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够娃娃哭一上午的幼儿园“痛点”,怎么1分钟解决?

2020-01-22 08:26:03孕产
“哇哇哇哇”“呜呜呜呜”两个娃娃哭作一团,幼儿园老师小张一脸愁容。我进去直接像两个娃娃一样坐地上。“宝贝,你为什么哭”小哇:“我堆的城堡,全被他推翻了……”“宝贝,你为什么要推翻他的城堡”小呜:“我是拆迁队的!”我差点笑出来。

“哇哇哇哇”

“呜呜呜呜”

两个娃娃哭作一团,幼儿园老师小张一脸愁容。

我进去直接像两个娃娃一样坐地上。

“宝贝,你为什么哭”

小哇:“我堆的城堡,全被他推翻了……”

“宝贝,你为什么要推翻他的城堡”

小呜:“我是拆迁队的!”

我差点笑出来。

“我是管拆迁队的,我手下有好多拆迁队呢”

小呜瞪大了眼睛:“噢”

“那,我问你,你有没有提前通知人家要拆迁”

小呜:“没有”

“一般拆迁都要几天前就通知的,你这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我公司里,会受到惩罚的!”

听到这里,两个孩子都已经不哭了,瞪大眼睛听我说。

“那,我们把他的城堡重新装上吧”

……

上述“两娃相争”事件,是心理学专家王纪琼亲历的。为给“超级喜糖”中的新晋妈妈解疑释惑,喜姑娘呈上本篇专访,让王纪琼院长带你聆听孩子内心,为你避开育儿的一些话语坑、心理坑。

著名心理学专家王纪琼

沟通很用劲的“沟”,可是却完全不“通”

沟通,分两个部分,“沟”和“通”,但很多人把劲儿用到沟里了。

“都沟生气了,还没通呢”,王纪琼教授说,和孩子沟通更需要耐心,讲究科学,讲究方法。

现场案例一:

坐不住凳子,屁股乱扭,怎么破?

在幼儿园或上小学时,有的孩子坐凳子上不老实,屁股来回扭。老师、家长往往会从规则上限制他,给他提要求,但孩子一下子接受不了。

纪琼院长的建议:无法立刻纠正的习惯,需要在生活中创造训练机会,让他把能力锻炼出来后,迁移到学习过程中。

先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坐好,从吃饭纠正坐姿更容易一些。吃饭的时候,保持什么坐姿,玩的时候,用什么状态,保持专注。

很多孩子不是不愿做好,而是老师、家长没有教给他这样的技能,或者没有做好示范。

现场案例二:

解决孩子的问题,大人先找准位置

老师、家长要做好角色对位,比如开篇事件里的“拆迁队长”。

大人要给一些合理化建议。孩子说自己是拆迁队的,拆除另一个小朋友的积木“违法建筑”。

大人就可以建议:我们先把人家的房子重新建起来,回头儿再去拆。然后和孩子一起完成重建。在堆积木的过程中,大人能够体验到孩子的体验。

纪琼院长说,这个事件的处理,其实分上述三步:一、找准定位,二、合理建议,三、一起完成。

游戏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

很多时候,说教,适合中小学生。暴力,则只能暂时解决问题。对于幼儿,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是游戏,这里面也有三项注意:

一、要给孩子做一些有角色感的游戏,让他扮演一定的角色。

二、让他感受角色所带来的情绪,这样能强化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这种情绪。

三、选择既要有合作,又有竞争的这种游戏,能让大家相互配合,同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0-3岁,是动作思维,3-6岁,是形象思维,6岁以上,是抽象思维。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当你掌握了成长的规律,就会科学理解孩子的行为。

大人都是逻辑思维,我们可以想象一个“逻辑思维”特别强的人,如果不学习、调整、改变,怎么去跟一个“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强的孩子进行沟通?

