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给予孩子爱和自由就够了吗?心理学:要抓住巴纳姆效应的最佳时机

2022-02-03 12:01:01孕产
我们一直以来受到的教育都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除此之外,还有一句流传更广的俗语叫做“三天不打,上网揭瓦”。如果没有规矩,让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还不翻了天?可是近两年,有很多教育学家崇尚自由教育。
我们一直以来受到的教育都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除此之外,还有一句流传更广的俗语叫做“三天不打,上网揭瓦”。如果没有规矩,让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还不翻了天?可是近两年,有很多教育学家崇尚自由教育。简单的说,就是他们认为,如果家长发自内心地爱孩子,顺着孩子,给孩子自由,孩子不但不会变坏长歪,反而会身心健康,更有判断力和自制力。

到底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

有一次我和我嫂子带着自家孩子去商场玩,当时商场在搞万圣节活动,地上摆了很多南瓜模型,两个孩子就蹲在地上摆起了南瓜模型。

我闺女还好,一直乖乖的蹲在那里摆弄手里的东西,小侄子就很淘气了,一会拿两个南瓜模型使劲的互相敲,一会往远处扔南瓜模型,差点砸到别人,一会又站起来想踢球似的用脚踢南瓜模型。我本想阻止,碍于嫂子没吭声我也就没好意思说话,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嫂子突然特别骄傲的对我说:“你看,他正在探索南瓜模型的不同玩法呢。”

我一脸懵圈,这就是所谓的自由教育吗?嫂子显然没有搞清楚“自由教育”真正的含义。

儿童心理学家所说的“自由教育“,一是要无条件地爱孩子接纳孩子,不管孩子是什么样子——这点很显然嫂子做到了。但第二点,是被嫂子也是很多人误解的“不管就是最好的管”,这里的真正含义其实是“我们要关心孩子,但不要粗暴插手,要放手养育,但不是撒手不管”,中间分寸的拿捏非常微妙,需要作为父母的我们细细体会。

给予孩子“充分的、纯粹的”爱

孩子也许不够聪明不够漂亮,也许调皮捣蛋,也许性格内向,也许上学之后成绩不够理想,总之,孩子有可能与你的预期或者愿望不相符,但是请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状态。

现在很多非独生子女家庭,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偏心。当孩子被忽略、被嫌弃,就会感到缺爱,影响心理健康。

琼瑶就是如此。她是家中长女,自小就不受父母待见。抗战期间,全家在仓皇逃难的过程中,把两个弟弟丢了,父亲竟指着琼瑶质问:“为什么丢的不是你?”可想而知这句话的打击和伤害有多大。

由于弟弟妹妹是学霸,在父母眼里,整天醉心写作的学渣琼瑶愈发显得不争气,直到她的小说《窗外》一炮而红,母亲才松口称赞她:“你,真的有点才气。”这样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琼瑶激动到大哭。

琼瑶前半生始终遇人不淑,卷入不伦之恋,饱受痛苦折磨,并且声名狼藉,还有小说中的主角总是作天作地,要死要活,让现在的人看来觉得无比雷人且神经质,归根到底,其实都是因为她童年无比缺爱,所以才一直变着法儿地索求、弥补。

由此可见,缺爱的孩子,将要用一辈子去弥补,真的适应了那句“幸运的孩子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孩子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再来看看王菲和李亚鹏的女儿。李嫣患有先天性唇腭裂,按照多数人的想法,等她长大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就会非常自卑,不敢面对镜头。可事实却截然相反,因为父母无尽的爱和保护,李嫣成长得非常阳光大方,在网上做美妆博主,去巴黎走秀,拍时尚杂志封面,看起来非常自信,一点都没有胆怯畏缩。

李亚鹏曾对李嫣说:“我要给你足够的爱,让你长大后有能力去爱你喜欢的人,和这个我们存在的世界。”

王菲则是从小就给这个带着伤痕出生的女儿灌输自信的理念,坚定地告诉李嫣她很漂亮。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王菲说:“我把她当成正常的小孩,我觉得她很美,很漂亮,一点都没有问题,她也会因此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现在的李嫣确实如父母所愿地长成了一个古灵精怪又善良可爱的小姑娘,如果你去看看她在T台上走路带风,气场十足的样子,就会更加直观地体会到父母给予足够的、纯粹的爱有多么强大的力量。

给予孩子“有条件的”自由

现在的家长大多数非常在意孩子,觉得自己有经验,孩子就该按照自己的指令生活,这样便能规避一切危险,走正确的道路。

而另一方面,家长在对孩子处处限制,时时干涉的同时,又希望孩子长大以后独立勇敢、思维灵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遇到问题能够妥善处理,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只是应了那句话说的“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却还抱怨我不会飞翔”。

太早给孩子立规矩的弊病其实非常多,造成的后果就是对孩子限制太多,使孩子大部分的能量都用在了和家长对抗,同理心、自控力等无法发展。

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父母要学会信任孩子,给孩子自由,允许他犯错误。有关孩子的事情,在不违背安全和道德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决定,包括买什么衣服,穿什么鞋子,做什么游戏,跟哪个小朋友一起玩儿,长大以后考大学、选专业、谈恋爱,都不要过分干涉。——这才是“自由教育”,它的前提是“不违背安全和道德”。

譬如男孩子们想要站在桌子上,想要玩剪刀,想去玩儿马桶里的水,女孩子们长大一点之后开始爱美,这些事情根本不需要烦恼,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家长只要保证不让孩子出危险即可,比如玩剪刀时家长可以在旁边小心看着,这是家长的责任,不能因为怕麻烦,就剥夺孩子玩儿的权利。

我的闺蜜团家里都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都发生过玩马桶的事,一些闺蜜忍不住跟我抱怨:“孩子静悄悄,一定在作妖。只要离开大人的视线,哪怕只有五分钟,都不知道会干出什么荒唐事来。”

可其中一个闺蜜却认为这是孩子在探索世界,在大人看来马桶很脏,但是孩子并没有这种意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她的做法就是把马桶洗干净,让孩子玩儿去吧!

