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天性有异

2019-09-29 18:26:01孕产
孩子天性有异

我一直对不曾母乳喂养哥哥,不曾母婴同睡耿耿于怀,尤其是当哥哥表现出极其缺乏安全感的时候,比如不上幼儿园时,需要寸步不离地陪在他身边,半夜或者早上醒来如果我不在他身边,他立马哭着起来找我……直到嘟嘟住院期间,与同病房的双胞胎妈妈无意中的交谈,连同我自己的观察,我才明白,有时候,那些你以为是你疏忽的关键点其实不过是天性有异的又一种表达。

与小嘟同时住院的是双胞胎中的弟弟。他比哥哥晚一点出生,哥哥体重六斤,他体重四斤六两。因为是早产儿,又体重不足,和哥哥同时住进保温箱。从医院出来回家后,因为妈妈精力有限,而又母乳不足,所以哥哥主要交给奶奶照顾,弟弟主要由妈妈照料,哥哥三个月后就断了母乳,虽然母乳不足,弟弟仍是一直吃到一岁多才断了母乳。

除了出生时,哥哥的体重高于弟弟,其他方面的喂养照顾全都仰仗于奶奶,所谓的母乳喂养和母婴同睡皆是哥哥所匮乏的。可是哥哥的安全感和独立意识全然远胜于弟弟。

弟弟在同小嘟住院过程中,两岁八个月的他,几乎完全是长在妈妈身上,他几乎不对同病房的小嘟和小嘟哥哥,对其他任何孩子感兴趣,也断然不会想要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需求里,很多时候都是哭着喊着,妈妈抱抱,要哥哥,出去玩,他的脸瘦小,嘴唇通红,泪水随时在脸上逡巡……他的父母,都是极其有耐性的人,无论他多么闹腾,不要吃药,就算喂食进去了也会被他吐出来,他们也不会随意恼怒;不肯输液做雾化,于是便常见他的母亲,一手抱着他,一手擎着支药水瓶的金属杆子在走廊上来回走动,而他就像一只病猫一样蜷缩在母亲的怀里。有时候,他的母亲实在累的受不了了,便将他从怀里放落在床上,然后猛然扑倒在床上,安静得一声不吭地将脸长久地埋在床铺里,随之就是他不绝于口的嘤嘤哭声,好一会儿,母亲静默着,终于开口,我听到她异常疲倦的声音,“妈妈实在抱不动了,让妈妈休息一会儿好不好?”他仍是不绝于口地哭嚷,“妈妈抱抱,妈妈抱抱。”我在一旁看着,实在是于心不忍,这母亲实在太累了,这孩子的需求实在太难以满足了。

可是和他同为双胞胎的哥哥,却完全是另一种孩子。他经常随奶奶过来病房探望弟弟,有时候一整天都会呆在医院,直到晚上才会离开,我因此可以观察对比他和弟弟的表现差异。

哥哥长得高且健壮,像一棵挺拔的小树苗,有肉的身体看起来充满温度感。当他端坐在床头玩耍的时候,就很专注地一个人玩,而弟弟却总是依恋母亲的怀抱,即便是坐在床上也要坐在母亲的腿上。虽然老嚷嚷着要哥哥,可是哥哥在的时候,弟弟并不同哥哥玩,于是哥哥便经常自己一个人玩,但是哥哥并不哭闹也不缺乏安全感,他容易露出满足的笑容也容易和医院别的小朋友玩在一块儿。吃东西也更有胃口更有主动性,给人的感觉就是只要吃饱喝足他便是一个自得其乐的孩子。他父母也表示他很好带也非常好养,安全感很好,不爱哭,让人很省心,宛如我家小嘟。

最初看到缠人的弟弟,惹人喜欢的哥哥时,我曾暗自揣测,哥哥是母亲亲自养育,弟弟是奶奶带大的。可是同他们的母亲一交谈,才明白事实和我的揣测刚好相反,他们的母亲说,正是考虑弟弟出生时的体重偏轻,所以从一开始就特别留意对他的照料,反之对哥哥却有所亏欠,然而非但没有扭转弟弟的瘦弱,反而弟弟的安全感非常匮乏。

因为我家哥哥的极度缺乏安全感,又分外瘦弱矮小,更兼其频繁的哭闹不休,我看到邻床的弟弟,就仿佛看到另一个我家的哥哥。他母亲有比我更甚的耐心和温柔,可是我仍然看到他的哭闹不休,以及他母亲掩饰不了的过于劳累的疲乏。

比之我对哥哥的愧疚,这个双胞胎的母亲并没有亏欠对其弟弟的母乳喂养又或者母婴同睡,她应该是心安理得的。可是我们却面对几乎同样难于养育的孩子,这使我不得不正视天性有异的客观事实。

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就进而对其父母的教养方式加以论断。然而,后天的培养规范,纵然是毋庸置疑的重要,可是我们也要看到孩子的天性差异。对于那些先天不足的孩子,比如体重偏轻,又比如体质羸弱,其父母需要在考虑其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再引入各种导向培养,这绝对比一般的教养方式更具有挑战性也更面对诸多限制。

就比如培养主动吃饭的习惯,对于爱吃东西又健康的孩子,让他自己吃就仿佛水到渠成一样自然容易。可是对一个瘦弱厌食的孩子,你如果想要其自己拿起勺子真的难上加难。对三岁八个月的哥哥,我曾经试过一个礼拜没有喂食,不管他怎么吃,坚决让他自己吃,然而我却不得不面对他一个礼拜都不拉大便的事实,他真是情愿饿肚子,或者吃几口就放下勺子敷衍了事。这种情况,你还敢继续放任自流吗?我最终收起自己的倔强,又开始喂饭,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继续饿得瘦骨嶙峋,毕竟他本身就是体检报告体重一栏显示消瘦的孩子。

我渐渐明白,与其因为亏欠而内疚,因为内疚而过多补偿,不如更加看清楚孩子的天性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并且持之以恒。我相信,爱和耐心,对再难养育的孩子都会有其威力。

加油,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同样高需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