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语言本能》|婴儿天生会说话吗?

2022-01-20 19:00:53孕产
“婴儿是充满欢乐的小精灵,或者是无尽泪水和恼羞成怒组成的小恶魔。”相信每一位家里有孩子的父母,都会有相同的体会。他们开心时,像天使一样温暖你的心;他们生气时,像恶魔一样让人心烦。但你是否有想过,那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睡觉,吃奶,他们的小脑袋里在想些什么?或者是什么都没想?

“婴儿是充满欢乐的小精灵,或者是无尽泪水和恼羞成怒组成的小恶魔。”相信每一位家里有孩子的父母,都会有相同的体会。他们开心时,像天使一样温暖你的心;他们生气时,像恶魔一样让人心烦。但你是否有想过,那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睡觉,吃奶,他们的小脑袋里在想些什么?或者是什么都没想?在婴儿从出生到会说话的这段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婴儿的秘密生活》

婴儿天生会说话吗?他们学习说话,只是对成人语言的一种模仿吗?抑或是有其他的因素在影响着他们的语言学习?美国作家史蒂芬平克《语言本能》一书,为我们打开了一道通往婴儿语言世界的震惊之门。

《语言本能》一书,作者用较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分析了为什么语言是本能,人类的思维是否受制于语言,心语才是人类思维语言以及语法规则是如何运用的,语言本能是如何进化出来的等等。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述本书内容。作者是如何证明语言是本能的,婴儿学习语言需要哪些要素,人工智能和婴儿语言表达的区别在哪。

我们通常认为孩子语言的学习来自于对父母的模仿。从出生开始,即便婴儿不会说话,父母也会每天认真地对着他们说话,仿佛他们能听懂我们的语言似的。出生在中国的孩子,就慢慢地开始说中文,而出生在美国的孩子,开始说英文。婴儿的语言,似乎是完全依赖于环境因素。确实如此吗?

平克说,孩子天生会说话。而且语言不断的进化,迭代更新正是源于孩子自带的语言能力。

婴儿的秘密生活

追溯到语言的起始,作者摘取了一个例证,对皮钦语的研究。来自于不同地方的劳工,使用不同的语言,被迫在一起工作后,他们发展出了一种语言“皮钦语”。这是一种临时用语,缺乏一定的语法规则。但是语言学家研究发现,让一群正在学习母语的孩子放到皮钦语的环境中,经过很短的时间,他们能让这种没有语法规则的语言变成完整系统的语言。皮钦语最终演化成了“克里奥尔语”。另外,聋哑人的手语也是同样道理。孩子能让毫无规则的手语,逐渐变得有序,而不只是简单地对父母的模仿。那些从小就开始学习手语的孩子,比成年后才开始学习手语的成年人,使用手语更为流畅。由此可见,婴儿学习语言,并不只是简单地对父母语言的重复,他们能加入自己的理解,并创新。

作者还发现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疾病“布罗卡失语症”,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缺乏语言能力,但在其他方面却毫无问题,认字阅读理解能力都不受语言的影响。这也从生理上论证了人类大脑中存在着一个专门负责语言的区域。所有的婴儿都是带着语言能力降生于世的。这赋予了婴儿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语言的能力。

如果说语言是本能,是不是可以撇开环境独立存在呢?“狼孩”的故事,因为某种原因,出生的孩子被狼或者其他动物领养。他们完全与人类的语言环境隔绝,当再次被发现时,却不能学会说话,这是什么原因。如果婴儿天生会说话,为什么狼孩不会说话?

