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依恋是儿童适应生存的一种必要需求,父母要避免“依恋剥夺”

2022-02-20 05:36:23孕产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婴儿和家长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叫做母子依恋,在新生儿到幼儿时期是孩子和父母形成依恋的敏感期,依恋是儿童适应生存的一种必要需求,对之后构建亲子间的和谐关系至关重要,而对于孩子而言,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关系模式,建立健康积极的依恋关系也有重要意义。

依恋关系的提出

早在1951年,英国WTO心理健康专家Bowlby就提出了婴幼儿和母亲之间存在依恋关系的假设,他认为:婴幼儿和母亲之间会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密且持续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儿童可以获得满足感和心理寄托,进一步地这份感受会形成孩子的安全感。如果缺少这份情感,孩子会更容易受到心理创伤,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不可逆的后果。

基于依恋关系的提出,随后Bowlby又进行了“依恋剥夺”的实验研究,在开展的研究中他发现儿童初生的几年如果是由福利机构(孤儿院)照料或频繁更换养育人,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 ,亲子的依恋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人类发展初始阶段所催生的一种本能。

在对新生婴儿和母亲的观察中,研究者还发现了婴儿在和母亲分开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躁情绪。通过观察一个两岁孩子住院和母亲分离的案例情况,过程中孩子所展现出的无助感是支撑这项论点的最好证明。依恋剥夺对孩子的影响显而易见,从研究结论发布之后,人们开始正视母子依恋存在的合理性和客观性,慢慢地一些地区开始针对过去传统的孤儿院结构进行改变,之后才有了孤儿寄养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产生依恋情感不单单是因为喂养行为,童年时期的孩子会和身边亲近的养育人形成依恋关系,在此基础上孩子内心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进而在依恋人身边对外进行探索。

依恋关系的深入研究

随着亲子依恋观点被广泛认知,持相同观点的研究人员在后来的实验中也进一步深入地对依恋关系进行剖析和探索。美科学家哈利在恒河猴身上展开的抚触实验很好地证明了母子依恋对幼儿产生的作用。通过设置肌肤触摸和食物满足两组变量,科学家发现恒河猴幼崽对母猴抚摸的需求更大,剥夺了这种需求会让幼崽心智发展出现异常,长大后甚至会影响到社交,交配和繁育后代。

随着研究的深入,又有研究者提出了依恋关系的细分类型,最终将依恋关系细分为:安全型,不安全型和回避型。最后加上补充的一种破裂型——这类关系是在观察遭受虐待和忽视的婴幼儿之后发现的。

在安全型的依恋关系中,孩子在依恋人在场的情况下会获得极大的安全感,并以依恋人为中心对周围进行探索而不会感到担忧和焦虑。而当依恋人离开后虽然会表现焦虑,但是这份焦虑会很快会在注意力转移下消退。而当大人回归,孩子和大人的亲密关系照旧,不安感也会很快消失。

不安全型关系中孩子对亲人的消失会更加敏感,离开后孩子对探索周围失去兴趣,并且就算亲人回归后这份不安全感也不会马上消失,在孩子心中会担忧亲近人随时随地又再次消失。

而回避型则表现更加激烈,亲人离开后孩子大哭大闹情绪失控,而回归后孩子会对其会产生回避行为,自顾自的玩游戏,不理睬或是拒绝拥抱等等。回避型的依恋关系中孩子会因为亲人的消失而产生负面情绪而变得不愿意沟通。

依恋关系在生理上的作用

依恋关系作用于人体不光只体现在心理上,在生理上同样有所反应。

在众多依恋关系影响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人体会在某些情境下分泌出催产素——这是一种由下丘脑旁核控制分泌的神经肽类型激素。

这类激素在养育后代的哺乳动物身上都会发现,比如当看到孩子可爱的笑容时就会触动大人的怜爱之心,生出想要呵护照顾的想法,这其实就是催产素的作用。

在对新生儿母亲进行观察时发现,母亲在听到婴儿啼哭的时候会分泌出更多的母乳,除此之外,分娩完后的子宫收缩,对孩子产生的”母爱行为“等都是催产素在发挥作用。而通过这些过程母亲和孩子的依恋关系会进一步加深。

哺乳动物普遍通过催产素加强依恋关系,在对产崽母鼠的研究中,实验人员发现母鼠会有主动将幼崽衔回窝里的习惯,而尚未产崽的母鼠就不会有这种举动。而当实验人员对未产崽母鼠进行催产素影响之后,这些母鼠也会出现衔崽行为,可见催产素有助于提高母子依恋程度。

基于研究发现,在对自闭症患儿的治疗中,适当运用催产素的效果可以改善自闭患儿的社会行为,让他们表现出更强的“关爱属性”,目前催产素口鼻喷雾已经运用到自闭患儿的治疗中了。

早期疗愈案例

在早期的罗马尼亚孤儿院中生活着大量的孤儿,这些机构的设施普遍老旧,物质条件匮乏,生活在其中的孩子得不到物质满足,精神获得上更是缺乏。因为缺乏成人给予的情感,孩子们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依恋剥夺”,营养不良再加上精神上的空白状况继续改变。为了探讨如何让这些孤儿们更好被安置,之后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名为“布加勒斯特早期疗育计划”的实验。

实验中随机抽取68名孩子送到西方家庭,68名孩子被留在孤儿院继续观察。实验结果显示在被领养的孩子中,2岁以前被领养的孩子发育状况良好,长大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接近正常儿童,而两岁之后被领养的孩子情况稍差,智力水平普遍不高,此外体格发育也较为落后,在对脑部的探索中这些孩子的大脑活跃度也不高。而继续留在孤儿院的孩子神经活跃程度更低,大脑的灰质白质体积比正常儿童要小的多,部分脑组织也出现萎缩的情况。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和亲人构建依恋感的最佳时期,错过了就算弥补也未必能达到好效果。虽然不同个体间的发育程度和情况不一,但是在不考虑家庭状况差异的前提下,在孩子婴幼儿时期进行依恋关系的培养很有必要,对于孩子而言健康的依恋关系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强的安全感,增强他的好奇心和探索外界的能力,同时也是健康心理形成的必要途径,好的心态好的社交都和依恋关系关系匪浅。

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陪伴的力量,比起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陪伴更健康也更有持续性。所以对于事业繁忙的家长来说,如何协调家庭和工作,保障亲子互动的频率和质量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些家长因为工作原因选择将年龄尚小的孩子送往托儿机构,虽然省去了照看孩子的麻烦,但是在婴幼儿成长中的缺失未来也是难以弥补的,对待0-3岁的婴幼儿教育问题家长同样要引起重视,保持亲子关系稳定的互动也是孩子未来健康成长的基础和前提。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