也许你要说这和文章开头那个“玩南瓜模型”的例子很相似呀, 但他们却有着根本的区别,就是“有条件的自由”,玩南瓜模型的孩子可能会砸到别人,也可能会磕坏别人的东西,还可能会踢伤人,嫂子给他的自由是完全没有限制的,还充满了危险,这是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的。

事实胜于雄辩,身教胜于言传

如果你觉得做到了以上两点,孩子就能成为听话守规则、爱动脑筋、能自我解决问题的好孩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家长希望孩子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先要去努力,借助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施加正面的影响,陪孩子成长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比说教要有用的多,只要这样去辅助“爱和教育”,孩子才能真正成为更好的自己。

2019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目是《文明的韧性》,要求学生回顾中国历史,谈中华文明的韧性。想要写好这篇文章,没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积累肯定是做不到的。

现在很多家长大多都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希望努力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博览群书,但往往事与愿违的是孩子并不配合。

其实,很多时候,这怨不得孩子,反而是家长做得不对。他们天天打游戏、刷微博、看抖音,却逼着幼小的孩子每天拿着书看,怎么会有效果呢?

杨绛女士在回忆父母时,曾说:我就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小时候,看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浩气冲天,掷地有声。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妈妈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和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而等到她与钱钟书先生结婚有了女儿钱瑗之后,关于女儿的教育,她在《我们仨》这本书里是这样写的:我们对女儿钱瑗,也从不训示。她见我和锺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

每个孩子都善于模仿,想要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父母只要先拿起书来读就好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真的用心去读,而不是装装样子。

优秀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自高考后频频刷屏的武亦姝家庭也是如此,从她的爸爸4点半关手机就可以看出家庭营造的氛围有多利于孩子成长。

阅读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不用等,数量越多越好,多多益善。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一定要陪着孩子一起读,反复读,但是不要以监考者的身份来对孩子提要求,每天必须要读多少,背多少。其实小孩子的记忆力是很好的,不用着急也不用担心,多读几遍他自然就记住了,不用强迫他。

抓住巴纳姆效应的最佳时机,给予肯定和鼓励

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类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被人认同。”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受到别人的肯定和称赞,幼小的孩子更是如此。作为家长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他正面的肯定和鼓励。

但特别需要家长注意的是,这里的肯定和鼓励不是我们平时说的那种,它蕴含了两个重点:

一是父母不要对孩子给出“你真漂亮”、“你真聪明”、“你真棒”等泛泛的夸奖,而要针对孩子具体哪一点做得好,好在哪里进行肯定,让夸赞显得尽量真实、客观。二是父母肯定和鼓励的时机,不是要父母随时随地的去夸赞孩子,而是要在孩子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安全感也受到影响的同时去进行肯定和称赞,效果才会最好。

这就是巴纳姆效应: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去幼儿园给儿子开家长会,老师对她说“你儿子有多动症,在凳子上坐三分钟都坚持不了。”母亲听完其实很难过,回到家后,她发现儿子非常伤心,因为全班30个小朋友,老师只留了他妈妈一个人,他觉得老师批评了他,自己简直是一无是处,对上幼儿园失去了信心。

可这个妈妈却对儿子说“老师虽然提到了你的缺点,但却是想让你今后表现的更好一点,因为她今天还表扬了你,她说你原来在凳子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你进步了。”结果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顺利吃完了饭,到了睡觉时间没用妈妈催,就自己去洗漱了。

上小学以后,有天开家长会,老师对母亲说:“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倒数第一。我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你最好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母亲回家之后,看到儿子特别沮丧,觉得自己就不是学习这块料,还想休学不上了,于是,妈妈这样鼓励儿子:“老师说他对你很有信心,你并不笨,只要能细心些,成绩一定会提高的,不像其他一些差生,想提高都没有机会。”儿子听了之后,原本黯淡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来,第二天早早起了床去了学校。

就在母亲这样一路鼓励下,她从小不被人看好的儿子最后成功考入了名牌大学。

于是,我也学着这个母亲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孩子。那个时候孩子英语成绩非常不好,英语老师跟我联系,让我送孩子去上课外补习班,我并没有把英语老师的话原封不动地告诉孩子,而是对她说:“你们英语老师说你还挺有潜力的,平时再多做做练习就更好了。”

女儿听了很惊讶,因为觉得自己英语这么差,老师竟然还觉得有潜力?我解释说:“英语老师这么多年的任教经验,那还能看错啊。”然后女儿就相信了。从此女儿对英语的兴趣就大大增加了,平时在家主动要求练听力,学英语,我就负责配合她的努力,果然成绩提高了不少。

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更为重要。

健康的鼓励,会建立孩子的内在评价系统,别人怎么说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这是一个人内心力量的源泉!

愿每个父母都能真心地去陪伴孩子,帮助孩子,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生活、去犯错误、去为自己做决定并负责任、去大胆地追寻梦想。

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