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到底越比越怂还是会激发斗志?

2019-12-05 15:26:05孕产
在你心目中,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对这个问题也会有一千个答案。之前看过“最成功妈妈”陈美龄的育儿分享,三个儿子之所以都进入斯坦福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背后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从来不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在你心目中,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人,对这个问题也会有一千个答案。

之前看过“最成功妈妈”陈美龄的育儿分享,三个儿子之所以都进入斯坦福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背后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从来不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我在美国学习生活过,很清楚美国的情况,美国的学习氛围虽然轻松,但不管学什么,参加什么活动,都有各种竞赛,课内课外,竞争无处不在。

总之,几乎每项活动,都难免和“别人家孩子”形成比较。

喜欢竞争,是美国教育的特点。有输有赢,是孩子生活的常态。

但这是一种良性的竞争,而非打压、一边倒式的盲目比较。



01

有一种伤害,叫“别人家的孩子”

之前国内一档综艺《少年说》。里面初一女孩璟颐的经历,曾引发过网友的讨论。

她站在台上,对台下的妈妈“吐槽”道:

可不可以不要总将自己和“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联盟第一”的学霸闺蜜比较;

可不可以不要总是打击自己:“你看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她会跟你做朋友呢?”

接下来,她几乎是用尽了全身力气般对妈妈发出请求:“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呢?”



然而,璟颐妈妈却没有安慰女儿,而是说出了自己这么做的理由:“我了解你的性格,你要不打击,你就有点飘。”

璟颐仍然不甘心地说道:“可你老是打击我,我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很差。”

你会发现,原来,在家长眼中无伤大雅的“比较”,在孩子心里会有这么大的触动。



前不久,一份调查报告《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9)》出炉,结果显示,孩子们最不喜欢家长说的五句话,其中之一就是: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

我相信:有多少父母喜欢拿自己和别人家孩子比较,就有多少孩子心里受过伤。

璟颐遇到的烦恼,应该也是很多人童年时的阴影: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在父母眼里都是“还不够好”,因为总有那个十项全能的“别人家孩子”在做参照,所以我们总是看上去很糟糕的样子。



难道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吗?

不是,可能璟颐妈妈的理由很有代表性:为了不让孩子骄傲,为了让孩子追求进步,她们不得不这样做。

然而,因为出发点错了,这样的“期望”反而变成了伤害孩子的利刃。


02

相对于比较,鼓励更可取

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自我效能。

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大量的研究后指出:“自我效能”指的是自己对自己能够胜任某件事情的肯定程度的估计,当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的自我效能越高,就代表他在这个领域越自信,而一个人自信的领域越多,就可以形成一个人稳定的自信性格。

换句话说,自我效能越高的人,他们更容易进行自我激励,无论是遇到困难和挑战都能积极乐观面对,并由此获得成功。



在这一点上,把三个儿子都送入斯坦福大学的陈美龄就做得很好。她结合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认为只有当孩子敢于接受真实的自己,认为自己有价值和对社会有用,这样就能成长得很好。

反之,如果孩子经常被父母拿来比较,会逐渐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什么都做不好,或者是认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自己做得足够好了才能换来父母的爱,这对孩子的成长和亲子关系的建立都是一种破坏。

著名游泳运动员傅园慧热情开朗,幽默风趣,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爱。

直到我在真人秀节目上看到傅园慧和父母的相处方式,才发现这背后的原因。

傅园慧父母一直奉行鼓励教育,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从小就告诉女儿傅园慧:“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个天才。”



这句话充满无限魔力,每当傅园慧遇到困难,只要想到这三句话,就会变得勇敢无畏。


03

如何正确的比较,让孩子独一无二?

如何正确打破“别人家孩子”的魔咒,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这里有三个方法。

1. 打造一个正面人设,让孩子形成内驱力

科技高速发展时代,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管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在未来的职场中,学会和竞争相处,胜不骄败不馁,在竞争环境中积攒经验和心智,激发出自驱力,是孩子所需要的。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



此外,校长再三叮嘱: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

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直到这时候,校长说出了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学生和老师都只是随机挑选的。


这个效应启发我们,每个人都是需要受到积极期待,多一点赞美和肯定,就能激发潜能,让更好的目标前进。

对于父母来说,我们努力给孩子打造一个“你可以做到”的积极人设,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真的做到了!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很注重培养姐姐和弟弟的“自信人设”,会鼓励姐姐多画五分钟、激励弟弟认真多坚持跑步五分钟,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来达到大目标,久而久之,两个孩子都变得喜欢接受挑战,越来越开朗。



2. 瞄准孩子的特点,进行有效地指导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独一无二的世界。”

当父母的眼光朝向别人家孩子,就很容易忽略了自己家孩子的独特。其实,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优点。



在这一点上,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母亲,令我甚为佩服。

在杜鲁门当选总统后不就,一位记者去杜鲁门家乡采访他的母亲,聊起儿子的奋斗经历,白发苍苍的母亲滔滔不绝并颇为自豪。

紧接着,杜鲁门母亲告诉作者:“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使我感到自豪。”

她谈论起这位儿子的奋斗经历,听上去也是坚忍不拔和忠诚可靠的优秀人士,在座的记者非常能理解母亲的自豪。


这时候,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从外面回来,肩上扛着一袋土豆,当记者发现他就是刚才说的那位儿子,都大跌眼镜,原来他只是一个农民。

这位母亲的教育智慧,真的激励了在座的各位,也感染着我。

作为父母,与其苦苦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不如细心挖掘孩子的优点,当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肯定与赞赏,就能勇敢前行,将最好的特质发挥到极致。



3. 与其羡慕“别人家孩子”,不如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当父母在偷偷比较孩子们,殊不知,孩子也在偷偷比较着父母。

绘本《我讨厌妈妈》里的小兔子就说道:“讨厌妈妈总是一直看连续剧,却不许他看漫画。他讨厌妈妈一直催促他动作快一点,自己却老是与朋友聊天聊很久......”

也许还有一天孩子会说:“你总是要我看看别人家孩子,你怎么不看看别人家妈妈呢?”

孩子比我们想象得还要聪慧,他们的话语中同样潜藏着教育的真理。



对孩子来说,最高级的教育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能够知道自己哪里好、哪里还需要改进,在充分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中,享受成长的美好感受。

与其同时,希望孩子成为别人家孩子,我们先要做同样优秀上进的父母。只有父母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孩子才能沐浴着家庭教育的阳光,成长得健康又茁壮。

无论何时,爱都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