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哭闹别大声训斥,无效且伤害大,有效管教要用“KICK原则” 有效循环和无效循环怎么区分

2022-03-11 04:46:05孕产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周末带孩子去游戏场玩的时候遇见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大概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在过山车附近发生了争吵。原因是孩子看着过山车处有很多人排队也争吵着父母带他去玩,但是由于年纪太小,父母担心会发生危险,并劝导孩子等以后再玩。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周末带孩子去游戏场玩的时候遇见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大概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在过山车附近发生了争吵。原因是孩子看着过山车处有很多人排队也争吵着父母带他去玩,但是由于年纪太小,父母担心会发生危险,并劝导孩子等以后再玩。

可孩子却不听,一屁股坐在地上哭闹起来,孩子的父亲便开始大怒,在公共场合大声呵斥孩子,情绪随着孩子的哭声越来越激烈。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许多的父母都同这位父亲一样,面对孩子的哭闹没有耐心,采用暴力的方式来压制孩子的哭闹,但其实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有效的效果,还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孩子哭闹,有效的管教方法是用"KICK"原则。

孩子哭闹别大声训斥,无效且伤害大,有效管教要用“KICK原则”

有效循环和无效循环怎么区分

孩子哭闹时父母的错误做法狂暴型父母

狂暴型父母在面对孩子哭闹时,抑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对孩子大吼大叫,大声训斥甚至是动手打孩子,但其实这样的做法会给孩子的身心都带来严重的影响。

纵观生活,狂暴型父母的孩子性格也会比较急躁狂暴,遇见一点小事就会发脾气,往往也会比较冲动,容易做出一些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

冷漠型父母

冷漠型父母在面对孩子哭闹时,就是采用一贯的冷漠脸态度,用一张冷冰冰的脸去回应孩子的哭声。在他们的观念里,孩子爱哭闹是很正常的,哭一会就好了,千万不能向孩子妥协,否则孩子可能会哭闹得更加严重,还可能会让孩子变本加厉。

这种父母会让孩子感觉不到父爱或者母爱,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也比较惶恐,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够得到父母的关注,成长的路上总是缺乏安全感,容易患得患失,变得沉默内向,把所有的情绪都积压在内心,从而造成许多的心理毛病。

有效循环和无效循环怎么区分

溺爱型父母

溺爱型父母在面对孩子哭闹时,采用一味地安抚和妥协,以此在制止孩子的哭声。在公共场合 有些父母为了自己的形象,在孩子大声哭闹时就选择妥协让步,导致孩子借此提出无理的要求,并且会认为这是满足自己愿望的武器。

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的一味溺爱下成长,就容易变得矫情,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用哭闹寻求父母的方式解决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父母溺爱也导致孩子养成一系列的坏毛病,比如《变形记》中就有很多的孩子从小在父母的溺爱下成长,居然会对家里的清洁阿姨大爆粗口,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

由此可见,许多父母在处理孩子哭闹的问题上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面对孩子的哭闹,最有效的方法还在于学会用"KICK"原则。

有效管教重在"KICK原则"何为"KICK原则"

"KICK原则"是西方的一套管教原则,它提倡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遵循冷静的原则,做到心平气和(kind)、立即(Immediate)、一致(Consistent),然后又是心平气和(Kind)。

有效循环和无效循环怎么区分

"KICK"原则保护孩子尊严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学会心平气和的口气,而不是以一种父母权威的方式去对待孩子,能够很好的保护孩子的尊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从而更好地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曾经耶鲁大学有一位心理学家研究过"与谈话者讲述某一事项时的最佳谈话方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沉稳型的讲课方式和雄辨型、演说型的讲课方式相比,前者能够让孩子更加容易地接受和理解。

所以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学会低声说话,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你的教育。

"KICK"原则帮助孩子平静

研究表明,低音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做到全神贯注,同时可以在低声中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降低原本高昂的情绪,从而平静下来。

父母先是以心平气和的方式讲话,会达到一种先发制人的效果。孩子自然也会在自己的哭闹声中平静下来,从而更加冷静理智地分析问题。生活中,就有很多的父母忽略了这一点,当孩子哭闹时就大发雷霆,导致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父母气得火冒三丈,孩子也还是不肯服输,最终导致亲子关系变得僵化。

"KICK"原则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讲话,拉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得亲子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有效。低声说话,让孩子在众人面前具有自己的尊严,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可以得到理解,但或许是自己的要求不合理所以不能得到实现,这会让孩子更能接受。

若孩子一哭闹就大声训斥,会让孩子一下子陷入到尴尬的境地,即便有些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在众人的关注中没有台阶下,所以就会出现父母越是激烈地训斥,孩子越是哭闹得越大声。

综上所述,父母在面对孩子哭闹行为时,一定要学会采用正确的方法,常说:"有理不在声高。"要想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父母首先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让沟通更加有效。那么,学会用"KICK"原则具体要怎么做,父母们不妨试试以下有三种方法。

有效循环和无效循环怎么区分

远离大声训斥,学会"KICK"原则批评孩子时降低声调

低声地批评孩子,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平静理智,从而思考问题也更加有逻辑条理。心理学家曾经对该用怎样的声调进行了研究,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用低声调批评孩子,孩子更容易接受。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中陈小春的儿子Jasper因为一直拿着喇叭玩,导致陈小春非常生气,批评孩子时的声音也不由自主的提高,然后越大声就越愤怒,最后越走越快,结果Jasper被远远抛在后面。委屈的Jasper带着哭腔跟爸爸喊道:"Can you stop angry now?"这件事让我们意识到想要用心平气和的方式讲话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父母在对待孩子这件事情上,一定要有耐心,镇定地面对孩子的哭闹,才能给孩子带去幸福。

使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词

降低与孩子讲话声调的同时父母也要注意自己所采用的措词使用,千万不要用语言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它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一种自我怀疑,变得胆小害怕,也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创伤,产生一种抗拒逆反的心理。

综艺节目《家政女皇》中,有一期节目中提到了父母要学会"戒吼"的问题。中科院一位心理博士罗静这样说:"吼其实是一种语言暴力,你这是在教会孩子,我声大我就有理。孩子以后长大了,他也会模仿,他也会学习。"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叛逆,甚至会慢慢丧失失去是非的能力。

认为吼叫是教育孩子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真正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是父母能冷静下来,和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用绵绵细语,将你的人生智慧慢慢的灌输到孩子的脑中。

多与孩子平等地交流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还要学会向孩子阐述自己的想法,把你所想要孩子做到的要求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确切明白自己要怎么做。同时,父母也要学会倾听孩子们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认为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只需要按照你设置的路走。

《少年说》这档节目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去说出自己平时不敢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第一集里,有个叫景颐的小姑娘,她"控诉"了妈妈总是拿她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但从来看不到她的努力。但其实,在母亲的心里,自己的女儿其实很棒,只是她从来没有让孩子感觉到,从而让孩子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身上充满着压力。

在中国的许多家庭,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父母急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沟通是一种桥梁,语言是一种艺术,教育的路上绝对不能缺少交流。

"KICK原则"提倡的低声教育并不是无限度包容和放任孩子的错误,而是要求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要学会冷静,一定要坚持原则,讲清道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

我是小F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