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拒绝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这几个干预误区一定要知道

2019-11-28 21:26:02孕产
当一个孩子可以在适当的情境下使用学到的技能,知道如何以及何时使用这些技能时,我们就说他学会了这个技能。(家长应该更加看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他具体学到了哪些技能。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实践的时候却容易操之过急)。

当一个孩子可以在适当的情境下使用学到的技能,知道如何以及何时使用这些技能时,我们就说他学会了这个技能。(家长应该更加看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他具体学到了哪些技能。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实践的时候却容易操之过急)。

将孩子培养成独立的学习者

应该是家长帮助自闭症孩子康复的目标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正是LSP所有课程的目标

自闭症孩子的预后能力应是以独立水平来衡量的

今天为家长们总结了一些干预孩子时会出现的教学误区:

误区一:抽象的教学

卡片教学方式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很多人会以刻板的方式来教认知。我们接受的体制教育就是一个刻板的训练,在课堂上大量的背诵和记忆,并且通过书面考试来衡量学习的成果,所以就会出现大量的桌面教学。很多桌面教学是用卡片教学方式:水果、蔬菜、交通工具、还有人物的表情来教孩子认知。

为什么会通过这种方式来教认知?

因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都会有一个量化指标,孩子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家长很容易看到孩子这周比上周多掌握了多少颜色,多少物品的名字等等……所有的这些东西先在卡片上或者教具上教,然后再去泛化。泛化的过程又是需要打破原来无数遍的桌面教学在大脑里形成的印象,所以孩子会很痛苦。孩子有时候会想:“这个世界怎么和我学到的不一样?周围的人和事物为什么一直在变?这真是太可怕了,我还是回到我的拼图、我的玩具、我的书本里去。”

孩子通过各种感官来了解周围的世界:一个苹果,通过看它的颜色形状,拿起来闻一下、摸一下、咬一口、尝一下,他/她就充分理解了苹果这样东西,抽象的图片会损失很多细节。图片上的物品只有形状和颜色,没有重量气味,味道以及光滑的感觉,所以通过卡片学习的一开始,孩子对于物品特征的认知就损失了很多部分,而自闭症孩子的归纳概括能力又相对较弱,她们需要通过非常努力地学习才能对物品产生认知,然而当实际应用时却发现学的东西在真实世界里是没有用的。他看到一个苹果,也无法和卡片里的苹果联系在一起,不管他怎么学习,外部世界对他/她来说就是一个陌生的世界。(这只是打个比方)

再比如说人物表情的学习,人物的表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的脸部有很多小肌肉、皮肤的皱纹以及五官的形态,会形成一个复杂的表情。有时,我们甚至可以从眼角的细纹看出这个人是真笑还是假笑。用卡通图片就会损失很多细节,用照片也有这样的问题——无法充分展现当时的情景,人物出现这种表情的背景及原因。用视频来表现这个方式比较适合,比如我们需要在人物出现表情的时候,按一下暂停键,给孩子更多的观察和思考的时间。

所以自闭症孩子的学习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到主动模仿中体验,再到理解各种不同的人和事物的内在规律。

误区二:看重结果

例如,我在商场的饮水机接水,水接的比较满,这时旁边的一个小女孩马上说:“太满了,要打翻了”。这句话绝对不是她妈妈用图片教她的,肯定是她自己打翻过,当时妈妈在旁边说了她一下,这个小女孩自己有了体会,就把她自己的经历和妈妈的话联系了起来。当看到类似的情景时,她才会说出这句话。孩子的学习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模仿的过程,当你去过度辅助他,打断了他/她的学习过程,就会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

当孩子还在学习爬行的时候,你扶着他/她站了起来,结果是他比其他孩子早一点学会了走路,家长的心理很满足,但是孩子却失去了练习爬行的机会。他的背部肌肉以及平衡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走路的时候也会因为支撑身体的力量不足而造成错误的姿势,影响了后面所有的大运动,导致很多六七岁的孩子都在补课练习爬行,或者在地上撑地跳。所以说,主动学习和机械模仿是不同的,不强调做的完全一致。

社交互动中有很多有规律的事件。从文化上来说,比如说节日用的物品,大家都会联想到甜食、圆形的东西、团圆之类的比喻、还有红色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要靠孩子平时去充分的体验,而不是直接大家去告诉他这个事情。还有一些就是不同的物品,它存在类似的价格,这个价格也是从这个物品的属性以及它的运输方式所决定的,它本身也是具有一定的规律。

还有一些是反映心理状态的,每个人都会有高兴、害怕、愤怒,这些动态的表情。自闭症孩子会很难理解这些表情,但是这些表情后面也是存在规律的,他们总是会有相似的经历,通过观察别人的表情、猜测别人的经历、联想到自己的感觉,这样他/她会对这个表情更加深入理解。

以上说的这些都不是在桌面教学中容易学到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亲身经历,仔细观察别人的表现,在对自己的认知进行修正,最终才能学到相关的知识。

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和灵活的方式也是相矛盾的,比如说LSP4的灵活性提到的内容:成人总是以重复的方式来教孩子,重复的桌面活动流程、重复的一些技能,使得孩子比较容易掌握这个固定流程,但这样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也剥夺了孩子通过体验总结规律的机会。

误区三:灵活性不足

我们的孩子本来就刻板,我们就要避免用不断的重复的方式让他们机械模仿。很多孩子不理解一般规律中的变化,看到苹果就认为是红的,看到老人就会认为拄着拐杖。另一方面不理解变化场景中的固有规律,也就是归纳总结的能力比较弱。这就要求我们从同一个事物的多个特征来教,让孩子多体验同一类事物的微小差别。这些都是通过孩子模仿他人,自己去看去摸去闻去亲身体验到的,也不是别人告诉他的。

比如说排队这样的动作,也需要主动模仿能力,每一个人都会顺序站在前一个人身后,前一个人上前一步,后面的人也要上前一步,其中排队的时候会发生一些意外:比如说前一个人遇到一个不买东西的熟人,大家并排站着聊天;又比如说有一个人想看看柜台里有什么商品,队伍就会给他让开一点,让他通过去看看那个柜台里在卖什么。这些都是多变的真实世界里会发生的事情。在教室里很难去就是完全模拟这一场景。

所以说,对于变化的事件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但是也要避免刻板。孩子有一次如果看到一个拄拐杖的老奶奶,她就会认为所有的老奶奶都拄拐杖,妈妈看到狗会表现出害怕的表情,他以后看到妈妈害怕的时候,都以为是狗来了。大多数孩子会通过更多的日常经历修正自己的观念。但是有的孩子归纳总结能力比较弱,我们如果再以重复性的教学来教导他们,就会使他们更容易形成这些刻板行为。

所以说灵活性LSP4,即帕特(Patrick Rydell)博士讲的《LSP操作指南——LSP组件4:物体,活动和人之间转换的灵活度》课程强调的是可控的变化,在联合行动流程中,每一次只改变一个因素,并且一开始就引入这些变化,增强孩子对变化的容忍性,这样也就避免了刻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