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被“溺爱”的孩子,会把后果变本加厉的彰显,这是与“爱”的区别 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

2022-03-10 08:43:03孕产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为人父母者,都知道“溺爱”其实是对孩子的极大不负责任。看似对孩子很好,实则于长远是害了孩子。在耳熟能详的故事中,那个纵容孩子偷针的妈妈,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为人父母者,都知道“溺爱”其实是对孩子的极大不负责任。看似对孩子很好,实则于长远是害了孩子。

被“溺爱”的孩子,会把后果变本加厉的彰显,这是与“爱”的区别

在耳熟能详的故事中,那个纵容孩子偷针的妈妈,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孩子明明错了,却放纵不管,甚至无限制包容、默许或者鼓励,让孩子从最初的“懵懂好玩”到献身于“大奸大恶”之途,孩子错了,家长又何尝不是错的离谱?

这就是“溺爱”的可怕之处,它往往会让亲子间有一丝丝的甜蜜,端的是一幅“母慈子孝”的画面,其实里面却是“千疮百孔”的穿肠毒药,只待毒性发作,药石无医。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而其中最为可怕的是,家长的“溺爱”而不自知。

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

曾经见过一对母子,3岁多的孩子在公园里忽然发飙,原因不过是他想要换个地方玩耍,而妈妈正在翻看手机,没有及时起身。孩子一拳打到妈妈的怀里,然后伸手把妈妈的手机扔到地上,还振振有词的大吼大叫:“是我重要,还是手机重要?”

这句话想必是有出处,只不过外人无从考究。但是妈妈的举动却让我等“看客”大跌眼镜。

这位年轻的妈妈一边伸手抱过孩子,一边伸手去捡手机,嘴里碎碎念:“宝贝儿对不起,是妈妈错了,妈妈没有听见你说话,妈妈下次不这样了,咱们这就走吧,我给你买酸奶做补偿。好不好?”

呃……

母子间的对话行云流水,母子间的动作也从善如流,似乎是每天都发生着,发生许久,又会无限期继续下去……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每户人家的教育方式都不一样,我们无从去认同或谴责别人的教育方式。毕竟当孩子没有成人之前,谁都无法说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正确,别人的是错误的。

但是,惯子如杀子,溺爱的可怕之处,不是显示在当前,而是在长远。

我曾经接过邻居家婆媳二人针对“是否溺爱孩子”的口水仗。

记得邻居家的孩子奶奶给我诉苦,说自家的儿媳妇总是谴责她溺爱孙子。可是她只是尽心尽力的照顾小孙子而已,怎么就是“溺爱”呢?难道说,小孙子哭着要棒棒糖,自己非不买,看他哭的昏天暗地才是不溺爱?可是为什么儿媳妇就可以给孙子买,自己买了就是溺爱呢?

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

邻居家的孩子妈妈则说,自己给儿子买棒棒糖是因为儿子完成了之前的约定目标,所以才给的奖励;而非奶奶那般“有求必应”,盲目听从,无底线“溺爱”!

奶奶更委屈:孙子对自己亲的不得了,又格外听自己的话,为什么不能答应给孙子买个棒棒糖呢?

……

说白了,就是各有各的理罢了。

其实“爱”多一分就是“溺爱”,“溺爱”少一分就是“爱”罢了,那么“爱”和“溺爱”的度和界限,究竟在哪里呢?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趾高气昂对老人指手画脚】

生活中总是会看到有些孩子对自己的父母言行举止还算正常,但是看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辈的老人,就完全变了个样。

动辄就吆三喝四:“我就要吃那种汉堡,不吃这种!重新去买!”“我说过了,是买红色的,不是这个颜色,真烦人!”“我在学校门口等你半天了,怎么还没有来?”……

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

说话的语气趾高气昂,完全没有对老人应有的尊敬,仿佛是老人欠了自己的一般,就应该这样对自己百依百顺,就应该对自己这么好。如果有一点点不顺自己的意,那简直就是捅破了自己的天一般。

而老人,很多时候似乎沉浸在隔代同堂的美好中,看到孙子辈对自己这般飞扬跋扈,毫不在意不说,还往往会调整自己来配合孩子的需求。

其实,当孩子开始尝试着挑战家长权威的时候,一般都是先拿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下手的。因为老人往往舍不得训孩子,容易对孩子百依百顺。

