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5岁孩子“不哭不闹不纠缠”的独立入睡经历,妈妈做对了什么?

2020-01-23 10:52:04孕产
陪孩子睡觉是很多妈妈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从共睡到分床睡,再到分房睡,从拍着睡到陪着睡,再到孩子自己睡,这也是见证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我就是“陪睡”妈妈中的一员,从孩子出生开始陪他睡到了5岁。

陪孩子睡觉是很多妈妈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从共睡到分床睡,再到分房睡,从拍着睡到陪着睡,再到孩子自己睡,这也是见证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

我就是“陪睡”妈妈中的一员,从孩子出生开始陪他睡到了5岁。在4岁之前,我还是很享受这段晚间的亲子时光的,但是4岁以后,我开启了自己的学习计划,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晚上陪孩子睡觉花掉的时间,让我有些心疼和焦虑。

每天晚上,给孩子讲完故事,我就关灯等他睡着。我心里一边牵挂着没有做完的家务、没有看完的书、没有写完的总结、每天的健身计划,一边侧耳倾听他的呼吸,只等他发出“均匀悠长的呼吸”,证明他已经睡踏实了就马上起身行动。

有时候,熬了一个小时孩子还没有睡踏实,我一起身,他就问我去干吗,我只好继续躺下,反复很多次后我失去耐心,常常会抱怨和指责他。还有的时候,我自己熬不住睡着了,耽误了自己的计划和安排,第二天起来心情不好,也会忍不住对孩子发火。

这些经历,相信“陪睡”的妈妈都能感同身受。

我也曾尝试让他自己睡觉,结果是:只要我不睡他就不睡。我九点钟把他送上床,到十点钟时他还在问我“妈妈,你什么时候睡呀?”甚至跑到客厅沙发上等着我。我担心他睡眠不足,最后只好妥协,继续陪他睡。

我也曾跟孩子“讲道理”:“你已经五岁了,应该自己睡了!”或者“你是男孩子,必须得独立!”甚至是“你看别人家的孩子都自己睡了,你也应该自己睡!”结果孩子马上就会反问我“为什么”。有个笑话里妈妈跟孩子说,长大了不能和妈妈睡觉,要自己睡觉,孩子就质问妈妈:爸爸都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和妈妈一起睡觉?虽然我的孩子没有提出这么理智的质疑,但也问得我无力招架:

为什么我应该自己睡觉呢?

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睡了。

为什么长大了应该自己睡呢?

因为……专家这么说的……

为什么专家这么说呢?

因为……他们说……这样对孩子身心更健康……

为什么这样做对孩子身心更健康呢?

我发现我无法给孩子一个清晰可信的答案,甚至我自己也暗自质疑:为什么孩子不能独立入睡身心就不健康呢?

也许这些也是你的烦恼和困惑。

今年8月,在孩子5岁以后,我们启动了“独立入睡”的项目,项目进行得异常顺利!孩子全程没有哭闹,也没有反复和纠缠,我们非常平静地完成了一次“小别离”。一个多月过去,孩子已经习惯了自己入睡,洗完澡他在床上看一会书,就自己关灯睡觉了。

我终于不用再陪孩子睡觉了,“孩子睡了以后的世界”又多出了60分钟,真是令人激动。

那么这一次,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认清需求,确认原因

这一切都是从我意识到“让孩子独立入睡其实是我自己的需求”开始的。

你可能要问,为什么是自己的需求呢?难道让孩子独立入睡不是为了孩子好吗?

在孩子独立入睡这件事上,常见的观点认为孩子独立入睡有诸多好处,比如有助于个体的独立性成长、有助于建立性别意识等,还有很多指导和训练方法会告诉你几岁应该分床睡、几岁应该分房睡。如果我们认同了这样的观点,一旦没有按要求做到,我们就会产生焦虑。

所以,我们以为这样做是“为孩子好”,其实背后还是“为了自己好”。因为我们认同的某种育儿理念和观点推崇了这种做法,我们会觉得“只要我们照着去做了,就是做对了”,这样就会减少我们的育儿焦虑。

那么我们怎么看清这件事是我们自己的需求呢?

在父母效能训练中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用“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好处”的问题去追问自己,帮你找到真实的需求。

当你问自己:

为什么要让孩子独立入睡呢?(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好处?)

因为他独立入睡不需要我陪着,我晚上就会有更多的时间。

你会立刻发现你真正的需求:想要更多的时间。

如果你追问自己都得不到清晰的答案,那很可能就像以前的我一样,无法面对孩子的质疑了。

即使明确了自己的需求,我们还可能会陷入另一个误区:我们会把“我想要”的需求包装成“你应该”的要求,然后强加给孩子,也就是说,我们给孩子提出的很多要求其实是我们自己的需求。这也是P.E.T.父母效能训练给父母的一个重要启示。

我以前要求孩子“你应该自己睡觉”、“你必须独立”,背后其实是我自己的需求“我要更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孩子感受到的铺面而来的压力,他立刻就会反抗,提出质疑。

相反,如果你把自己的需求真实地告诉孩子,沟通效果反而会更好,我们这次“独立入睡”项目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此。

认清自己的需求,也是认清问题的一个过程。问题越清楚,需求越明确,我们的焦虑就会减少许多。

接下来,我们要确认一下孩子不愿独自睡的原因。

排除掉生理原因,孩子不愿意独立入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习惯性的依赖,二是因为害怕和恐惧,三是两者皆有。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来了解孩子不愿意独自睡的原因。

