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光聪明是不够的,自制力对未来成就影响更大,是孩子成绩好的关键

2022-01-24 18:30:48孕产
谁都想要自己的孩子人格中具备更多优点,比如说:自制力,信心,通过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比别人更优秀。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不懈也是一种很好的优良品质。同样两个智商的孩子,一个对目标很努力,从来都不放弃,另外一个一开始也是很努力的,但是当遭遇一些困难就退缩,甚至就此放弃。

谁都想要自己的孩子人格中具备更多优点,比如说:自制力,信心,通过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比别人更优秀。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不懈也是一种很好的优良品质。同样两个智商的孩子,一个对目标很努力,从来都不放弃,另外一个一开始也是很努力的,但是当遭遇一些困难就退缩,甚至就此放弃。

那么谁的成功率会大一些呢?答案肯定是第一个孩子。

这两个孩子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他们对目标的坚持,而坚持则是来自于称赞。

有的父母会担心,孩子在称赞的环境中长大,时间长了会有自傲自满的心态,让孩子变得不知道努力,目中无人。

但其实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来说,他们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肯定和支持,他们希望得到父母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关注并且得到称赞。

父母们也要明白,称赞并不是盲目的,夸不到点上的称赞也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就称赞来说,一般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孩子为中心,基于个人的称赞,比如“你太聪明了”“你做的真棒”。

第二种则是基于过程的称赞,也就是就事论事的夸张,以孩子努力过程为核心的表扬“你一直很努力的拼图,现在终于完成了,真棒”。

有研究表明,如果孩子们经常听到的是基于过程为核心的称赞,他们的自信心会增加的更加具体而且不会骄傲自大。而且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也不会轻言放弃,会坚持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更好。

一个小朋友正在玩游戏,他的爸爸正在一旁观察着孩子玩耍,为了能把一块积木放进缺口中,孩子一直在找不同的积木来试,最终找到了需要的那个积木。

这个时候爸爸称赞了孩子在刚刚的过程中持续不断的努力,说“爸爸很高兴你刚才一直没有放弃找积木,最后终于找到了,宝贝你的意志很坚定,你最终找到了,真棒。”这样的表扬会让孩子知道,坚持不放弃是一种值得夸赞的好品质,下次他遇到别的事情的时候也会继续坚持。

父母要如何把基于日常的称赞融入到亲子互动当中去呢?其实关键就在于寻找能让孩子转变的恰当时机。

在孩子能够了解什么是良好表现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在生活中多多留心,一看到范例就对孩子进行教育,结合对孩子的共情关注。

父母对于孩子的错误和过失总是能够轻易发现,但是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却总是忽视,所以要多留心才能抓住称赞孩子的机会。

这样做才能多强化孩子的好意识,“宝宝能自己吃饭真乖”“画画的配色很好看,孩子你的审美不错”其实就是要给孩子更加细致的称赞,可能一开始孩子不能理解父母说的内容,但是次数多一些的话,自然孩子就能够越来越明白表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孩子会在父母细致的表扬中知道哪些表现是好的。

自信与自制力是有联系的,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坐不住或者根本不听大人指挥,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无论孩子有多聪明,成绩都不会好。孩子自制力建立的越早,他们的学习专注力也就越深。监护人的话语不仅能够开发孩子的大脑,还能规范孩子的行为表现。

让孩子守规矩,拥有更加得体的表现,需要的是父母不断的努力和监督。如果孩子想要在学校里取的好成绩,光聪明是不够的,需要有自制力和执行力才行。

父母要如何帮助孩子拥有自制力和执行力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和表扬一样,靠父母的话语,话语不但能够开发孩子的大脑还能够规范他们的行为,人人都想尝试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想到了就能做,这需要自制力来控制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如果人能够有很好的自制力,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能够在正常的轨道上前行。为什么有的人能控制的很好,有的人就总是处在失控边缘呢?

