学习能力却没有任何长进,考试成绩甚至都退步了,这是为什么呢?

反观其他同学,时间永远都是安排得刚刚好,作业不拖沓,高效不出错,是因为他们比你学习更勤奋、更拼命吗?

人要是不思考,和芦苇有什么区别?

人没有思想和芦苇有什么区别

并不,他们除了非常努力之外,还多了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深度思考。缺乏深度思考的人永远只能当个执行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深度思考?

1、变被动为主动

大多数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就习惯了被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计划以及家长的安排牵着鼻子走,这就是所谓的被动学习与被动思考。

釆取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的人,亦步亦趋,跟着别人的思维走,既没有偷着懒,一样的累得跟陀螺一样(被别人大力抽打才动一动,能不累吗?);并且人也变笨了,做什么都做不好,做不到位,内心充满压力感。

人没有思想和芦苇有什么区别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一个策略单元。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蝴蝶的家》四篇课文组成。本单元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宋代大学问家陆九渊曾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所谓“疑”,就是指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针对课题,我们就能提出以下疑问: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会面临怎样不同的命运?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的?呼风唤雨的20世纪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蝴蝶到底把家安在哪里?

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为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预习的时候多多提问,并且尝试解答自己提出来的问题。

如A.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

B.小豌豆们都有怎样的愿望和理想?(第一粒: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第二粒:飞进太阳里去;另外两粒: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不过还得向前滚;最后一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随遇而安)

人没有思想和芦苇有什么区别

C.最后一粒豌豆生长的环境怎样?(长满了青苔的裂缝,环境艰苦)

D.最后一粒豌豆带给生病的小女孩怎样的变化?(豌豆生根、发芽、开花,成了小女孩的小花园,给小女孩带来了快乐和希望,小女孩的病渐渐好起来)

E.从几粒豌豆的不同态度和命运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

让孩子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这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有不理解的地方,他们会主动去思考去查阅资料,从而能探索更多的自然规律,打开知识的大门,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当孩子坚持主动学习一段时间后,他一定会觉得看问题、想办法、做事情,都能踩到点子上,思绪也会如泉涌。

2、透过现象看本质

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或碰到一些人,习惯了用直觉来判断,并理所当然形成一种潜意识。孩子也一样,当他们拿到一道题目时,如果发现这道题目似曾相识,就往往会掉以轻心,以“老”眼光来看待“新”题目。

我们还是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小小“动物园”》。

人没有思想和芦苇有什么区别

本次习作要求:如果你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个“动物园”,是不是很有趣呢?想一想:你的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每天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你感觉怎么样?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写上一段。

实际上,这不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写人的作文了,但为什么现在还要安排一次习作?我们以前是根据一件事来体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如果孩子还是按照原来写人的老套路来写,那就失去了本次习作的意义。我们得来看课文中给我们的例子。例子中抓住了妈妈和绵羊的三个相似之处,让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妈妈的特点。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先说一说打算写谁,他和什么动物之间有相似之处。比如,有孩子打算写弟弟,说弟弟像猴子。因为弟弟特别瘦,总是喜欢爬树,一到公园里就抱着树不放,他喜欢模仿美猴王的动作,还喜欢买和小猴子相关的玩具。听他这么一说,弟弟和小猴子确实有相似之处。

所以,透过本次习作,我们知道了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找相似,抓住人物与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主要特点来写作。让孩子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抓住人物与动物最突出的特点,找相似,要突出人物的外貌、性格或爱好等特征。孩子在进行比喻时一定要恰当,注意用词要生动形象。

留给你一个思考题:如果有孩子说,想要写他的表妹,觉得表妹像蛇,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

3、开动脑筋,发散思维

对于任何事情,先形成自己的想法,再去多看看类似或相关的情况,看别人如何解决,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你的思路和他们的思路有什么不同,你又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圈在一个死胡同里,多发散思维,尝试头脑风暴,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例如在《乌鸦喝水》这个故事中,乌鸦把小石子投入了瓶子中,喝到了水,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我们都默认凭借着乌鸦的聪明才智,它最终喝到了水。那么有没有可能乌鸦没有喝到水呢?如果它没有喝到水,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有可能乌鸦在投石子的时候太用力把瓶子砸破了,水流了一地;有可能瓶子装的是海水,实在太咸,乌鸦难以下咽;有可能乌鸦把满是泥巴的小石子投进了瓶子里,原本清澈的水顿时就浑浊了,乌鸦没办法喝;还有可能乌鸦是个近视眼,它以为自己把小石子准确无误地扔进了瓶子里,可实际上还有一部分石子仍在了外面;更有可能……

家长们不妨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看看他们有什么奇思妙想。

你知道人和芦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法国的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有了思考才让我们和芦苇有了本质的区别,所以,别停下思考的脚步,让思考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好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