根据我平时对孩子睡眠状况的观察,我可以确认他不愿独自睡觉的原因是习惯性依赖。因为他只要睡着了,基本上就可以一觉到天亮,很少有梦中惊醒哭喊的情况。就算有时候夜里醒来,只要摸一下我还在身边,就继续睡了。而我问他为什么不自己睡觉时,他给我的回答都是“喜欢和妈妈睡”。

今年暑假我们出去旅行时,白天玩得疯,晚上回酒店也晚,有两个晚上,我因为要洗衣服没有陪他睡,他熬了没几分钟自己就睡着了。

所以这个时候,孩子其实已经准备好要在睡觉这件事上与我进行“分离”了。

提前预告,引发期待

在我们启动“独立入睡”项目的前几个月,我经常会和他讨论“当他5岁了会是什么样子的”这个话题。我会跟他说:“5岁时你会掌握一些新本领,比如自己睡觉。”他听着很是向往,充满了期待。那段时间,要是跟人聊天,别人问他几岁了,他就会很骄傲地说:“我快要5岁了,我5岁了就会自己睡觉了!”不过他还是没有勇气尝试,我也没有勉强他。

暑假旅行回来后,我会经常跟他讲在酒店的两个晚上他自己睡觉的经历,以此来鼓励他,这让他感觉自己还是挺厉害的,而且自己睡觉这件事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台湾的叙事心理学家黄锦敦说:“美好的故事若能一再叙说,也会日渐丰厚,并能支撑起孩子生命的美好样貌。”在这里,我提前给孩子的预告就是把他5岁的样子描绘成一个“美好的故事”,他自己就会渴望成为那个故事里的主角,认为做这件事“很酷”。当他做成功后,将对他建立自信产生巨大的影响。

表达需求,真诚沟通

有了前面的这些铺垫,接下来就需要找把我们的需求传达给孩子了。

旅行回来后,我参加了一个线上课,每天要打卡交作业,晚上时间很是紧迫。有一天晚上睡觉时,我跟他说:“有件事我想得到你的帮助和支持。我的作业没有完成,我得尽快去写作业,然后才能早点睡觉。”

他问我:“为什么你要写作业?”

我解释给他听:“因为老师给我留了作业,如果我不完成,就不能继续上课,不能和同学们一起进步了。”

他有点为我担忧,想了想说:“那等你我睡着了你再去做作业吧。”

我说:“那样时间不够,我做完作业会很晚,我希望能早点睡觉,不然第二天起床我也没精神,身体不好容易生病。”

他想了一会儿说:“那你去写作业吧,但是你要把门开着。”

我很是惊喜,于是很认真地对他说:“谢谢你能支持我,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一定会按时完成作业的!”

我给了他一个拥抱,他亲了我一下说:“祝你写作业愉快!”然后就自己躺下了。

我在客厅写作业,他能看到客厅的灯亮着,也很安心,很快就睡着了。

你可以看到,在这次沟通中,我是直接表达我的困境和感受的。开放性沟通的要求就是用清晰、易懂、且直击要点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给孩子提要求。改变的决定权在孩子这里,由他自己做出决定。

托马斯·戈登博士在父母效能训练中提醒我们,词语“我想要”往往表达的并不是真正的需求,沟通时不要认为说出“我想要”就是在说我们的需求。举例来说,父母对孩子说“我想要你自己睡觉”,这看起来是在说“我想要”,但并不是在表达我们自己的需求,而是在限定孩子的行为。“我想去洗衣服,不能陪你睡觉”表达的才是自己的需求。

当父母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让孩子站在协助者的位置来决定是否提供帮助。孩子最终决定“选择这样做”与接受“应该这样做”的感受和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及时鼓励,表达感谢

第二天早上起床,我真诚地跟他道谢:“因为我昨天晚不用陪你睡觉,我有了更多时间做作业,我没有熬夜就完成了作业,晚上我也睡得很好,今天精神特别棒!”他听了之后十分得意,这让他感觉他做了一件给我很大帮助的事情,他很了不起。

给予孩子鼓励,要善用描述性赞扬的话语。我并没有给孩子说“你真棒”、“你很厉害”,因为这些话并不能让他真的有这种感觉。相反的,当我把我的感受描述出来,描述越具体,他就会感受到越多的信心。

因为有了这样的鼓励,他也会坚信自己的选择会帮助到我。第二天晚上,当他得知我每天都有作业时,他有点失望,但也没有提出要我陪着睡,还是自己睡觉的。到第三天,我们完成睡前仪式后,他主动催我:“你快去写作业,不然要熬夜了。”

这就是“我选择这样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建立仪式,赋予意义

积极心理学提倡仪式感,这会为日常生活赋予特别的意义。

除了故事、拥抱、亲吻的睡前仪式外,我还将“独立入睡”赋予了更高的意义,作为他成长的里程碑。

在他自己入睡的第四天,我买了一张宜家的儿童床,替换了他原来的婴儿床,宣布他已经长大,要告别婴儿床了。他非常激动,晚上迫不及待地睡到了小床上,入睡很顺利。现在家里来客人,他很自豪地跟人介绍他的小床:“这是我自己的床,我自己睡觉的地方!”


回顾我们这次“独立入睡”的成功经验:首先是我意识到独立入睡是我自己的需求“要在晚上有更多自己的时间”,然后确认了他不肯独自睡觉的原因是习惯性依赖;最后我和孩子进行了真诚的沟通:我向他开放自我,表达了我的真实需求,让他了解了我的现状,由他自己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