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富,孩子们却越来越“穷”?

2019-12-06 19:52:06孕产
天价打赏女主播、高价游戏账单、裸贷、炫富、卡奴、月光族……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富,孩子们却越来越“穷”? 其实,这背后隐藏一个大问题:中国孩子缺少财商教育。通俗来说就是,没有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孩子们还没有学会用钱,就已经会浪费钱了。

天价打赏女主播、高价游戏账单、裸贷、炫富、卡奴、月光族……



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富,孩子们却越来越“穷”?

其实,这背后隐藏一个大问题:中国孩子缺少财商教育。通俗来说就是,没有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孩子们还没有学会用钱,就已经会浪费钱了。

你的金钱观

藏着孩子未来的样子


大多数父母,并不了解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甚至常常走向两个极端。

一种父母是不愿意在孩子面前谈钱,觉得孩子只需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

另一种父母天天跟孩子“哭穷”,为了省钱,让孩子尽量不要花钱,拒绝孩子所有关于“花钱”的愿望或要求。

不管是哪种父母,孩子们都是殊途同归,最终只会越来越“穷”。



2019年6月,家住奉化任先生发现自己的银行卡里少了5000多元。

原来,是自己10岁的女儿用父亲的账号和身份信息,绑定了手游,购买了数千元的游戏币。



相信大家对这类新闻并不陌生,近几年来“熊孩子”偷拿爸妈手机打赏主播、购买游戏币的事件层出不穷:

19年8月,四川内江雷女士10岁女儿打赏游戏主播,花光也有近两万积蓄;

18年4月,河南胡女士10岁儿子用父亲的丧葬钱、母亲的救命钱打赏游戏主播;

武汉10岁男孩玩游戏,短短34天充值5.8万元;

上海的孙女士发现银行卡上25万元血汗钱“不翼而飞”,原来,是13岁女儿小卞打赏给了男主播。


这些“挥金如土”的孩子们,丝毫不在意这些钱是怎么来的、做什么的,他们动一动手指就让辛辛苦苦几十年的父母,一夜回到解放前。

钱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串数字,花起来毫不心疼。



小时候能用不懂事做借口,爸爸妈妈多少还能向直播、游戏平台追回一些钱财。

可长期以往,孩子长大工作后,月光都是谢天谢地,怕就怕他们过度使用借呗、信用卡等超额消费。

这样,孩子终生都会深陷花钱、欠债、还钱的死循环中,年纪轻轻就做了金钱的奴隶,一生都在为钱打工。

这样的人生,孩子能感受到幸福吗?作为家长的你,能放心吗?



和这些“土豪”孩子完全相反的另一群孩子,别说天价打赏主播,就算是买一件新衣服、买一双新鞋,他们都会犹豫再三,算了又算。

因为他们的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哭穷。



明明家庭条件不差,但就是不满足孩子除了吃饱穿暖以外的其他愿望,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芭比娃娃、一个新书包……

有多少父母为了培养孩子“节俭”的意识,忽略了孩子弱小但又敏感的自尊心。

这些孩子的穷,往往不是在金钱上,而是在精神上。

网友们这么说:

@不吃萝卜:我从小被灌输“家里没钱,你要省着点花,你和别人不一样,人家家里条件好。”听多了,会造成自卑感,不是因为真的没钱,是那种贫穷感造成的,伴随一生。所以我现在会不自觉的敏感、畏首畏尾。

@路过的一只猫:我的家庭算是普通工薪家庭,独生子女的我从小到大父母一直在给我灌输“我家很穷,比别家穷”的观念,实际上我并不觉得家里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我没有要求父母给予我多么优越的条件,只希望他们能够给予我能够生存下去的安全感与信心,但是没有,高考填志愿宁愿放弃喜欢的专业就因为看到学费比较高。



@角落:感谢你们的养育之恩,但你们每次跟我哭穷,我都会沉默,我觉得我已经很为家里省钱了,你们还是觉得穷,说我不懂得节省。我在学校两年不愿意跟人说话,不愿意接触新朋友,我很自卑我很内向我很抑郁。

其实,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给孩子灌输“穷”的思想。

当孩子的父母总是对金钱格外的“省”,不惜牺牲掉生活品质,不顾孩子的正常需求,甚至尊严的时候,孩子就会意识到,原来自己是那样贫穷、无助,是整个家庭,乃至社会的累赘。

修己育儿

和孩子一起提高财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所以育儿先修己,改变固有思维,真正懂得花钱的父母,才能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修己:懂得花钱

说起“会花钱”,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那一定要家里有钱才可以。

其实未必,对有限的金钱进行最合理的支出才是“会花钱”的关键。

大家的家庭条件有好有坏,即使家里物质条件不那么优越,但父母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也能从中受益,会更加自信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曾经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因为经济危机,爸爸妈妈、姐姐全部失业在家,如果不是美国卫生局考虑到人权问题,他们连水都没得喝。