规则起床文化、睡觉文化,生活需要一步一步来

规则和秩序,必须由家长来完成。

纪琼院长举例说,叫孩子起床这样的小事,也需要科学的流程。

孩子早上起不来床,为什么?因为家里没有“起床的文化”。同样,晚上睡觉也需要“睡觉的文化”。

王纪琼教授说起自己叫孩子起床的经历——

早上6:20,第一次喊他。

这个时候,有些家长可能有完全不同两个极端:一、强硬派,必须起床,现在喊你立刻起来。二、温柔派,“起来吧,乖乖起来,爸爸妈妈抱抱”。这两种效果可能都不太好。那么怎么办呢?

王院长说,第一次喊,一定要给他喊醒,他即便不睁眼,但必须有意识。然后,温和而坚定地告诉他,“爸爸,先洗漱了,5分钟,我洗漱完毕后,回来喊你,你必须起床”。要温和,也要坚定。越坚定,他起床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必须要强调的是“温和而坚定”。面对很多孩子的问题,家长多是温和有余,坚定不足。

疑问家里的乖宝宝,为什么在外犯大错?

家长天天讨论“怎么管孩子”“孩子任性不听话”等话题。但是,有没有想过,任性的或许是家长。从孩子的角度看,“我妈事儿咋这么多”。

力是相互的,感受有时候也是相互的。用强硬的带来的是对抗,用“温和而坚定”则效果好很多,能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因为小孩没有那么多理性的判断,所以大人要分享感受,要建立肢体语言的接触,甚至于要“试错”。

大人说的不是孩子想要的,而孩子的选择可能又不对,如果不是什么重大问题,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犯错的机会,让他体验到什么是错的,这种“试错”非常必要。

现在这个教育问题很普遍,家长不允许孩子在家里犯错,老师不允许孩子在学校犯错。于是,培养出“家里的好孩子,学校的好学生”,长大后跑到社会上犯错去。

叛逆两三岁就会有,其实任性的或许是大人

青春期叛逆,很多人都认同。但是,王纪琼院长说,“两三岁小孩都叛逆”,不喜欢叛逆这个词,其实更喜欢用“个性”这个词,来表达这种状态。

王院长说,孩子四五岁时,一次,他要到驻马店出差,就想带宝宝一起去,来一次“宝宝和爸爸闯天下”的伟大计划。

“我收拾我的东西,他收拾他的东西”,王院长的计划很完美,周五晚上到,周六周日工作两天,周日回来,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可是,却被打断了。

孩子在客厅收拾东西时,吵了起来。爷爷奶奶不让他带一个价值5元的小电扇,可是孩子很想带。

“你怎么这么倔,这个拿了没用,就是不听话”听到这个,王院长赶快把父母叫到书房。

王纪琼先问父亲:

“爸,你为啥不让他拿?”

“这个东西没用,拿它干啥”

“又不是你用,你咋知道没用”

然后,他又问母亲:

“你为啥不让他拿?”“那个东西没用,而且万一丢了咋弄。”

“最好丢了,因为他丢了以后,我可以利用一个5块钱的东西来培养孩子对自我财务的管理能力,他这种能力培养上来是最重要的,总比以后丢500、5000的东西强吧!”

很多时候,家里的“伟大计划”都是被这些小事搅黄的。

其实,很多时候是大人更任性。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叛逆、不听话、任性的状态,其实是有自己的思想了。

大人要多沟通,肢体语言先行,角色对位,通过游戏的方式,通过建设性的意见,甚至试错的方式,给孩子建议,让孩子去体验。

孩子小的时候无论犯什么错误,危害性可能都不大,所以需要让他去体验什么是错的、不好的、有伤害的,然后引导他们正确的。

警醒你是在养孩子,还是在玩孩子

一个残酷的比喻,你养过鱼吗?很多人养鱼就是把鱼放到鱼缸里,几乎不怎么管,这不叫“养鱼”叫“玩鱼”,最终结果可以想象,养鱼是个专业的技能。

当父母也一样,“很多家长都不是在养孩子,是在玩孩子”,玩儿得高兴,那就高兴,一旦出现不好的现象,就开始指责孩子。

其实,当看到孩子的一些生命现象和问题时,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应该如何去学习和进步。

给孩子选辅导班,都需要孩子参与,什么课?什么老师?不能直接命令孩子“你必须要去学什么”。

沟通的问题,对小小孩儿是这样,对大大孩儿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