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肯跳广场舞的妇女,是生活里的勇士

2019-11-16 08:26:04孕产
无论外人如何讥讽广场舞,身在其中的人,自然懂得它对于内心真正的意义。一到开空调的夏季,菲爷的整个肩颈腰背几乎都在靠各种膏药续命,各种理疗推拿也不见效,想想还是应该靠自身的机能,多加强锻炼。 但跑步实在太无聊了,而且也很难活动到全身的各个部分,于是在公司附近报了一个爵士舞的班。

无论外人如何讥讽广场舞,身在其中的人,自然懂得它对于内心真正的意义。

一到开空调的夏季,菲爷的整个肩颈腰背几乎都在靠各种膏药续命,各种理疗推拿也不见效,想想还是应该靠自身的机能,多加强锻炼。

但跑步实在太无聊了,而且也很难活动到全身的各个部分,于是在公司附近报了一个爵士舞的班。

上了几节课下来,有明显的改观,而且整个人的心情和状态也好了很多。

在某个辣妈群里跟姐妹们分享,生活态度得到了群友的赞许,觉得我总是对生活抱有极大的热情,愿意去尝试新领域新生活。

对这个评价我是认的,但假如我说,「我决定从今天开始天天下了班之后去跳广场舞」呢?

大概换来的会是另外一种曲调,「你怎么了,这么想不开?」

广场舞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处于鄙视链底端?似乎一旦加入了这个队伍,就跟「大妈」、「乡土」、「放弃人生」划上了等号。

说实话,爵士舞和广场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顶多就是音乐曲风不一样,舞蹈风格不一样而已,但很多东西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菲爷今天想为「广场舞」正一正名。

说实话,菲爷真心觉得:广场舞有益身心。

首先,广场舞和爵士舞一样,都是全身运动。

在健身的很多项目里面,跑步也好,撸铁也好, 比较火热的卷腹也好,或者keep里面的一些核心功能支撑练习等等,几乎所有的锻炼都是针对身体局部的锻炼:例如跑步锻炼的主要是下肢,核心训练主要训练的是腹部肌肉,而没有任何一个运动能像广场舞这样伸手抖腿扭腰转头,浑身上下都能运动到。

我有个亲戚以前因为天天坐着打麻将,结果肩周炎脖子痛腰痛一堆毛病,自从加入了广场舞大军,每天都跳,痴迷地跳,所有的毛病都神奇般地解决了,其实就是全身运动的效果。

其次,广场舞这样的运动锻炼的不仅仅是身体,更是头脑——因为它得记动作!

说实话,在智能终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能够锻炼我们人脑记忆的场景已经越来越少了,就连输入验证码的几个数字,手机软件也都很贴心的提供了一键盘复制的功能。

现代社会里,真的几乎已经多少能够锻炼记忆力的场合了!

人体的很多机能都遵循着一个客观规律就是:用进废退。长期不进行记忆训练的话,人的记忆这项功能很快就会退化了,那么离老年痴呆也就不远了。

所以跳舞记动作的这个功能还真的是很强化的「记忆训练」,而且有很多动作是手脚头要全身都要配合的,要记住他们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训练,是训练记忆功能的神操作。

再次,广场舞真是对于国民心理素质的极佳训练啊!

在传统的文化里,女性是闺门不出的,更不要说在公众场合下表演。而广场舞把中国国民里的这种羞涩感一扫而空,他们可以在任何一块空地的角落随着音乐起舞。

在全民娱乐的今后时代,这些接受了广场舞洗礼的人,从此可以淡然从容的面对镜头,走向舞台,未必不是国民心理进化的一桩好事。

更深层次一点讲,跳舞是生活里的百优解。

很多人觉得广场舞俗气,无非是音乐曲风太粗糙,简易又重复的旋律,极具洗脑效果;歌词太直白,例如最亲爱的思密达/你说我给你的爱压力山大/我不过想要爱结果开花/你说我不够懂你我的心碎啦/我给了你真爱你还我伤疤……

但是想过没有,恰恰是这种最具洗脑效果的曲目、最直白的歌词,最能够促使大脑的的多巴胺分泌,因而也最能给人带来简单的愉悦感,可以轻易抵消艰难城市生活中其他的不如意。

我妈可谓是典型代表了,因为帮我弟带娃,前段时间我弟搬家换了个小区,我妈很长一段时间郁郁寡欢,后来我才发现,是因为新的小区,没有组织起广场舞的队伍。

说实话,这些帮忙带娃的长辈们,每天除了带孩子做家务,一年365天全年无休,生活里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消遣,加上两代同住,肯定避免不了各种矛盾不如意,这种日子想过得开开心心的,还真不是太容易的事。

