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死记硬背”阻断孩子思考,可能会造成思维僵化,家长要警惕 死记硬背对大脑的损害

2022-03-06 12:42:30孕产
孩子上小学以后,学习任务,渐渐多了起来,除了要算数,还要背课文,英语课还要抽查默写单词,很多知识点都要背诵,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跟得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监督孩子,十分累人。

孩子上小学以后,学习任务,渐渐多了起来,除了要算数,还要背课文,英语课还要抽查默写单词,很多知识点都要背诵,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跟得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监督孩子,十分累人。

欣欣爸爸表示,自女儿从上了三年级以后,晚上时间家里就没安静过,全是欣欣妈妈辅导女儿,写作业的崩溃声音:“天哪!这道题我昨晚不是刚教过你吗?你怎么又忘了!”“欣欣,单词听写为什么只写对了几个?昨晚不是和你一起背过了吗?”“快点快点,你看,都几点了,课文第一段都没背下来,你要背到天亮吗?”但花这么长时间陪孩子学习,欣欣成绩还是不见起色,考试的时候,诗句没背出来,计算题忘记算法,英语单词一个也记不住。其实,崩溃的不止家长二人,欣欣也很疲惫,经常说“课文太长了,我记不住,太难了,我不想背了”,全家为此很是发愁。

“死记硬背”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对于低年级时期的学习,死记硬背是起到一定作用的,比如1+1=2,a,o,e等拼音背下来后,在考试的时候,根据记忆填好,就能拿到好成绩。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复杂,这个方法便不再管用,如果不及时变通改变方法,不仅成绩上不去,可能会受到“死记硬背”带来的负面影响。

死记硬背对大脑的损害

“死记硬背”阻断孩子思考,可能会造成思维僵化,家长要警惕

一、“死记硬背”给孩子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1.对学习感到厌烦

人不是机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久了,大脑会感到疲惫,如果只是靠着单纯地死记,孩子很快就会陷入“背了忘,忘了背”的循环当中;而且人的记忆力有限,所背诵的内容,过了记忆周期以后,就会渐渐地忘记,甚至有的孩子,还经历过考前全记得,到了考场以后,因为紧张而全部忘记了的情况。所以,靠死记硬背是无法记住全部的学习知识,当孩子发现他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没有用以后,身心的疲劳会使他对学习感到厌烦。

2.形成惯性思维

死记硬背对大脑的损害

有的学生比较刻苦,会比常人花更多的时间,在“死记硬背”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成绩,因此,尝到甜头以后,便不愿意进行更多的思考,在考试中,遇见相似题型,便套入记住的解法;但这样的学习方法,也不是长久之计,靠死记硬背对于学习和做题,只停留在“套入公式”的刻板印象里,对学习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了更难的内容后,就更加不会写了。

3.学习效率低

有的孩子只花了半个小时就全部写完了,有的孩子和欣欣一样,在父母的陪伴下,写到深夜,还没完成任务,这就是学习方法不同,带来的不同效率。“死记硬背”相对理解做题是一项“体力活”,孩子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在身体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就会效率低下;而靠理解变通记忆的孩子,对问题的思考会比较深入,知道学习原理之后,就能轻松做题,效率自然就更高了。

死记硬背对大脑的损害

学习方法很重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成绩,而影响学习方法的背后原因,是人的思维。长期“死记硬背”不仅会对学习成绩没有提高,还会影响人的思考,让人形成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人一旦按照固有思维思路展开思考问题,那么在对待人、感情和事物上,就会受到束缚,无法得到新的突破,这就是“定势效应”。

二、“定势效应”有利也有弊,警惕孩子陷入“僵化”思维

1.“定势效应”会让思维先入为主

举个例子,在生活常识里,“铁”给人的印象是沉、重、硬的物品,而“棉花”则是相对柔软、轻盈的物品,但如果向孩子提问“一斤铁和一斤棉花哪个比较重”,肯定还是会有人说,是一斤铁比较重。第一反应说铁比较重的,就是受到了“定势效应”的影响,大家先入为主地带入了铁给人的印象,思维受到了束缚,没有自主思考,就全凭刻板印象答题。

2.“定势效应”容易让思维停留在“舒适区”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需要接触新的学习方法、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在孩子的学习经验中,他们对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比较熟悉,所以这是孩子的学习舒适区,喜欢舒适、依赖熟悉的事物,是人类的本能,在固有的思维模式影响下,孩子可能不愿意去接触新的学习方法,而更加依赖“死记硬背”的熟悉感。

3.“定势效应”让孩子丧失创新能力

死记硬背对大脑的损害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学习知识来了解越发广阔的世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习了知识,而受到知识带来的思维禁锢: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各种事物还没有概念,看到纸上画一个圈,他会说是月亮,是一个球、一个碗,甚至是一颗糖;当孩子慢慢长大之后,看到纸上的一个圈,会下意识认为是数字0或者字母0,但不会再有其他联想了,孩子的创造天性慢慢地消失,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僵化思维。

每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学习成绩差,并不是因为智商的问题,只是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不要让“学习”变成一件痛苦的事情,更不要“死记硬背”,让孩子陷入“僵化”思维。

三、家长怎样才能避免孩子陷入“僵化”思维?

1.耐心回答孩子的“为什么”,反问孩子“为什么”

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吃力跟不上时,先不要着急,有一些孩子理解比较慢,家长的催促,可能无意识给他们增添了压力,为了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家长在面对孩子的“为什么”要耐心回答,不要以“和学习无关”为理由拒绝孩子;与此同时,家长要学会反过来问孩子“为什么”,目的是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鼓励他们的思考行为。

2.鼓励孩子多阅读,扩大知识面

阅读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让孩子视野更加宽阔等,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孩子的思考,会得到质的飞跃。在书籍的选择方面,为了能够让孩子有耐心阅读,可以先选择绘本、故事等,内容也可以多样一点,比如健康,自然,童话,百科等,循序渐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3.不阻止孩子玩游戏,多多接触大自然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过于心急,担心影响孩子学习,便限制孩子其他娱乐活动,甚至连日常玩游戏的时间,都要加以控制,事实上,除去电子游戏、玩拼图、拼乐高等游戏,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创造力,在娱乐中,开发孩子的智力;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多多接触大自然,让孩子暂时忘记学习压力,带他们去看看书本以外的景色,让他们知道蝴蝶不止一种颜色、蜗牛挪动是真的很慢,让他们用眼睛去发现想知道的真相,这比家长和老师的理论教育,要让人印象深刻多了。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有一定的耐心,不仅是孩子要避免陷入“僵化”思维,家长也要注意不要用僵化思维教育孩子,对孩子来说,不只是父母的陪伴很重要,父母的理解也很重要。

总的来说,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拥有自主思考能力,孩子的思维灵活不僵化,自然而然就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了保护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家长不要扼杀孩子玩耍的天性,“纸上得来终觉浅”,为了开发孩子的思维,家长还需要多多引导孩子,多问孩子“为什么”,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让他们从劳逸结合的学习中,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也“死记硬背”吗?效果怎么样?你认同这个学习方法吗?欢迎大家分享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