压力是导致一个人自制力经常崩溃的主要原因,所以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家庭氛围,如果孩子在家里受到的压力影响小的话,他们就能够更好的控制自己。

父母可以使用语言的力量来帮助孩子建立自制力,孩子最好由父母亲自管教,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且对其做出评价。

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主,是培养自制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所有的决定都是大人做的话,孩子永远都不会有机会思考,面对当下情况自己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这样的行动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当父母让孩子自己做主的时候,孩子就会主动思考,并且对各种行为造成的后果进行权衡。从而做出慎重的决定,然后再执行。

家长在让孩子决定的时候,可以参与讨论,充分和孩子进行交流,引导正向思考,可以给孩子多种选择,但是不要干涉他们的决定。

高尔基曾说:“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更加强而有力。”

自制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很关键的品质,研究表明,比起性格和智力,自制力对未来成就影响更大。一个孩子是否有较强的自制力,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上。

成绩优秀的孩子一定是有自制力的,同时坚持和毅力也会更强,从小接受自制力教育能让孩子受益终身。家长在初期教育对孩子影响最大。

提高孩子自制力有以下三个建议家长可以参考一下:

1. 生活中有规矩,让孩子明确界限

很多父母等到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再和他们谈规矩,这个时候再着急孩子小时候没有立好规矩其实已经为时已晚。

孩子的言行习惯是从小养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只会越来越根深蒂固,再想纠正需要花费巨大的心力。

喜欢溺爱,放任,纵容的家庭,孩子也会比较随心所欲恣意妄为。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其实孩子的自制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关键在于父母平时是否给孩子立规矩,讲原则。

让孩子明白自己言行的界限在哪里,贾静雯在综艺中就做出了很多立规矩的榜样,比如说女儿咘咘比较喜欢吃零食,贾静雯就会用立规矩的方式来和女儿约定“三天不吃零食挑战”,她一开始认为这个挑战会失败,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女儿竟然在每一次面对自己喜欢的零食的时候,她都能坚持不吃,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孩子自制力不行,是父母的原则性不够强。

不要在孩子撒娇耍赖的时候就打破既定原则,让孩子有空子可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用太多的规矩来规定孩子的探索行为,但是一些必须的规矩还是要有的。

比如对零食和电子产品,建立规则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进行商量和讨论,由孩子自己说出来的规矩,他会更愿意去执行。

已经定下的规矩,家长要坚持原则,不能妥协,语气和情绪可以是很温和的,但是态度和立场要是坚定的,不管孩子用什么方式要求,都要拒绝。

在适当的规矩中孩子会慢慢的由“他律”变成“自律”,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自制力才能得到发展。

当孩子做出专注有自制力的行为时,家长可以给予鼓励和赞美,可以更有效的发展孩子的潜力,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2. 家长做榜样,营造平和的家庭氛围

著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在童年和少年的早期,7-11岁时,就要教会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要让孩子学会强制自己的能力,若是这个时候错过了,就要不可避免的重新教育。”

孩子的自制力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持续缓慢的过程,需要父母在大事小事中不断慢慢培养。

首先父母就要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看到父母规律生活,说到做到,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良好的约束和管理。

一个自己都管不住自己的家长,又怎么能教出有自制力的孩子呢,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制力发展。

父母不要总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做事情,这样孩子不仅不会听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可能还是会不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做,需要父母有耐心和孩子解释,不要用情绪或者身份来压制孩子,而是要循循善诱,跟孩子认真解释清楚原因,让孩子知其所以然。

对于孩子反抗挫败的情绪,父母要表现出理解和接纳,让孩子知道父母认同自己的情绪,可以帮忙纾解,但是父母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也是正面管教的关键所在,在这种前提下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还能得到管教和约束的安全感,这样才能发展处更加稳定的人格,从内心生出源源不断的力量来更好的管理自我。

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投入的越多,孩子自制力也会发展的更好,这种投入未必是金钱方面,而是陪伴和耐心,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

多玩有意义的亲子游戏,多阅读绘本,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发展孩子的兴趣特长,让孩子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开始,逐步训练出更好的自制力。

3. 不过多控制,给孩子自我调节的空间

父母不要过多放纵孩子,反之也不能过多控制孩子,很多父母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好孩子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孩子处于一种被控制的状态中的时候,他们就会失去很多自由做主的空间,很少有机会锻炼自我控制能力。

这样严格一板一眼的管控,不利于孩子自制力发展,不仅容易引发孩子的反叛心理,而且一旦当孩子处于一种充分自由的状态中,他反而会变本加厉的放纵自我,孩子在感到自己做主的事情上,会表现出更强的自制力。

在一些事情上,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孩子有做选择,做决定的自我空间,比如说放假了,让孩子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玩,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允许孩子有放松和尽情玩耍的空间,在这种状态下的孩子是主动的自觉的,做事情才会有高注意力和高效率,家长也可以帮助和提醒孩子养成有计划的做事习惯,学会放眼未来,享受掌控感,想培养优秀的孩子,先从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