然而我很快发现我妈又明朗起来了,原因就是她在新的小区终于又组织起了一批新的广场舞队伍,从此每天晚上8点钟雷打不动去跳舞,一跳就是一个半小时,生活里的所有不如意,在舞步翻飞里,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还见过老家三四线城市里的某个女人,老公在外面花天酒地,家里的家用却几乎一分钱都不给,很可能家里还有那么一两个不成器整天闯祸的青春期孩子,在别人眼里看来,这样的生活简直苦到家了,不知道怎么过下去。

但她却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但因为跳舞跳得好,瞬间成了广场舞里的领队。于是广场舞既成了她的精神支柱,每天只要有空余的时间都在学新动作练舞,顾不上悲伤春秋;也成了经济来源,每个月跟队员收点会费,批发服装赚点利润,生活算是有了来源。

舞队里的姐妹们还经常有事没事一起聚餐,一起旅游,偶尔还能拉到地产商什么的赞助去商演,可谓乐趣无穷。

广场舞,这么一项简单的运动,从此有了江湖,也有了更多的社会意义。

跳舞其实和其他的爱好一样,存在无限精进的进步的空间,就像攀登山峰一样。

广场舞这个事情其实也是很讲究的,跳得不好的像广场舞大妈,看起来笨拙又可笑,虽然那也能锻炼身体;但真跳得好的,其实也一样是风采飞扬。

虽然这些人没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但总有一些人对舞蹈天生有觉悟的,腿是腿、腰是腰,跳起来就是比别人好看。

很多兴趣爱好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于它们总有值得你不断去进步、不断去战胜自我、不断解放肉身桎梏的空间。

例如打高尔夫,你永远需要沉下心来,去感受自己的身体自发的动作,永远是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又例如轮滑,无论是速滑还是平花,都有更快更好的要求,使人不断去突破自己,解放自己。

其实广场舞也是一样,从不会到会,从笨拙到熟练,从机械到有神韵,而且市面上永远有新的舞曲、新的风格在层出不穷,哪些追求跳舞精进的人,也总要时刻保持学习心态,有一双关注热点的眼睛,时刻迎头赶上。

菲爷有一次在天河公园跑步的时候,遇见了一群某餐厅的服务员大妈,在餐厅还没开张的上午,来到公园跳时下最火热的鬼步舞,我一看就震惊了,这帮人把Michael Jackson的《dangerous》跳得出神入化啊!

他们的装扮很土,但是跳着舞的样子,瞬间就帅得不得了!这就是跳舞赋予人的文化上的东西。

我跟着跳了一会儿,一直觉得有一种「臣妾做不到」的感觉,鬼步舞对于动作敏捷性和肌肉力度的要求非常高,能练成这种程度,绝非一日之功啊,

我们当然知道对广场舞的嘲讽之声,从来就没有停歇过。

在嘲讽者的眼中,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往往是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是土挫穷的代表;而社会上那些有地位阔太太们,她们过着做spa,请私教的生活,似乎那才是人生赢家。

类似的嘲讽声,当然不仅仅止于广场舞,在这些年风靡的马拉松中,嘲讽声也一直不绝于耳。

最典型的莫过于那句,「马拉松成了新中产阶级的广场舞」,还有那段:「中国新中产的三大标志是跑步、抄经、喝果汁,朋友圈里晒步数、晒装备、晒六大赛事,晒得越多,中产成色越醒目」;

菲爷曾经也写过一篇文章,《马拉松是中产阶级的真信仰还是假狂欢》:里面提到,很显然,抛出此般讥讽言论的,往往是坐观他人的“不跑者”。

菲爷认为,偏好人皆有之,但偏见却往往是由于对真实情况未有确切的洞察了解而导致的。

一定程度上说,马拉松也好,广场舞也好,他带给人最大的价值在于一种小群体的认同。

在脑力劳动已经成为社会劳动结构的主体的当代,直接作用于身体的触感和知觉,其实是已经成为人之所以为人,最重要的一个要素。

广场舞、爵士舞、马拉松也好,这些运动对身体的刺激放大了人对身体的知觉,让人感受到自己正在活着,人们可以通过运动的过程中大脑分泌的多巴胺所带来的愉悦缓解日常生活中的焦虑。

关掉糟心的新闻,远离家庭的一地鸡毛和烦心的熊孩子,换上跑鞋,踏起舞步,融入音乐,运动起来的喘息取代了世间的一切嘈杂与抱怨,肉身与灵魂瞬间进入真空,最简单,也最纯粹;平日里所有的烦恼事都变成汗滴蒸发在空气中,或者被一通热水澡洗刷得干干净净,毫无踪迹。

也因此,无论围观的外人如何讥讽广场舞,身在其中的人,自然懂得它对于内心真正的意义。

可以说,肯跳广场舞的妇女,是生活里的勇士,因为至少她们在寻求这一种方式,去迎接「面向阳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