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放任也不对,专制也不好,父母到底该如何养育孩子?

2019-11-14 15:52:03孕产
当所有的父母看着怀中新出生的宝宝时,一定都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决心让TA过上最好的人生。父母也看了很多育儿书籍,懂了许多育儿的道理,每天都在学习关于育儿的知识,但是为什么有时候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呢?举一个父母想让一个孩子整理自己玩具的例子。

当所有的父母看着怀中新出生的宝宝时,一定都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决心让TA过上最好的人生。父母也看了很多育儿书籍,懂了许多育儿的道理,每天都在学习关于育儿的知识,但是为什么有时候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呢?

举一个父母想让一个孩子整理自己玩具的例子。

有的父母会想,房间太乱孩子也有受不了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就会收拾。

有的父母会想,孩子需要规矩,所以会坚持现在就去让孩子收拾房间。

哪一种方式更好呢?

其实,这两种方式都不是那么有效果。

因为,第一种方式是放任式教育,第二种方式是专制教育。

放任式的教育会把学会负责任这件事情完全交给孩子,等待孩子自己有一天突然明白。

而专制教育是父母把让孩子学习负责任这件事情完全由父母来承担,由父母不断地进行监督和跟进。

不论是哪一种方式,要么孩子没有引导地漫无目地成长,要么被父母管制着没有自己成长的空间。

有没有一种教养方式,既可以让孩子有自主的成长空间,又有父母在身边加以适当地引导呢?

杰恩·梅杰博士指出,

双向式教育的方式,让孩子学会负责任这件事情,变成了孩子和父母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

还是整理房间这件事情。

相对于,放任式父母和专制式父母,双向式教育的父母会说,你的房间太乱了,我想知道你整理房间的计划。

尽管整理房间这件事情看上去不是那么重要,但它蕴含着父母希望孩子学会负责任这件事情。

父母进行管教的终结目的,是想通过一种方式将自己的见解、技能和知识传递给孩子,但是这么美好的本意如果是通过放任管理的话,孩子必然会有不计其数的弯路;但如果又是用批评和惩罚的话,必然会遭到孩子的拒绝,因为惩罚是通过施加心理和身体伤痛进行控制。

而如果通过爱的方式,父母将会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父母通过示范如何承担责任进行教导,孩子更容易接受。

今天的人类社会已经不再需要为了生存而挣扎。孩子面临的环境也与曾经的人们迥然不同。孩子们不再需要机械化地完成任务便可以,他们需要富有更多的适应性和创造力,这些都需要一个人有足够的内驱力。

因此孩子需要了解自己,这要求更高程度的自尊。他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了解自己的优势,明白自己擅长什么,而这些都需要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

父母已经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成为一个发号施令的人,而是应该成为孩子的成长教练。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但同时孩子又拥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索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勇气

放弃专制与控制式的教养对我们当中许多人来说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这意味着父母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学会放弃使用作为家长的权力去控制自己的孩子。

但是如果父母想要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就必须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同时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这样做反而会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也会得到孩子更多的尊重。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证预言的心理效应。是说如果你总是关注事情的某一个方面,那么这件事情最终就会走向那一面。

如果一个家长自己总是处于焦虑和担惊受怕的情绪,一看到孩子做错的事情,或者是没能达到预期的成绩,就会对为孩子的未来产生恐慌。

当家长把这种恐慌的情绪表达出来就变成,你怎么总是做不好,你怎么总是做错,你为什么就是不会,你为什么总是这么笨这类的话语。

虽然父母说出的是担忧,但这些话就像诅咒一样,成为自证预言。

所以父母要让自己形成更多的正向思维。正向思维是一种技能,像其他技能一样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拥有,就好像开车。

接纳

孩子需要理解接纳与同意之间的差别,父母首先要学会接纳。

当孩子说臭妈妈,我讨厌你的时候,父母要首先做出榜样。

我们并不同意孩子这么说,但是我们要首先做出理解和接纳的榜样,然后孩子才会学习到接纳和同意之间的差别。

只有父母先接纳孩子,孩子感觉到被接纳了,他才会有一种安全感,一种什么都可以和爸爸妈妈说的安全感。

在这种安全感的状态下,孩子更容易学习。

当孩子觉得安全,这时候我们可以教孩子,用“我”开头的陈述句来帮助孩子表达他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比如“我不喜欢你这样说,而不是我讨厌你,妈妈”。

需求

孩子获得自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发展出强大的解决问题能力,而明智的父母会不遗余力地做到这一点。

每一个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都反映着孩子的某种需求。

这里有一个工具可以使用 ——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父母养育、陪伴孩子的时间到底最应该花在哪里?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原因,在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前提下,教他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为自己承担责任。

自尊心

健康的自尊心和健康的身体一样重要。

拥有健康自尊的人充满内驱力,并且不受别人如何看待他们的影响,可以始终对自己的价值有认同。就算是最无助的情况下,自尊可以让一个人孩子继续尝试和前行。

-- 《双向养育》

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在《自尊心理学》中这样定义了自尊:一种“感觉自己有能力应对生活的基本挑战以及自己值得拥有快乐”的心理状态。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这让我们又回到马斯洛需求理论。研究表明,当孩子的需求(生理,安全,情感/归属,尊重)的被满足,是自尊和潜力萌发的基础。

父母有没有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一个自尊杀手?

