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母亲越来越严厉,父亲“沦为玩伴”:怎么教孩子,还是正确的?

2021-12-18 20:32:10孕产
01相信我们很多人逐渐察觉到,父亲和母亲这两种身份,在家庭中的地位有着微妙的变化:“一直都是‘爸,我妈呢’,好像从来没说过,‘妈,我爸呢’”“你问问你妈行不行吧,爸爸也说了不算。”“家里地位排行,妈妈>妹妹>哥哥>crash(金毛)>爸爸”...你的家庭是不是妈妈的“地位”最高?
01

相信我们很多人逐渐察觉到,父亲和母亲这两种身份,在家庭中的地位有着微妙的变化:

“一直都是‘爸,我妈呢’,好像从来没说过,‘妈,我爸呢’”

“你问问你妈行不行吧,爸爸也说了不算。”

“家里地位排行,妈妈>妹妹>哥哥>crash(金毛)>爸爸”...

你的家庭是不是妈妈的“地位”最高?是不是家庭的大事都要通过妈妈做主?妈妈是不是比爸爸更加严厉?

现在社会,为什么逐渐从“严父慈母”向“严母慈父”过渡了呢?

一般来说,家长的教养方式有三个类型:

专制型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最为严格,保证孩子不走弯路的同时,却牺牲了孩子的独立性。

宽容型父母则管教最为松散,任由子女的天性发展。

权威型父母则处于中间类型,软硬兼施,培养孩子天性的同时也不放弃自己的控制。

“专制型父母”更契合中国当下教育现实,即虎爸/虎妈型管教模式是一种主流形态。

02 为什么我们会向严母慈父过渡?

随着社会的变迁,“男尊女卑”的历史现实正在日益被消解。

在社会身份的改变和接受更长年限的教育的催变下,女性在子女养育方面习得更多知识和经验,对孩子的信心、教育期望以及家校责任分配让其相较于父亲更为严格的管教子女。

再加上母性的一些先决条件,母亲在教育上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掌握孩子教育的话语权。

生活照料和子女教育往往是同时进行,对儿童的品格、习惯和性格的训练就渗透在这些生活细节当中。

母亲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充当“管教者”的角色,对子女的行为进行训练、规范和约束。

现代父亲则从“管教者”的角色中退出,转变为孩子的“玩伴”, 彼此在游戏玩耍中分享快乐并建立亲密关系。

03“严父慈母”和“严母慈父”哪一种更为可取?

学者通过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初中阶段调查的数据分析报告称:当下中国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严母慈父”的时代。

但究竟是选择哪一种教育方式更为可取呢?

首先,不管哪种教育方式都有可取之处,但教育中的“严厉”程度要适当。

心理咨询师 Nina W. Brown在《自私的父母》一书中,提到了“自恋幻觉“的概念:即我做了1,你就必须做2,否则我会做3,3往往表现为威胁手段。

过度严厉的教育很有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的恶性循环,总会迎来触底反弹的一天。这种情况父母往往会得到一个事与愿违的结果:握紧的沙,却流逝得越快。

ps:“我都是为了你好”,几乎成了中国父母的口头禅,这句简单粗暴的话背后却是两个极大的误区:

1.父母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有着过度的自信心 。

2.同理心的丢失,忽略孩子作为个体存在的人,同样需要被理解和被尊重。

其次,父母双方参与孩子的教育,特别是父亲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正是当代家庭教育现代化转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目前孩子教育的理想状态,即“父亲给了孩子一个底线,母亲给了孩子一个高度”。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但据《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显示:在我国,超过55%的家庭,妈妈是教育孩子的主力;而爸爸承担这一责任的比例仅有12.6%。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参与发挥着母亲无法替代的作用。

父亲更多的陪伴和鼓励、参与意识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行为表现都具有无形的正向促进作用。

家庭中母亲和父亲,谁严格谁慈爱并不是孩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爸爸和妈妈,严格和慈爱,都存在并皆保持并重才是重要的因素。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与尊重中健康成长。

❤为你推荐更多测试:

心理测试:你觉得哪张图片最寂寞,看你的孤独感有多深

心理测试:你喜欢哪一个手镯,测测你现在适不适合步入婚姻

❤为你推荐更多好文:

郑爽频频被骂,瘦到脱相也不敢吃东西:自卑的人活得有多痛苦?

韩国艺人崔雪莉自杀死亡:每一句“我很好”背后都藏着“救救我”

想要了解更多专业、好玩、实用的心理学知识,欢迎右上角点击【关注】,【泛心理课堂】专注为您推送心理学精选内容哦!

↓↓↓点击“了解更多”,获取更多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