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奶是娘,还是有摸便是娘?这么说太对不起娃他妈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奶便是娘,还是有摸便是娘?
我相信看完这个实验,大家心里就会有一个答案。
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和他的助理,隔离喂养了一只刚出生的小猴子。
他们给小猴子做了两个假母亲:一个是铁丝做的假母猴,身上挂一个橡皮乳房,里面存着奶水,象征着一个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喂奶妈妈”;另一个是用绒布做的假母猴,象征着一个柔软、可以抚摸的“温暖妈妈”。
按道理来说,谁给小猴子喝的,小猴子应该就应该围着谁转!
然而事情并不是这样发展的:刚开始时小猴子的确是围着“喂奶妈妈”,但没过几天,小猴子明显与“温暖妈妈”更加亲密,大多数时候都是围绕在“温暖妈妈”的身边,只在饥饿的时候才会靠近“喂奶妈妈”。甚至在遇到危险感到害怕的时候,也是跑过去紧紧抱着“温暖妈妈”。
虽然实验对象是小猴子,但心理学家认为,实验结论也适用于人类宝宝:比起奶水,肢体的接触更能满足宝宝的需要和安全感。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心里一定有答案了,抚摸其实会让宝宝与家人更加亲密!
所以父母仅仅停留在给宝宝“吃饱吃好”阶段是不够的。
在宝宝0-3岁时,家人或医护人员用手对宝宝肌肤进行有规律的抚摸,可以刺激皮肤上面的的感受器,进而传递给大脑神经中枢,促进神经发育。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抚触”。
我们来细数一下给宝宝定期做抚触的好处:
● 妈妈的手触摸宝宝的皮肤时,会给宝宝皮肤一定的刺激,可以促进宝宝末梢神经的发育和感知觉的发育。
加深宝宝的睡眠深度和睡眠时间,研究发现,定期抚触的宝宝平均每天可以多睡约1个小时,让宝宝从“睡渣”变“睡神”~
● 定期抚触的宝宝消化更好,宝宝腹部的抚触可以刺激宝宝肠胃蠕动,帮助宝宝消化。
● 如果宝宝是早产儿,做抚触可以促进早产儿身体的恢复
● 抚触会让宝宝更加放松和安心,给予宝宝无限的安全感.
● 抚触能促进宝宝和妈妈情感的交流,对宝宝的神经系统有一个良性的刺激,“爱的抱抱”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 心理研究学也表明,小时候有过抚触经历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很少出现攻击别人的行为,会更加合群和喜欢帮助别人.
是不是发现原来抚触还可以这么有趣和神奇~
宝宝抚触这样做
首先,准备工作要做到位:
小贴士
✔ 确保在温度适宜的房间中做抚触,保证不被打扰,最好在宝宝沐浴后或者给他穿衣服时进行,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
✔ 准备好纸尿裤、替换衣物、婴儿润肤油等。
✔ 将双手指甲修平、清洗干净,也不要戴任何首饰(戒指、手链等),以免伤害到宝宝。
准备好之后,就可以开始给宝宝做抚触了,在抚触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与宝宝交流~
抚触动作,每个重复3~5遍哦
1.从宝宝面部开始做起,从眉毛轻抚到太阳穴,再从眉毛沿着鼻子两侧轻抚,最后从宝宝嘴角抚向耳垂处,像在宝宝脸上画一个笑脸~
2.从腹部抚向肩部,记得避开宝宝乳头
3.轻抚腹部,有助于宝宝排便哦~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可以用手在宝宝腹部画“I”"L""U",表达满满爱意。 (在做动作的时候,注意要避开宝宝的脐部)
4.旋转按摩宝宝的小胳膊,手法一定要轻柔
5.轻轻打开宝宝的小手,在手掌心轻抚画圈
6.紧接着一根一根轻捏按摩宝宝的手指~
7.两只胳膊和小手的抚触动作是一样的哦~
8.接下来轻轻按摩宝宝的大长腿~
9.紧接着在宝宝的脚掌心画圈
10.宝宝的脚趾也要一根一根轻捏按摩
11.不要忘了宝宝的另一只腿和小脚哦~
12.最后给宝宝轻轻翻个身,做一个背部按摩,注意保护好宝宝的脖颈
这样一套操作下来,就为宝宝完成了一次简单的抚触了~
做抚触的时间大概为5~15分钟,每天3次,如果孩子哭闹,可以先暂停抚触,找合适的机会再继续哦。
在这篇文章中大家主要了解了定期做抚触的好处和方法。
其实,在陪伴宝宝长大这件事上,抚触只是其中的一小环。
文章开头讲“有摸便是娘”,爸妈能带给宝宝安全感的不只是抚触,还有你们与宝宝的沟通、给宝宝的陪伴,这些对宝宝正常成长发育和自信、坚强等性格的养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换句话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宝宝受到影响,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最后,祝天下宝宝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 妈妈:“快说对不起”,孩子低头不语,一句对不起那么难说出口吗
- 对不起宝宝,爸爸妈妈真是菜鸟一个。
- 对不起,亲爱的女儿,是妈妈错了!妈妈永远爱你
- 对不起,妈妈,我们跟别人不一样
- 对不起,妈,我生病了!三个真实故事,父母记得转给孩子……
- 对不起,老师不可能太温柔
- 6岁儿子在产房外独守母亲:对不起,妈妈也曾经是个怕黑的小女孩
- “妈妈,对不起,退钱!”孩子的话,让在场的大人都红了眼
- “妈,你为什么就是不道歉?”多少孩子,在等父母一句“对不起”
- 为什么别人说“对不起”之后,我一定要说“没关系”?
-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经常对孩子说对不起呢?这样好吗?
- 孩子如何真正学会说“对不起,没关系”?
- 孩子对不起,老师真的没办法对你太温柔(家长转给孩子)
- 孩子,你犯了错,不是只说“对不起”就可以了……(深度好文)
- 宝宝对不起,等外婆好点了妈妈就去接你
- 放下父母的身份,给孩子说声对不起,将带来别样的亲子关系
- 教会孩子说“没关系”比“对不起”更重要
- 爸爸妈妈对不起,我不是你们心中的好孩子
- 聪明的家长,应教孩子学会说“对不起”,不让孩子做傲娇宝宝
- 逼孩子说“对不起”,多少父母还在做自以为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