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 孔融的故事?
孔融???
三国时期: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年),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孔融的简介?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在许昌,不满曹操雄诈,多所乖忤,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悬赏征募他的文章(《后汉书·孔融传》),誉为建安七子之首,叹为'扬(雄)、班(固)俦也'(《典论·论文》)。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申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荐祢衡疏》力荐青年才士祢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见',称赞祢衡'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盛夸他'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引经据典,反复论证,从人情友道、宰相惜贤等方面讽谕曹操解救被孙权围困的盛孝章,义不容辞;至于讽刺曹丕纳袁熙妻为妾,比喻为'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与曹公书》);嘲弄曹操远征乌桓,可以把从前'肃慎氏不贡□矢,丁零盗苏武牛羊'一并查究;反对曹操禁酒,则发怪论说'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难曹公表制酒禁书》)等;都可见文如其人,以才气取胜。所以曹丕论其文'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典论·论文》)。 孔融诗今存5首。《临终诗》抒泄忠悃孤愤之情:'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风格与无名氏古诗相近。题一作《折杨柳行》(《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亦可见当时古诗与乐府五言往往相混。其六言诗 3首叙汉末董卓作乱及曹操迁许史事,为咏史一类,而语言通俗,叙史简明。此外,《古文苑》载有孔融《杂诗》2首,但《文选》李善注引屡作李陵诗,真伪莫定。而其诗亦近无名氏古诗一类,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系入《李陵录别诗》。 孔融著述,《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辑本,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 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
孔融的故事?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 )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cù)踖( jí)。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既然已经通报上去,(他)便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我和你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李元礼: 李元礼(110—169),名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出仕之初举孝廉,后历任青州等地太守、乌桓校尉、徵度辽将军、河南尹。洛:即洛阳,东汉的首都。李元礼:即李膺。元礼是他的名字。司隶校尉:官名。清称:有清高称誉的人。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所以奕世:累世,世世代代。诣门者:上门的人乃通:才被放进去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解读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第二层 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 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世交”关系独闯李府,并说明“世交”来历。二是对陈韪反唇相讥,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 )道理:孔融十岁认亲告诉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或人的表面现象。
孔融是谁哪里人
春秋战国 孔融,鲁国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这也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早年加入讨伐董卓行列,后来为曹操办事,但因劝阻曹操攻打刘备而被处死。
三国时代的孔融
哥哥6个 孔融4个 一共是10个
孔融是怎么死的
孔融性格豪放不羁,经常做出一些蔑视礼教、离经叛道的事。他内心对大汉王朝非常忠诚,对曹操的专横跋扈非常反感。曹操攻下邺城,曹丕将袁熙的妻子甄氏抢来做了自己的老婆。孔融知道这件事后,专门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当年周武王伐纣的时候肯定将妲己抢来赐给了自己的儿子周公。曹操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孔融说的是一个什么典故,询问孔融。孔融轻松地回答说:“拿今天的事情看来,当初也应该是这样的!”把曹操气得半死。那时粮食供应紧张,为了节省粮食,曹操下了禁酒令,不让喝酒。孔融最爱喝酒,便又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大谈酒的好处,公然与曹操顶牛,曹操对孔融更加气愤。 孔融有天下重名,曹操害怕孔融的言论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便决定置孔融于死地。他暗中指使路粹上书弹劾孔融,说孔融“招合徒众,欲规不轨”,“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于是孔融被杀害,时年五十六岁。
世说新语之孔融篇
译文
孔融被捕时,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个个害怕得不行。那时孔融的两个儿子,大的九岁,小刀八岁,却像原来那样在玩琢钉的游戏,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孔融对执行逮捕任务的使者恳求说:“我希望只加罪于我本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两个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说:“父亲,你难道见到倾覆的鸟巢下面,还会有完好的卵吗?”不久,也来人把他们抓走了。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孔融是一个什么孩子?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