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妈妈会做饭,孩子的作文差不到哪里去

2022-01-27 21:48:20孕产
看到这题目,估计你觉得很好奇,也很疑惑。什么?妈妈会不会做饭,怎么跟孩子作文有关系呢?老师,你也太坑了吧,这不等于把孩子写不好作文的罪过又赖到做妈妈们头上。哎呦!你可别这样想,得罪那么多可亲可敬的妈妈,我可担待不起。母爱之伟大,我歌颂还来不及呢!

看到这题目,估计你觉得很好奇,也很疑惑。

什么?妈妈会不会做饭,怎么跟孩子作文有关系呢?老师,你也太坑了吧,这不等于把孩子写不好作文的罪过又赖到做妈妈们头上。

哎呦!你可别这样想,得罪那么多可亲可敬的妈妈,我可担待不起。母爱之伟大,我歌颂还来不及呢!

好了,不卖关子,我现在就跟您说说,我想表达的意思。

首先,我要解释一下,妈妈会不会做饭的这个“会”字,该怎么理解。语文老师么,爱咬文嚼字。

你要是觉得把现成的大米煮熟,把现成的菜炒熟,这就叫会做饭的话,很显然我说的不是这意思。

咱们可以想一想,那么真的很会做饭的妈妈们,她们有的不但能把饭菜做得色香味俱全,而且还精打细算,知道从哪买菜既便宜又新鲜。

更重要的是,现在妈妈不好当,得知道从哪买到安全放心的食材,让一家老小吃得健康舒心。

所以,你看,我说的“会做饭”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点意思:

1.会选食材,知道从哪弄来可用、适用的饭菜原材料

这叫知源头。为什么农夫山泉的水,比较受欢迎。因为“我们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

顾客对水的来源能产生信赖,安全感也就来了。

会做饭的妈妈,一定会考虑食材的来源。

蔬菜,要无公害;大米,要无重金属;肉类蛋禽,要土生土长;水果,要尽量无农药残留。


这些都需要考虑产地或来源。

2.会比较性价比,不选最贵的,只选对的

性价比高,比起只看价格,要靠谱得多。

相信很多聪明的妈妈都是这么做的。

因为她们心里有杆秤,知道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和实际需要购买一日三餐的所需。

3.会搭配,不会一味大鱼大肉,也不会只有青菜萝卜

会做饭的妈妈,绝对是半个营养专家。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一周食谱搭配,等等,都各有讲究。

她会追求营养均衡,让大人和孩子能从食物中获得健康和愉悦。

好,这些道理咱都懂啊,这跟孩子写作文究竟有啥关系?

你想,孩子写作文困难,要么就是无话可说,要么就是有话写不出。

前者,说白了就是没有写作素材。

这写作素材,不就相当于妈妈们做饭的食材么?

写作文的过程,就相当于搭配组合食材,焖炒炖煮煎炸,变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食物。

那么,问题来了,会做饭的妈妈,她该如何正向引导孩子积累作文素材呢?

01 不拒雅俗,为我所用

在孩子放学回家后,或者节假日,多数妈妈们都会给孩子安排一些课外拓展的学习机会。

比如阅读课外读物、做提高练习题,或者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游览名胜古迹等等。

这些都没错。但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内容基本都是“中规中矩”的,和孩子在校学习内容的性质十分接近。

孩子在写作文时候,会产生什么状况呢?

不是“今天真受鼓舞”,就是“内心受到震动”,这样一些看起来特别正能量的东西,但实际上缺乏孩子的真情实感。

孩子写不出什么特别有新意、有独特视角的内容。

该怎么做?

