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育儿心理学:0~1岁的孩子,养育重点,是预防“口欲期固结”人格

2019-12-07 22:52:04孕产
本文涉及内容:口欲期、口欲期固结、咬人01 0~1岁的“口欲期”及“口欲期固结”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称0~1岁年龄段为“口欲期”,是指在这个阶段,孩子主要通过嘴巴、唇部活动满足自己的心理欲望,探索周边世界,以及与身边的人事物形成互动。

本文涉及内容:口欲期、口欲期固结、咬人

01 0~1岁的“口欲期”及“口欲期固结”

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称0~1岁年龄段为“口欲期”,是指在这个阶段,孩子主要通过嘴巴、唇部活动满足自己的心理欲望,探索周边世界,以及与身边的人事物形成互动。

在口欲期阶段的孩子,其行为可能被家长误解:例如喜欢玩口水,见什么咬什么,吃手指...

父母认为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坏习惯”,用不恰当的方式、单纯为了阻止孩子而阻止,让孩子的“口欲”没有获得满足,孩子就会形成“口欲期固结”人格。

许多家长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的,是形而上学的,但实际上,我们要从现实生活中解释这一点并不困难。

1岁前的宝宝,处于一种完全不自立的状态,由于基本没有行动能力,所以必须依赖母亲和其他养育者生活--宝宝是那么无助。

而嘴巴是宝宝此阶段唯一能自己独立且完美控制的身体机能,宝宝进行的所有活动都以嘴部为中心

在6个月以前宝宝通过嘴巴进行吃喝、用哭、叫表达自己的情绪,而6个月龄时开始有了探索周围的需求,宝宝逐渐察觉到嘴巴的功能不仅限于此。

他开始咬母亲的乳头、抓到什么东西都塞到嘴巴里面...这些都是他认知事物、探索周围的唯一手段。

当父母盲目地阻止了孩子用嘴巴咬、喊,就阻断了他探索世界的唯一手段。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突然失去视觉,那是多么的绝望。孩子同样如此。

满足了他的口欲,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被重视的、被喜爱的,就能感觉到快乐,满足的快乐是宝宝生存下去的动力,也是发展这个阶段宝宝的信任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02 “口欲固结”人格的表现

佛洛依德认为:如果某一时期的性冲动不能顺利度过,从而停滞在那个阶段,这种停滞就叫固结。当后来遇到挫折,这个固结点可能会被激活。

当口欲固结被激活,孩子就会做出不符合年龄的行为,仿佛回到了1岁前的孩子一般。

捡垃圾吃的脏宝宝

3岁7个月大的女宝宝美晨,是所有人眼里的脏宝宝。她总是把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吃,薯片、果冻,还会挖鼻孔然后把手放到嘴巴里...

美晨的口欲敏感期被延长,导致他的注意力固定在食物上,而无法学习其他能力,例如辨别食物是否干净。

美晨的妈妈对她很冷漠,她只是单纯的为了照顾孩子而照顾孩子,满足了孩子的生存所需之后,就再没有跟孩子有什么互动,她自己也坦诚对美晨的关爱非常少。

张口就咬的“小魔王”

3岁10个月的宝宝章章,动不动就咬人,妈妈被咬的遍体鳞伤,而章章因为咬人问题,已经被幼儿园劝退,换了无数幼儿园。

实际上他的语言系统完全没问题,也就是说他完全有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但他就是选择了“咬”,而且不是为了吓唬对方,完全是下死口。

章章经常陷入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难以与外人交流,这同样是固结期人格的特点:如同1岁前的孩子,眼界所及范围只有自己所处的家庭,在与兄弟姐妹、同学、同事相处的时候,显得冷漠、无情、排斥,不懂得合作、善待。

章章的父亲,长期出差,缺少对章章的陪伴,爸爸认为章章咬人的问题“长大就好”。

成人食量的“大胃王”

