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不愿意分享就是自私?分享的乐趣孩子没有get到而已

2022-01-31 21:42:50孕产
分享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我们和朋友分享喜怒悲欢,让自己的快乐得到传递,悲伤被分解。我们可以收获别人的礼物,也能为别人做出付出。

分享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我们和朋友分享喜怒悲欢,让自己的快乐得到传递,悲伤被分解。我们可以收获别人的礼物,也能为别人做出付出。

主动分享,能给彼此带来很多快乐。

可是分享这件事,到了孩子身上就成了大难题。从小听“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的我们,总觉得孩子不懂分享,就是一种自私。

其实,孩子比成年人,更能享受分享的乐趣,重要的是家长的“打开方式”。

1、跟别人分享,是孩子的快乐

上个月,我带着5岁的儿子参加了方太集团组织的一个宝贝节活动。

活动虽然是免费的,但是有一个小条件——宝宝要带着自己的礼物,和小纸条与其他小朋友交换。

我们家的“小霸王”在前一天晚上,“召集”了所有玩具开会,就像皇上选妃一样,最终选定了一个小飞龙。

一边叹息着说“再见吧小飞龙,我要拿你去换一辆大汽车了”,一边让我帮他写纸条:这是这是我最喜欢的玩具,他很乖的。

我感叹着孩子的童真,想要拿毛绒玩具换大汽车,也是一种天真的美好了。

第二天,我们来到活动现场,发现小朋友们都很兴奋,就像到了不要钱的菜市场。

我家“小霸王”拿着他的小飞龙到处跟别人交换。

“我的是一个蝴蝶拼图,能拼出一个美丽的butterfly”

“我的是绒毛老虎,我的第一个绒毛玩具,如果你把它带回家,好好照顾它”

“我的是一个小木屋,材质耐脏耐摔,妈妈说它能教我认识形状、颜色、数量”

“我的是《Hide and Seek》这本书,最后一页是小镜子,每次看到我都会笑得超开心”

儿子拿着他的小飞龙,换了拼图,又拿拼图换了小老虎,最后换来换去,换到了一本故事书。

这些小朋友他们不知道物品的价格,不知道礼物背后的故事,却乐此不疲的分享着。

家长们总是觉得孩子自私,不懂事,其实,只是我们的方式错了。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分享与社交的,家长的引导教育,至关重要。

2、不强迫分享,是一种尊重

前几天,跟朋友吃饭,已经30岁的朋友,讲起自己10岁的故事,还很是遗憾。

她小时候有个很喜欢的布娃娃,姥姥亲手给她逢的,纯布艺的自然容易脏。

可是即使脏了她也不愿意扔,每天放在枕头上陪她一起睡觉。

有一天放学回到家,她发现枕头上的布娃娃不见了,就去质问妈妈怎么回事。

妈妈说,上午有一个亲戚带孩子来家里玩,临走时她给小朋友收拾了一些玩具,那些玩具都是破旧或者闲置好久的,放在家里也是占地方。

就因为这一件小事,她埋怨了妈妈好久。20年过去了,她还是怀念那个布娃娃。

孩子是通过物品感知世界的,物品寄托了他们的感情,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标尺。

从3岁左右,孩子会萌发物权意识,他们能隐约判断哪些是我的,哪些是别人的。对于物权,他们内心也有一个秩序,就是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我的东西我也要保护好。

不尊重孩子的分享意愿,只会打破他们内心的秩序。让他们觉得我的东西被人可以强行拿走,那别人的东西,我也可以抢夺。

如果家长强迫孩子分享,或者不经同意拿走孩子的物品,对他们的心灵和秩序感的建立,都是一种打击。

我们常说要尊重孩子,首要就要尊重孩子的年龄。不同年龄的孩子,心智发展程度不一样,不能以大人的逻辑去判断他们。

3岁以前,不强迫孩子分享。3岁以后,不管对孩子的小物品做什么,要经过他们的同意。

不愿意分享不是自私,只是物品对每个人的意义都是不同的,孩子也一样。

3、不干涉交换,孩子更快乐

上个月参加的宝贝节交换礼物活动,在现场我发现很多妈妈都紧张兮兮的。

孩子拿“高价”物品换取“低价”物品,妈妈就会阻止他们,甚至一把拉过孩子跟他讲道理。

我们判断一个玩具,看到的是实用性和价格。

孩子是活在当下的,他们看到的是当下自己的喜欢程度。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一位妈妈讲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儿子乐乐到了快3岁的时候,喜欢疯狂交换物品。只要是他喜欢的或者想交换的,都乐此不疲的交换。

每天乐乐都要背上一书包的玩具或者零食,不管价格,不管大小,把书包塞满就对了。

他拿大汽车,换回了一张画着看不懂的画的“破纸”;拿价格不菲的奥迪遥控车,换回了一盒大大卷泡泡糖;第二天又空手而归,把大大卷都送给了小朋友;还有的时候换来换去,他的大汽车又回到了他手里。

两三个月下来,本来可以排成长队的“汽车王国”,还剩下几辆车,还有一堆“破铜烂铁”。

乐乐妈妈虽然很心疼,却从来没有否定过乐乐。每天都耐心的倾听,他交换礼物背后的故事。

突然有一天,乐乐不再带玩具去学校了,他说:昊昊说用我的玩具车换辣条,但是他现在都没给我带来。

就这样,乐乐体会了分享的乐趣,也体会了忧伤。懂得了分享是要彼此快乐的道理,也学会了如何拒绝别人的分享要求。

这个过程,虽然损失了一些玩具,可孩子体验到的道理,不是家长絮絮叨叨的说教能够教会的。

让孩子真正的去体会分享的快乐与悲伤,分享才能变成孩子身上美好的品质。

4、家长会“表演”,孩子更满足

有一本情商绘本叫《学会分享》,它以第一人称的讲述告诉我们,可以分享的范围更广泛,孩子会从中收获很多。

“当我帮助别人的时候,我愿意付出我的时间。用自己的双手给别人带来乐趣,这种感觉真好”

“交换东西,是一种分享”

“大家轮流玩滑梯,也是一种分享”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我可以用自己的特长帮助别人”

当我第一次给儿子讲这个绘本的时候,他似懂非懂。后来,我想到了实践的方式,跟他假装分享。

我手里拿一个玩具,问他“我们可以分享玩具”吗?他如果不愿意,我不强求,如果愿意的话,我就表现的非常惊喜,非常欢喜。

我们一起坐在沙发上玩的时候,如果他离着垃圾桶近,我会“请求”他的帮助,让他帮我扔垃圾,同时,“表演”的非常感谢。

这种“表演”的方式,孩子很受用。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付出会得到回馈,接收到别人的认可,对他们是一种鼓舞。

孩子跟家长的互动中,家长要学着做一个“戏精”,这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最初体验。

家长表现出被分享的惊喜,孩子才会意识到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孩子的世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即使是我们觉得分享这种“天生技能”,孩子也是需要练习学习的。

多给他们点时间,多给他们点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分享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