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那么听话,根本不是因为“懂事”,而是他们“不得不” 从小就懂事听话的孩子好么

2022-03-11 22:12:46孕产
有一篇文章曾经打动了无数的妈妈们,当然也包括我。这篇文章就是《出生之前,我在天上挑妈妈》。(原文可自行上网搜索)看完这篇文章,我的泪水无法控制,只好任其满脸纵横。

有一篇文章曾经打动了无数的妈妈们,当然也包括我。这篇文章就是《出生之前,我在天上挑妈妈》。(原文可自行上网搜索)

看完这篇文章,我的泪水无法控制,只好任其满脸纵横。

文章中的孩子像天使一般,懂得体贴大人,心疼父母,善良宽容,当妈妈辛苦劳累时懂得施手帮忙,当妈妈身陷囹圄时懂得勇敢发声;当妈妈发怒大吼时也懂得以退为进,甚至,当自己身患绝症要与父母诀别时也能用尽全力轻轻说出:妈妈,我爱你,做你的孩子我很幸福。

孩子那么听话,根本不是因为“懂事”,而是他们“不得不”

我哭的稀里哗啦。把文章转给老公看,他也看得眼眶湿红,稍显哽咽。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给我们的天使,不是吗?

这篇文章引起一众妈妈们反思,普遍想起了平时对孩子的吼叫责备,深感愧疚,文章下的留言纷纷表示要自省,要改正对孩子的坏脾气。

可是,多少日子无声无声的过去了,我想请各位妈妈们,现在摸着自己的胸口,认真的,平静的,扪心自问一下:我对孩子的坏脾气,改掉了吗?

孩子们如此的爱着父母,甚至都不懂得索要回报,也根本毫无条件,这么纯洁、纯粹的爱,反哺给我们这样每一对做父母的人,何其幸福!

没错,幸福。所以我们没改,我们继续、接着对孩子大吼大叫,因为我们心里,接受和认定了孩子爱我们的事实,更加似乎隐隐约约有个声音在对自己说:孩子又不能拿我怎么样。

可是,夜深人静时,四寂无声中,我们有没有仔细想过:孩子,真的“爱”我们吗?他们对我们的爱,真的是天然纯粹的“爱”吗?

从小就懂事听话的孩子好么

真的吗?

我们做父母的,有没有仔细、深刻的想一想:在这份无法割舍的“天然之爱”里,究竟有多少是源自血缘血脉的爱?又有多少,是因为他们为求在家庭中安全的生存下去,而被迫选择了“爱”我们?

如果,他们“爱”我们是因为动物求生的本能呢?如果,孩子们对我们的爱,只是他们无法做选择下的“不得不”呢?

一、人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一个问题孩子是谁造就的?

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当然,也是人性的本能,这种本能是生物与生俱来的,也是生物不断向高级进化的保证。趋利使生物习得更强的生存能力,避害使得个体的生命得到延续,进而保证了物种的延续,其中的优胜者在大自然的优胜劣汰中生存下来,并促使物种不断向高级进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恐惧死亡,维持个体的存在是生物最大的潜在驱动力,是生物最坚实的需求。人,作为一类物种也不例外,无论恐惧害怕的范围有多宽广,恐惧的最终对象都是死亡,而人的恐惧这一心理情绪仅仅是建立在死亡上是可以肯定的。趋利避害也是人的本能行为,并体现人的每一个行为细节里。

因此求生与畏死,是我们作为人类这个生物的基本天性。

因此,在孩子幼年时期,在他们还无法判定生死威胁的边界时,在一个家庭中,孩子体现更多的是本能。

孩子降临在一个家庭中,作为抚育者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任何成年人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标准具有极为直接的诱导作用,这就形成了他们最初判断事物的依据。吃手被斥责“脏”、“坏毛病”,为了减少斥责,他们会越来越少的避免当着抚育者的面让这个行为继续发生;学舌被夸奖为“聪明”、“机灵”,那么他们就会越来越起劲的尝试学他人说话;自己尝试动手洗袜子被“浪费水”“不会洗”的理由阻止,那么他以后一定不会再去“试错”;无意中帮爸爸妈妈敲了敲腿,被赞扬“体贴人”“会按摩”,那么他就会继续延续这些行为……,这些行为继续或者停止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孩子的本能,他们为了在家庭中活下去,并且安全的存活着。

所以,父母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是不是在深深影响着孩子的行为选择?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身上的问题,出现的是莫名其妙,也不知道跟谁学的,您自己好好想想,跟谁学的呢?