一天放学回家后,妹妹说学校让他们从家里带一样东西去学校,捐给贫苦地区的孩子。妈妈立马就炸了,囔囔道:“捐什么捐,我们就是贫困……”

外婆立马制止了妈妈,并找出了家里最后一瓶糖,系上蝴蝶结,让妹妹带到了学校。

很多年后,已经是好几家酒店老板的妹妹,说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外婆。

因为外婆让她觉得自己“不穷”,不是需要“捐赠”的对象,让她有底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会花钱”的父母,不会一味满足孩子所有的欲望,但是也绝对不会一遍遍的跟孩子重复:

“爸爸妈妈工资低,我们买不起这个!”

“你和他不一样,他们家有钱,我们家穷。”



他们会合理的满足孩子的需求,既让孩子懂得适当的克制,又让孩子明白,自己很安全,而不是经常为金钱担忧恐慌,感到自卑和自责。

“会花钱”的父母,往往更懂得节俭的重要性。

格力电器的董事长是董明珠,为了培养儿子的吃苦耐劳精神,在孩子上学期间,从来没有开车接送过,都是让儿子自己回家。她告诉儿子,家里虽然富裕,但是并不会在物质上给与他多少,一切都要靠自己。

所以她的儿子从不会浪费妈妈的“血汗钱”,还能硬气地说出:“妈妈能从零开始,我也可以。”这样有骨气的话。

育儿:教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如果说在当下金融界中有一个人最明白教育孩子们财务责任的重要性,那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首席执行官沃伦·巴菲特了。

当被问及父母在教育孩子理财时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时,这位亿万富翁说:“有时父母会等到孩子十几岁时才开始谈论理财——他们本可以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开始理财。”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幼儿园。



研究人员指出,我们大脑80%的增长发生在3岁之前。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孩子们在3到4岁之间就已经能够掌握基本的金钱概念。到7岁时,与未来财务行为相关的基本概念就会形成。

或许大多数父母已经知道教育孩子理财以及如何正确理财是多么重要,但知道和采取行动是有区别的。

那父母该采取哪些行动呢?


1. 让孩子知道金钱来之不易


孩子只有明白金钱来之不易,才会倍加珍惜。

父母可以带孩子参观自己的工作,或是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赚钱,可以通过帮邻居遛狗、扔垃圾、收集塑料瓶、寒暑假卖报等活动,来赚取零花钱。

让孩子深刻体会赚钱的艰辛,这样才能自觉的养成不乱花钱、不攀比的好习惯。


2. 帮孩子区分想要的和需要的


给孩子两个存钱罐:一个存钱罐和一个花钱罐。

每次他们收到钱(如:压岁钱、零用钱),和他们谈谈他们希望如何在储蓄和消费之间分配这笔钱。



然后让孩子列出一张购物清单,和他一起划分每一件商品,标出是想要还是需要,如一个新玩具是想要的,而一个新的背包是需要的。

优先购买需要的,买完后,如果花钱罐里的钱还有多,可以有选择性地购买想要的。


3. 引导孩子选择



家庭购物消费时,多和孩子谈谈你这样做的原因,及这样做可能产生的任何多米诺骨牌效应。

比如我们想买一台新电视,但是空调坏了,我们需要攒钱把空调修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夏天来的时候,房子里会太热。等空调修好后,我们再考虑买电视机的事情。

在孩子买一些东西时,问他们是否真的需要。

比如孩子想要一个昂贵的书包,并且非要不可,这时父母需要明确告诉孩子买这个书包带来的影响,可能是之后几个月零花钱减少、买不了其他东西……


4. 教孩子学会慷慨


慷慨并不是简单地把钱花出去,或施舍出去,而是要让孩子明白:不能每一笔钱都是为了自己个人的享乐,还需要考虑亲友,考虑需要帮助的陌生人。



比如过年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拿出一部分压岁钱给长辈买点礼物,聊表心意;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和孩子一起捐款;孩子朋友过生日,提醒孩子准备礼物等。


5. 避免两个误区


虽然尽早与孩子就理财问题多沟通是明智的,但在家里不能凡事都谈钱。尤其不要因孩子做家务就给钱,而要让他们意识到,做家务很重要,是为家庭幸福作贡献。

同样,也不需告诉孩子父母哪一方赚得多,那样会给孩子一个错误信号——赚钱多的一方对家庭贡献更大。



什么是正确的金钱观?是贪图富贵,挥金如土?还是只挣不花,做守财奴?又或者都不是?

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了答案。虽然有钱没钱都可能导致罪恶,但金钱本身并不可怕。

父母在关注孩子学术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他们的理财能力,因为这不仅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所需要的,也是让生活更美好所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