适当让孩子接触一些比较“俗”的东西。

比如,和爸妈一起采野菜,和爷爷奶奶一起种树,双休日去看看古街老巷的生活百态。

刘勰《文心雕龙》有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都是大千世界给予人的丰富感受和想象。

你会发现,生活气息、生命体验就在其中。

02 不拣粗细,追求均衡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恐怕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观念。

影响到学习方式,不少父母和老师都主张要选择“高大全”或者“高精尖”的内容给孩子,以免“坏内容”产生不良影响。

的确,我一方面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分强调“食精脍细”。大文豪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读书要像蜜蜂采蜜,不拒百花,方成甜蜜。

这就好比是饭桌上的菜肴,山珍海味、青菜豆腐、鸡鸭鱼肉,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营养。

如果你长期只吃一样,难免营养失衡;什么都吃一点,就容易营养平衡。

读书也是如此。

古今中外——古典的、现代的、国内的,国外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漫画小品,历史、文学、政治、地理,甚至网络好文,都可以看看。

知识与知识之间,可能就勾连了;学科与学科之间,可能就融通了。最终形成了纵横交错、错落有致的知识图谱。

写作的时候,也就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

国学大师季羡林教授,曾经这样说:从古至今智慧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这都得益于书这个载体。

那么,该怎么读书?多而杂也有一定优势。

季羡林先生自己就喜欢读司马迁的《史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陶渊明、李白的诗,苏轼和纳兰性德的词,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施公案》、《彭公案》,经史子集都有涉猎。

要知道,像《施公案》、《彭公案》这样的书,在当时都被认为是“闲书”。

可季羡林却说,它们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从这个角度看,今天的孩子读一点漫画,读一点神魔小说,也不是不可以的。

因为,各种书都读的时候,就好比才要搭配,营养均衡,身体反倒是对“坏东西”有了抵抗能力。

03 不设长幼,开放包容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之国。

所以一谈到长幼,我们立马就会想到“长幼有序”。没错,这在礼节上的确如此。

可是读书呢?是不是也要设置严格的三八线,分清楚哪些书是大人可以读,哪些书是孩子可以读?

咱们这里不妨把“读书”做一个推而广之的推演,凡是影视剧、戏剧、文艺作品,都看作是可以读的“书”。

那么,有没有必要划分界限呢?孩子一律不看社会剧、和历史剧,只看童话、动画?

其实大可不必。

其一,孩子的阅读视野有待于开拓。

阅读视野是什么玩意?

阅读视野,也可以说是期待视野。

这一说法,由接受美学的创立者尧斯提出。他认为,一个人在阅读某个作品的时候,总会带着他之前的阅读经验和知识进入。

举个例子,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宿舍就在小百花电影院边上,一睁开眼就能看到每天的影片预告。

只要一看到演员是“成龙”或者“李连杰”,必定会呼朋引伴、翻墙去看。

这是因为,我在自己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对这类武打片的期待,我知道这两位明星的武打精彩程度。

所以新片子的精彩也就八九不离十。

好,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说孩子的阅读视野。你想,如果孩子从来都不看历史剧、不看社会热点相关的影视,结果会如何?

那就是这个孩子的阅读视野中,压根就没有这类内容。

请问,下次万一他碰到这样的阅读内容,他如何理解?他连去猜一猜的机会都没有啊!

其二,出题趋势在变化。

其实,只要真正关心中高考的家长,就会明白,现在的考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紧跟时代步伐。

阅读题、作文题中出现大量的需要孩子理解社会、理解时代的内容。

以2019的高考作文题为例,浙江卷题目是《作家与读者》。

稍一思考,就能明白:作家与读者的关系,其实就是作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一个作家不可能对社会生活完全不管不顾,又不能对读者的需求随声附和。

你想,假如一个孩子,从小学就能关心一下作家作品跟生活的关系,哪怕是网络作家,他对着问题的看法就不会虚无缥缈。

所以,不设长幼界限,让孩子参与到“社会阅读”中来,适度看看影视剧、文艺作品、网络文学作品,从中了解社会和热点,不无裨益。

用妈妈做饭的思维,引导孩子读书、读人生、读世界,孩子的作文一定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妈妈饭桌上的菜肴能有多丰盛,孩子的作文就能有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