1岁9个月的小帅,食量惊人,他可以不断地吃,成人的食量对他来说完全不是个事。他还会自己到厨房找吃的,即便是生的苦瓜,他也是张口就吃,毫不犹豫。

如果不给他食物,他就会不依不饶,哭闹不止,直到得到食物为止。小帅是在用口欲来寻找自己成长需要的安全感。

小帅由妈妈和保姆抚养,爸爸出差,一个多月回家一次。

手指真香

三岁的仔仔,只要手里不拿东西就会一直吃手,睡觉时同样如此。手指已经被他吃出一个肿胀的大包。

仔仔特别喜欢跟爸爸睡觉,因为跟着爸爸睡觉,可以吃手指,而妈妈则会很严厉的制止他。

仔仔的爸爸放纵他的行为,而妈妈则过于严厉压抑他的行为。

这些孩子都属于“口欲固结”人格的范畴。在一岁多的时候,儿童的行动能力逐渐发展,也是孩子学习自我控制的时期,儿童自我意志和个性第一次张扬,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经常会反抗父母,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也是我们常说的“恐怖的2岁”。

在这个时期,口欲固结的固结点非常容易被激活,例如,父母对儿童的自主行为压抑过多,孩子的心理就会退回到“口欲期”。

有的孩子甚至到十几岁还会咬手指,把手指甲啃得光秃秃的,这也是口欲固结的表现。

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童年没有得到父母充分地安抚、关心,与父母关心不好,内心充满了孤独和不安全感。

当他们遇到压力的时候,就会通过咬手指、咬人、或者不断地吃东西等不良习惯来缓解压力、自我抚慰。

03 口欲固结人格的预防和转变

帮助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固结就不复存在,口欲期人格也就无从形成。那么,怎么帮助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呢?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满足。

满足孩子的生理口欲

0~1岁的宝宝,妈妈的主要养育任务是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例如吸吮、进食、爱抚、陪伴等。

吸吮和进食,让宝宝体会到“饱”的满足,不会饥饿的不适感影响,从而产生最初的、身体上的不安全感。

而爱抚、陪伴,让孩子的世界逐渐扩展,当孩子体会到肌肤的接触同样能产生快乐和满足,他们就会将单一的口欲满足感、安全感向外蔓延发展。

满足孩子的心理口欲

对于新生儿而言,他们的心理特点是共生及全能自恋,即他们认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而世界上只有他和妈妈,同时,他是这个狭义世界的主宰。

当需求不被满足,他就会用撕心裂肺的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仿佛要用自己的力量来摧毁这个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充当起孩子的手脚延伸。当宝宝哭了,情绪不稳的时候,妈妈要赶紧过去看看孩子是不是饿了、渴了、尿湿了、不舒服了、做梦了、寂寞了...

只要妈妈及时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孩子的心理就会得到满足。

用快乐感染宝宝

妈妈要对宝宝保持愉快的心情,经常逗孩子笑,和孩子互动。

例如和宝宝换尿片的时候面露微笑,喂奶的时候温柔地抱着宝宝,多和宝宝进行眼神交流,同时多抚触宝宝。

阻止宝宝后,给予明确的可行目标

在一些年龄比较大,已经形成口欲固结人格的孩子来说,单纯阻止他们的行为会显得无济于事--无论家长怎么阻止,孩子总是消停一会就打回原形,甚至遇到家长阻止的时候大吵大闹。

其中的关键在于,许多家长只是单纯阻止了孩子的错误行为,却没有告诉孩子他可以怎么样做。

例如仔仔吃手的问题,育儿师只是用了一根红缎带,在他睡觉的时候缠绕在手上,提示自己不能吃手,同时,告诉仔仔可以用数绵羊的方式帮助入睡。

而小帅的问题,同样简单,给予小帅一个进食的规矩,用以培养其进食规律,同时让妈妈多陪伴小帅玩孩子的游戏转移安全感。

淅爸有话说:扁鹊见蔡恒公的故事早已告诉我们,预防胜于治疗,养育孩子同样如此,不管是生理上预防疾病,还是心理上预防固结,这些都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