从小就懂事听话的孩子好么



二、陪写作业吼孩子这件事,并不值得调侃炫耀

去年,微信朋友圈刮起了一股晒“吼娃”之风气,有相当一阵子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从“吼娃”发展到了提前为孩子寻找另一半,只为推出去让别人代为教育;甚至还新发明了什么“远交近攻”的新含义。

乍一看,确实是觉得挺有意思的,风趣幽默又透着自嘲,彷佛这个年代,不经历被娃写作业逼崩溃的妈妈,就不是个正常的妈妈,每一个“中年老母亲”都纷纷晒出故事,证明自己身在其中,紧跟潮流,未曾掉队。

我理解这些妈妈们,作为一个调皮难管男孩子的妈妈,我也感同身受,也曾经因为娃写作业态度不端正,题不会做等各种突发状况,在这十几年中崩溃大吼过那么一两次。

每一个崩溃大吼完孩子的妈妈,都懊悔不已,在之后陷入更深的愧疚自责中,第二天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小脸,更是连连检讨自己当晚的失去理智。

可这件事,一点也不值得拿出来在盆友圈调侃炫耀。妈妈们表现出的是自己的无奈,和一点点对自嘲勇气的炫耀,可是,是否知道,每一次这样的吼娃行为,其实都是对孩子的一种深深伤害?

晒圈可以消解吼娃带来的伤害吗?并不能。

有勇气晒圈,不如有勇气调整自己的心态。

很多妈妈都说,明明知道不对,但就是忍不住。

这句话,怎么听都像:明知道自己有问题,就是不想改。

从小就懂事听话的孩子好么

吼完娃,看着娃依旧那么爱自己,那么楚楚可怜,那么委曲求全,得出结论:不管我对娃怎样,娃都是这么爱我啊!然后又被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

我真的想说:娃不爱你,行吗?

他们有的选吗?

他们有能力离开你,离开家,自己创造新生活吗?

没有。

所以,他除了“爱”你,别无选择。

三、奔波于各类培训班,就怕没人逼孩子一把

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在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的演奏激发下,大华晒出了一手好提琴的技能,结论是:都是父母当年逼出来的。于是,演员王迅说了一句:如果当年我父母逼我一把,我也会成为小提琴家。

自打这句话铺天盖地在网络中翻飞起来,虎妈狼爸又成为了教育孩子的标杆榜样。

在此,我绝不妄言虎妈狼爸精神应该被消灭,我们就该一味提倡“快乐教育”,我想,之所以有许多所谓的虎妈狼爸也教育出了成功的孩子,那就说明这是一种可以实施的教育方法;我也绝不想随意揣度和质疑那些虎妈狼爸的孩子,在人生漫长的历程中,是否一以贯之的优秀下去了,毕竟殊途同归,父母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将来。

在此,我只希望想明白一件事,就是被强制和逼迫下的孩子,他的行为究竟是机械性的重复而形成了一种惯性,还是他在被逼迫的过程中,自动自发的激发出了内动力?

一个人,在被逼迫的情形下所实施的动作,效果在哪里?我们让孩子习得一种技艺,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人的本性中,是具有反抗性的,人会不由自主被美好的东西吸引,同时,也会自然而然排斥和抵抗不喜欢的东西。我常看到,在一个家庭中,父母不允许孩子有“抵抗”的情绪存在,他们认为抵抗父母的意志,是一种大逆不道的倒行逆施,必须扼杀和消灭;甚至在孩子出现抵抗时大呼委屈,深感绝望和寒心,认为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还能“恩将仇报”呢?!

这就是因为,我们无视孩子作为一个“人”,他也具有人的本性,我们只将自己当成了“人”,却不愿面对孩子也是“人”的事实,不能理解孩子的抵抗和反抗情绪,之后所有的“为你好”,都成为了一种“强制和逼迫”,孩子在被逼迫得过程中,抵抗情绪不断叠加和强化,最终什么结果?

离家出走,逃学翘课的孩子现在越来越多,跳楼自杀的新闻频发不断,这些教育中的事故和悲剧,你们以为是什么?都是孩子们各种形式的反抗呀!

