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精通心理」——透过心理沙盘看“标签下的孩子”

2019-11-27 18:26:04孕产
标签下的孩子总结幼儿阶段,孩子是从父母的眼里认识自己。这个时候的孩子,并没有发展独立的判断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全盘来自于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我平时给孩子做心理测评的时候,常常会问“家里谁会对你发脾气,一般为什么发脾气呢?

标签下的孩子

总结

幼儿阶段,孩子是从父母的眼里认识自己。这个时候的孩子,并没有发展独立的判断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全盘来自于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我平时给孩子做心理测评的时候,常常会问“家里谁会对你发脾气,一般为什么发脾气呢?”孩子通常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因为我不听话,所以爸爸妈妈发脾气!”。然后我会接着问“你做了什么不听话的事情让爸爸妈妈发脾气呢?”孩子给出的答案有很多:乱跑,不好好吃饭,摔东西,在家里发脾气等等。

再深入一点我会问“你为什么在家里发脾气呢?”我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因为爷爷老是逗我,我不喜欢,所以我发脾气!”。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爷爷爱逗孩子,孩子不喜欢所以发脾气,就被父母认定为是“不听话”的孩子。

同样的事如果发生在我们大人身上,一个人没完没了地逗我们,我们发脾气让他不要这样,我们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有问题吗?当然不会。但孩子就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因为父母都认为自己不听话。可见孩子对父母的评价和标签是全盘接受的。

另一方面,孩子还会努力让自己符合父母的“标签”。

我们在333学习能力训练课中,有一个环节叫操作训练,训练手眼协调和五指精细动作。有一个孩子,做了一会儿就不做了,操作的速度也不快。老师问她“你为什做了孩子回答“因为我很懒,所以我不做!”。

后来,遇到难一点考观察和记忆的训练中,孩子也不愿意做。理由是“我很笨,所以我不会!”。看似奇葩的逻辑,其实反应了一个问题:孩子努力让自己符合“懒”、“笨”这样的标签,而这种标签往往都来自于外界!

没有绝对好的孩子,也没有绝对不好的孩子。而“标签”会让孩子绝对化,使孩子的内心失衡,出现心理冲突,进而使得行为变得混乱。

01沙盘分享

这个孩子在幼儿园经常跟小朋友打架,人际关系处理不是很好,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沙盘。

刚开始制作沙盘的时候,全都是沙具对战:坦克打恐龙,恐龙打犀牛,鸟打恐龙。对战完了以后,沙具全部都丢到地上。就出现了第二幅图的满地沙具,相对比较混乱。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沙盘中的对战一般代表着心理冲突。而这个孩子,从对战上升到混战,可见心理的冲突很强烈。在如此强烈的心理冲突之下,行为自然会变得混乱,你无法预测下一步他会做什么。就像这个孩子,平时跟小朋友玩得好好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打别人一下。那么,如此强烈的心理冲突是从何而来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沙盘室共有3个沙盘,大部分孩子会在一个沙盘里摆放。而这个孩子,几乎每个沙盘都有摆放,说明这个孩子的边界不清晰。


边界不清晰的孩子会有这样两个特点:

第一,规则感不足,不听指令。对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意识不是很强。

第二,爱抢东西。因为边界不清晰,对于什么东西是你的,什么东西是我的概念不强;看到自己喜欢的就会去抢,不管是谁的。

我们再回到第一个沙盘:在一排动物的前方,有一辆消防车。孩子的描述是“沙盘里失火了,消防车正在救火”,说明孩子的内在是不安的。消防车在动物的上方,动力一般代表的是内在力量。这里的“失火”即内在的不安,容易扰乱孩子的内在动力;孩子就会表现出好动不安,没目的的乱跑乱疯。

我们已经看到,这个孩子有规则感不足,不听指令,爱抢东西,好动的特点。这刚好符合我们常说的“不听话”孩子的特点。妈妈在家也会经常说“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啊!”,“不听话”就成了这个孩子身上的标签。


我们回到沙盘的左方:所有动物在螃蟹的带领下,整齐的排队。右下方的火车在轨道上跑,但只是单纯的跑,并没有起到运输的功能。这说明孩子的内在还是有序的,规则意识也不错,但大部分时间,这里的有序并没有发挥作用。

妈妈也说“孩子在家有时候很乖,不知道为什么一带出去就爱打人,都怕带他出去了!”。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孩子本来是有序的,规则感也不错;因为一些所谓“不听话”的特点,被牢牢的贴上“不听话”的标签;跟内在的有序和规则意识,形成了强烈的冲突;进而表现出行为混乱。

我们再看沙盘的右上方:一个导弹车,一个警车和一个工程车。开始孩子就问“那个军用车是什么车啊?”,我告诉他“那个叫导弹车”。孩子听成了调皮捣蛋的“捣蛋车”,就说“这个车要捣蛋了!”,然后拿这个车乱撞其他的车。当我问他“为什么‘捣蛋车’要撞其他的车呢?”孩子回答“因为它们是警车,抓坏人的,我并不想让‘捣蛋车’撞它们”。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在认同“不听话”的标签以后,会故意违背自己的本意去捣乱;在捣乱的同时,也使得自己内心世界变得混乱。


总结一下:

因为“不听话”的标签,让内在有序的孩子,形成了强烈的心理冲突;进而表现行出为混乱,同时认同“不听话”这个标签,故意捣乱。

这样会继发第二个问题:因为不听话爱打人,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相比同龄的小朋友,表现会有些格格不入,慢慢会感觉自己有点“奇怪”,进而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标签”对孩子的影响深远,我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02分析小结

第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杜绝“标签”。

某一天,发现你的孩子突然不听话了,发脾气了,打人了,要这样告诉自己“我的孩子只是这一刻失控了,这是一个偶然事件,随着他一天天长大,自控力会越来越好的。”不要因为某一个时刻的行为,就给孩子贴上“不听话“,”爱打人”的标签。

当然,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我们也不是放任不管。可以说“你今天打人了,这样做是不对的。下次你可以试试那样,妈妈相信你会越来越好”。


这里告诉大家一些处理问题行为的方法:

第一,行为和本人分开。不是你不对,是这样做不对;然后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孩子需要引导;最后保持对孩子的信心,相信你会越来越棒。

第二,全面的接纳孩子,不论好坏。

我们之所以会对孩子贴标签,是因为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期待孩子完美。只要有不好的行为出现,就要马上消除。当我知道:我的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听话,心情不好就闹闹脾气,我了解她,也接受这一点;那么,当他心情不好发脾气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他心情不好了,就让他闹闹,一会儿就会好的。”


02引导

提问:我们说了很多“负面标签”的危害,那是不是“正面标签”就是好的呢?

回答:不是。

第一,“标签”让孩子绝对化。“正面标签”会让孩子绝对化的正面,那他的对立面即阴影面就会无处安放,最后阴影就会失控。

我们常常对孩子说“你是最乖的孩子”,“你是最棒的孩子”。孩子认同“最乖”的标签,当他想发脾气的时候,就会强行忍住;忍到最后爆发的时候,就会歇斯底里。孩子认同“最棒”的标签,当他某一次表现不棒的时候,对孩子来说将会是毁灭的打击。

第二,去除“标签”的意义,就是让孩子接纳完整的自己,表现完整的自己。

我开心的时候大笑,不开心就发发脾气;但不管是开心大笑的我,还是不开心发脾气的我,都是最真实的我;同样值得被肯定,受到大家的喜欢。

以上文章来自武汉感统失调训练,如有雷同请告知修改,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有需要请联络哦!

『汇杰教育』——懂心理的感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