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幼儿园放学后,家长第1句这样问,孩子未来更优秀

2021-12-19 22:17:41孕产
文 | 小步在家早教来自清华、斯坦福,全球735万家庭的选择,每天十分钟,养出聪明宝宝前几天我们发了一篇文章《毁掉1个孩子,晚点接他放学就够了!》,有家长留言:其实,接孩子放学路上,很多家长都会问:“今天表现好不好?”“在幼儿园吃没吃饱?”“有没有小朋友打你、欺负你?

文 | 小步在家早教

来自清华、斯坦福,全球735万家庭的选择,每天十分钟,养出聪明宝宝

前几天我们发了一篇文章《毁掉1个孩子,晚点接他放学就够了!》,有家长留言:

其实,接孩子放学路上,很多家长都会问:

“今天表现好不好?”

“在幼儿园吃没吃饱?”

“有没有小朋友打你、欺负你?”

……

家长想趁着放学路上多了解点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但现实往往是让孩子避着家长,更不愿交流了。

问题出在哪儿?

其实,就在接到孩子后问的第1句话上。

关心孩子没有错,如何提问却是个技术活。好问题帮大忙,坏问题却会帮倒忙!

图源:《再见,我们的幼儿园》



接孩子第1句话说不对会有什么影响?

加剧孩子的入园焦虑

前几天朋友跟我打电话说:

“我家这个今年刚入园,我怕她在幼儿园不适应,每天接孩子放学,都会问一问‘今天在幼儿园拉粑粑了吗?’,结果半个月下来,孩子都没在幼儿园拉过粑粑,天天憋着,现在便秘特别严重,愁死人了。”

孩子刚入园时,很多家长就盯着孩子“吃喝拉撒”的问题:在幼儿园睡午觉了吗?拉粑粑了吗?今天吃饱了吗?……

有些孩子有入园焦虑——本来在家能规律如厕,去幼儿园就憋着;不愿意吃午饭、不睡午觉等。

这个时候家长再“过度”地关心,这些问题会更严重,持续时间就更长。

有数据显示:

80%的孩子都会有程度不同的入园焦虑。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感到紧张、恐惧,他们掌控不了新的环境,只能掌控自己的“身体”了。

所以接孩子放学,别上来就“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哪壶不开提哪壶,添乱似的加剧孩子入园焦虑。

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偏见

茜茜入园没几天,茜茜妈却炸了。

接孩子放学时,她发现茜茜腿上破了皮,一问才知道是玩滑梯时磕的。

茜茜妈当时火“噌”一下就上来了,直接当着孩子面质问老师:“你们怎么看孩子的,腿都磕破了没看见吗?这么不负责任,我看你们幼儿园迟早得关门!”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的家长对老师不信任,一看到孩子就开口问:

“衣服怎么湿了?你们老师都没发现吗?”

“中午你摔了老师都没过来扶你。这老师是不是对你不好?”

……

这么问孩子,容易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偏见,因为你在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我在幼儿园的问题都是老师的问题!

时间一长,孩子就学会了抱怨和推卸责任:水杯丢了是老师没看住;手工没完成是老师没提醒……

越是抱怨、指责老师,孩子越会觉得是别人的错,和自己没有关系。

家长就算对老师有万般意见,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可以私下和老师提出来,通过沟通去共同解决问题。

当然,也要让孩子明白老师不一定就是“权威”,什么都要听老师的,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伤害时,也要勇敢地说出来。

把孩子变成“受害者”

很多家长第一句话都喜欢问:“今天有没有被欺负?”

这其实是在暗示孩子:有人会欺负我。

时间一长,通过家长的语言暗示,孩子可能会格外注意或寻找“欺负”自己的人,而孩子害怕的目光,会让别的小朋友更有欺负他的想法。

墨菲定律指出,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一旦这样恶性循环,孩子就有可能变成“受害者”,总害怕自己被欺负。长此以往,孩子不愿意去上学,可能还会产生社交恐惧、行为退缩等后果。

作为家长,总问孩子这些负面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只记得负面情绪,未来也很难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


接孩子放学,第1句话应该怎么说?

知道了第1句话多重要,那究竟怎么说才正确呢?

今天有什么好玩的事吗?

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如何度过的,多问些“有趣、好玩”这样正面的问题。孩子会被积极的情绪感染,更愿意跟你分享幼儿园的事。

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从一所学校的3个班里随机选择了一部分孩子名单,然后交给了校长和老师,并告诉他们这些孩子很聪明。

因为得到了教授“这几个学生智商高”的信息,于是老师就开始对这几个学生,时不时地给予更多的提问、辅导和表扬,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好评和期望。

过了一段时间,罗森塔尔又来到了那个学校,那几个被他选出来的学生真的成了班上的佼佼者。

这个实验证明: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可能改变他的未来发展。

今天学到了什么,能教教我吗?

如果只是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老师教了什么”,孩子会觉得是在检查学习情况,天然地抗拒回答。

但跟孩子说“能教教妈妈吗?” “能让我学学吗?”,孩子就很乐意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我们,心里可能还会感叹:“啊,原来妈妈这个都不会!我可以教她啦。”

我们希望孩子对学校的印象是:我能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我可以帮助别人,我是个有用的人……

让孩子“教”别人,孩子会变得更积极。

所以当我们对孩子表现出想从他那里学习的想法时,就更能激发孩子求知和探索欲望,对学习知识和帮助他人更有向上的动力。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孩子在幼儿园肯定也会遇到各种问题,类似“别的小朋友抢我玩具怎么办”“我不想跟谁谁玩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听孩子的这些烦恼,及时沟通,正确引导。让孩子知道我们的态度: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家长不插手;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会一直在这里。


多给孩子鼓励和拥抱

有研究表明:每天放学,是孩子思维最活跃、最兴奋的阶段,孩子期待着与家人说一天的生活感受,期待着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认可、鼓励与支持。

有一部感人的泰国短片。

小女孩Ju平时一直陪妈妈在菜市场卖菜,她看隔壁豆芽卖得好,于是就问妈妈:“我们可以种来卖吗?”

妈妈的回答是:“我们试试。”

由于缺乏种植的经验,在第一次试水后,豆芽全部枯死,但即使如此,妈妈仍然满脸笑意地说:“没关系,我们再试试。”

于是,妈妈找来了种植豆芽的书,按照书中的方法跟女儿再次尝试,结果发现还是失败了。

当她们再次尝试时,小女孩担心地再问:“它会成功吗?”

妈妈仍然是那句话:“我们试试!”

豆芽终于长了出来,母女俩兴奋不已。

父母的一句话看似简单,但是在孩子心里,这让他们感到自己被关注和重视,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当孩子向你倾诉时,请当一个认真的聆听者;

当孩子不愿表达时,请当一个耐心的引导者;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请当一个智慧的决策者。

当然,看到孩子时,除了第1句话,更不要忘记来个拥抱,拥抱会让孩子忘记所有不愉快,感受爸爸妈妈陪在身边的温暖,变得更勇敢。

《小欢喜》里说:“孩子把最美好的一部分给了你,其实你是更大的收获者。”

我们不仅要成为最大的收获者,也要成为孩子未来成长的领路人。

孩子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长大,正确地引导孩子,不妨从孩子幼儿园放学的第1句话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