平克说,语言的本能离不开遗传和环境。儿童学会语言需要三大要素。

要素1,声音环境。很多流传关于“野孩”的故事,或者那些被动物养大的孩子,或者被父母狠心光在阁楼里的孩子,他们完全接触不到语言。无论哪一种情况,这些孩子都变成了哑巴,而且终生如此。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先天的语法能力过于简单,单凭它自身的能力是不能学会语言的。另外,语言更为重要的一个是社交属性。人类学会说话,是为了互相交流。

要素2,母亲式语言。书中作者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对于牙牙学语的婴儿来说,当他面对着正在说话的成年人,就像面对着一个需要解码的机器。他需要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解码这份说明书。他需要不断地尝试,才能慢慢猜测出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因此婴儿学习语言需要一个互动的环境。整天对着电视的孩子,是不能学会语言的。另外一个原因,日常生活的谈话,涉及的是眼前是事情,也更容易被孩子听懂。

要素3,父母的回应与自我实践。在日常对话中,对于语法的学习,并不来自于刻意练习。孩子根据与父母的对话,来发现自己的语言是否合乎语法。科学家研究发现,无论孩子说的句子语法是否正确,父母的反应都是一样的。父母并不是很在意他们的语法是否错误。但这并没有耽误孩子学习说出拥有正确语法的句子。因此作者说道,儿童学习语法,更像是一个自然研究者而不是实验研究者,他们不是单靠记忆,而是纵身于语言的未知世界中,归纳出无限可能的语言世界背后的一般规律。

当然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不能无限期的。6岁之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也就是婴儿学习语言是有个关键期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婴儿出生后的一两年的时间里,从不会说话,到三岁时就会说出大量完整的句子。

那么你肯定会好奇,具备了天生的语言本能,再与父母的积极互动中,孩子就能学会说话。这背后有怎样的一套逻辑在支持他们表达出正确的意思的呢?

很多科学家也尝试制造出机器人,想要模仿人类的说话功能,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能成功。

2017年Facebook开发了两个会聊天的机器人,让他们互相聊天。刚开始时,他们还能说一些我们人类能听得懂话。随着他们对话的继续,机器人似乎不用人类语言了。工程师已经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他们担心机器人会演化出什么危险的技术毁灭人类,赶紧把插头拔了。当然了,后来证实,机器人并没有发明出什么技术,只是机器人说着说着就说出一些语法错误的话来。

《邵恒头条》中有一篇文章《作家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讨论了作家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职业化的写作,其实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训练出来的技能。随着Alphago打败了人类顶尖的围棋选手,那在写作上,有没有可能机器人也能通过适当的训练,代替人来写作呢?

在《语言本能》这本书中,作者给我们分析了这个问题。我们人类使用的语法,是一个典型的“离散组合系统”,即一组数量有限的离散元素(这里指的是单词)通过抽样、组合和排列,创造出一个更大的结构(这里指的是句子),而这个机构在特性上与它的构成元素完全不同。这个离散组合系统,能够让整个世界的语句浩瀚无穷。

就像婴儿学习语言,从最初开始的蹦出几个词,再到简短的短句,再到简单的句子。作者认为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包含了一部词典,它囊括了所有词语及其代表的概念,即“心理词典”,此外还包含了一套遣词造句的规则,以便传达各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心理语法”。婴儿通过与父母的互动,理解了词句的意思,在根据自己已有的心理语法来排列组合字词,从而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而人工智能机器,就像是书中提到的“字串机”,它也是简单地离散组合系统。人类可以给它设置基本的排列顺序,但是它跟人类的语言系统是有根本的区别。书中作者运用具体的英文句子来分析,得出两个道理:第一,人类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学习的是如何将字词合理地排列,而不是机械地记住前后顺序。第二,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搭配并不是以首位相接的形式连成一串的,在句子的构建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整体蓝图或者框架,为每个单词设定了具体的安放位置。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学习语言,其实是通过理解词义后再进行重新组合。而机器人则是机械地凭借已经出现过的字词句进行重新组合,是无法实现创新的。

人类的语言本能,像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它看似简单,却又非常神奇。它让一个两三岁的婴儿能够迅速学会表达自己,在学龄前能毫无障碍地交流沟通。这也为我们人类的延续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语言本能》为我们非常系统地讲解了语言的运行机制,也提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读完,你会对自己的语言有更深的了解。

视频来源:《婴儿的秘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