当孩子对老人吆三喝四时间长了,“自我中心”的意识会急剧膨胀,变得目无尊长,叛逆难管。等到了青春期,就会很难控制。

而且,毫不夸张的说,孩子现在对爷爷奶奶的态度,就是将来对年迈的父母的态度。而这,就是“溺爱”最初显现的端倪。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无理取闹和父母大谈条件】

在孩子3岁以后,就往往会根据各种生活场景而萌发出“交换”的概念。

比如用自己的劳动和父母换一些小奖励:“妈妈,我主动背诗,你让我看一会儿动画片好吗?”“妈妈,我自己穿衣服,你就带我去吃好吃的,好不好?”

这是一种很聪明的行为,有付出,有回报。

但就怕父母无条件的接受,或者明知宝贝不过是在敷衍的完成自己的条件,但依旧愿意去奖励孩子的行为;这样势必会让孩子逐渐从有道理的讲条件到无理取闹,甚至威胁父母。

“你不带我出去玩,我就不吃饭!”“你不给我买玩具,我就不起床!”

诸如此类的“强盗逻辑”,不但不讲道理,还振振有词,理所当然。

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到了想要“控制”家长的地步。

其实反过来想一想,难道到了一定的年龄,孩子不应该自己穿衣服了吗?那么为什么自己穿衣服还要奖励呢?大概是之前父母因此孩子穿衣服而给了他奖励吧!

这里的父母,真正忽略了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有一些曾经的奖励或者鼓励,要逐渐的淡出孩子的视线,还要根据孩子的成长,不断地更新自己的鼓励范畴;这样才能跟得上孩子的成长。

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

再想一想,当孩子用“不吃饭”“不起床”这类条件威胁父母的时候,不用说一定是父母的“溺爱”过了火。

不但对孩子的各种要求无底线的满足,而且还心甘情愿的用一些不必要的物质诱惑来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

试想,当孩子越来越大,当他们的欲望越来越强,当父母已经无力满足孩子日益增长需求,又当如何?

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

其实,这就是“溺爱”孩子而必然导致的结果。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莫名其妙对外人大发雷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是分得清“外人”和“自家人”的区别。

“溺爱”过度的孩子,在外人面前,首先表现出的是“不乐意分享”。

其实,若是3岁左右的孩子不乐意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等等,还比较正常,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的成长阶段。但是,如果孩子已经5岁以上了,还是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而且还常常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这就已经出现很大的问题了。

那么是谁给了他拿别人的东西依旧可以理直气壮的底气?对,是“溺爱”!反正不管自己如何做,都会有人替自己兜底儿、背锅,那还怕什么!

任由孩子发展下去,他不但不跟同学分享,甚至都不跟父母、爷爷奶奶分享,还非常独断专行。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非常自私,还很自大,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真心朋友也不多。

“溺爱”过度的孩子,在外人面前,再深一点的表情就是“大发雷霆”。

大多数孩子的任性、霸道一般都是局限于“窝里横”,也就是在家中对父母耍耍性子,但在外人面前还是比较收敛的。

但是,如果孩子对外人都经常耍性子、发脾气的话,可能意味着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有点过度膨胀了。这就是说,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过于顺从而必然导致的结果。孩子盲目自大,没有任何包容心和容忍力。

可是社会对每个人是公平的,并非是一个人的,在家中被无限制的包容和溺爱孩子,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使然。而“溺爱”和“爱”的度和界限在于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成长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方式和方法。

很多家长会理所应当的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必要严苛。犯下的任何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懂事。

但往往人性中隐藏了很多与生俱来的弱点,比如自私、懒惰、爱享乐、好表现等等,如果有很好的大环境影响,是完全可以趋利避害的。

若从小让孩子在家庭中地位高人一等,处处得到特殊照顾,处处以他为中心,孩子必然会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别人。

若从小让孩子领略到分享带来的快乐、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真正收获成功的喜悦、明白‘相亲相爱一家人才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的真谛、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都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带给孩子的。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上又过于极端不懂得迂回,要么必须撞上南墙不肯回头,宁可玉石俱焚的惨烈;要么龟缩在自我世界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完全不会体恤真心关心他、爱着他的父母家人。

对孩子:爱,是为之计深远;溺爱,是对其未来莫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