有多少父母,正在对自己说:不逼孩子一把,孩子将来要怪我的;

又有多少父母,正在对自己说:别怪我们狠心,将来你会感谢我们的;

从小就懂事听话的孩子好么

还有多少父母,手捧虎妈狼爸的圣经,有样学样,只为孩子将来能“出息”……

我们总是习惯站在高处俯视孩子,以为在用自己的艰辛在成全孩子的未来;可是,有几个父母,真正的深入道孩子的内心,看看他们的感受和伤痕?

我特别想请这些父母,在看各种教育孩子的励志鸡汤文章时,好好留意一下文章下面(如果有的话)作为孩子身份的读者们的评论;究竟成长当中因为父母“教育”所带来的心灵伤痕,和作为父母当下眼里看到的孩子“成绩”“成就”,哪一个更为重要?

从小就懂事听话的孩子好么

每一个孩子都爱自己的父母,即使在成长中屡次三番无法摆脱来自父母的逼迫,在他未曾开智时,那都是纯粹的爱,本能的爱,接着慢慢的会开始夹杂一些真正发自内心的爱;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假如我们没有为他们注入真正的爱的源泉,当他们认为有能力独立离开父母时,他们便会毅然决然的选择反叛和抵抗。

于是,当他们还没有成长到可以反抗的年龄时,我们看到的也许都是顺从和沉默,我们认定这种反射叫做“爱”,却不知道,这种爱根本不是“爱”,它只是一种生存手段。



四、这世上有没有孩子,发自内心爱父母?

我一直相信:父母与孩子之间,实力悬殊巨大。在孩子还未成长为一个力量、个头、能量都足够充分的“大人”时,我们对孩子所有的一切行为,都是在不平等的状况下进行的。这就难以避免一个问题,即,我们父母在大多数时候对于孩子的批评指责和打骂,都是一种持强凌弱的不齿行为。

什么样的孩子,会发自内心的爱父母,爱家庭?

真正感受到“父母之爱”的孩子,会发自内心的爱父母爱家庭。我们以为的爱,不叫爱;用孩子接受和认可的方式去爱他,让他真正感受到“爱”,才叫“爱”。

所有让孩子感到难受的“爱”,即使父母再口口声声强调那是爱,再苦大仇深,牺牲自我付出的“爱”,那能叫做“爱”吗?

你以为的“爱”不是爱,让孩子真切感受到,领悟到,体会到的"爱“才叫”爱“。

什么才是孩子认为的父母之爱?

当孩子学习写作业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在身边监视、督促和提醒,而让他知道,我们信任他,相信他能做好自己的事;

当孩子伤心难过的时候,我们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接受他们的情绪,告诉他:我知道你难受,换成是我也难受。而不是大声责怪他:为什么别人不被欺负,就你被欺负?为什么老师不批评别人,单单批评你?

当孩子愤怒爆发或者气愤压抑时,我们要宽容待之,给他们发怒的自由和空间,认真分析他们愤怒或压抑的原因,接纳他们的人之常情,而不是回报以更加高频的愤怒:你知不知道我这都是为你好!你怎么是个白眼狼?!

当孩子玩游戏犯懒时,我们跟他约定好时限:“一个小时可以吗?时间到了我们要认真学习好吗?“而不是大吼大叫:你除了玩,还会干什么?!

当孩子失败沮丧时,我们耐心问问他们,为什么沮丧,是害怕自己做不好还是觉得失败没面子?而不是不耐烦的落井下石,或者单纯苍白无力的鼓励:加油,你可以的!

......

理解、接纳、宽容、信任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才是真正能让孩子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孩子们一旦感受到了真正的“爱”,他们会变得通情达理,体贴细心,懂得感恩,甚至用自己的行为向父母“主动报恩”。

真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因为感受到父母“真正的爱”,才回馈给父母“纯粹的爱”,而绝非在一个家庭中为求生存,求安全被迫迎合的“所谓爱”;

更希望,那不是被迫无奈下的“不得不”,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我愿意”。

(个人原创,严禁抄袭!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

我是Anne,一个懂点青少年教育的人才发展专家。我是“自己孩子”这个产品的开发者(妈妈),也是“别人家孩子”产品的批量检验者(人才发展),我用现实检验教育,也用教育实践现实。对,我还写人才管理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