例如,题不会做时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

孩子不想起床时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懒。

孩子的成绩不好的时候又对孩子说,你这样长大了会没出息。

父母无心的话语却是杀害孩子自尊的无形杀手。

因为越是这样说,孩子就越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家长就越会觉得自己说得对。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就真的变成了“自证预言”。

为了避免这样的低自尊情况发生,家长要多使用正面词汇,学习会看到孩子行为中正面的东西。

比如,

孩子动作慢,这可能说明孩子可能是个会非常细心的人。

孩子不那么顺从,可能说明孩子是个特别有主见的人。

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发现他们的优点并把他们对孩子的说出来。

这样做符合心理学中的马斯洛需求,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被得到尊重和赞赏,这也是每个人的刚需,包括孩子。

我孩子经常告诉我在学校,会听到老师们对孩子说,犯错误帮助你学习;

我们都从错误中学习类似这样的话,学校将这个思维方式称之为“成长型思维”。我认为这对孩子建立自尊非常有帮助。

建立孩子的自尊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父母对孩子说“我爱你”永远不会嫌多。

但是自尊又非常脆弱,所以家长的责任是持续不断地呵护孩子的自尊。

沟通

在管教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十分重要,这关系到孩子的自尊心的培养,孩子的需求被满足,父母展示对孩子的接纳。

大量的研究发现,家长在管教中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是命令的形式。

但同时研究也发现,陈述句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命令式的沟通方式通常是这样子的:

把那个放下!

坐下!

安静!

殊不知,命令的沟通导致权力的斗争。这就是为什么你越这样说,孩子越不听。

但是另一方面,一旦你要求孩子要听话,他们开始顺从的时候,家长又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已经丧失了主动性,开始变得对于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提问句也是一个令家长陷入被动的句式。

比如你为什么不做作业?

这样一句问话,就把主动权交到了孩子的手里。

因为孩子的任何回答,其实都是在加强不做作业的理由,更坚定了他的想法。

陈述句沟通,用一种非命令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你想要的结果,避免了其他沟通方式的缺陷。

比如,整理你房间是你自己的责任,我想知道你整理房间的计划。

另外还有一种,以“我”开头的陈述句式的沟通方式也很有用。

我看到屋里丢的到处是袜子,很不开心。

“我”句式的沟通,没有命令,没有居高临下,它表示的一种尊重,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但是有父母可能会说,这样做家长哪里还有威严啊。

父母的影响力

不通过惩罚和控制该如何对孩子形成影响力呢?

形成影响力的第1个做法就是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也是正面的言传身教。孩子通过看到父母是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来学习解决自己的问题。

父母用命令的方式来控制孩子,孩子学会的也是去控制别人。

父母用责骂的方式,孩子学到就是遇事责怪别人。

形成影响力的第2个做法是建立规则。

用3W(who 谁)(when时间)(what 做什么)制定清晰的规则。

例如,

孩子(who)过马路时(when)必须与爸爸妈妈牵手(what)。

孩子(who)自己一个人时(when)不可以玩火/用剪刀(what)。

父母自己的压力

说了这么多如何对待孩子,其实,对父母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接纳孩子。

接纳孩子,即使TA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即使孩子说不,即使孩子有不同的思考,即使孩子不想穿你为他精心挑选的衣服,因为他有自己的品味。

父母的怕来自于孩子走错路的担忧和恐惧。这些担忧和恐惧会蒙蔽家长的双眼,使家长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和事情的另一面。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会让家长有压力,压力也会让人忘记关注孩子的基本需求。因此,家长想要教养好孩子,也需要首先管理好自己的压力。

暂停,让自己停下来正在做的事情,给自己留白。被倾听,让你有机会发泄自己积累的情绪。每一个成年人,每一对父母都应该有一个会倾听自己的朋友。放下忧虑,事情也许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远离身边的负能量。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怎么去想和做,但是我们可以自己选择,不被别人左右。关注事情积极的一面。凡事都有两面性,端正自己的心态,因为你是如何思考的你就是怎样的人。

总之,在成年人管理压力的时候可以用这段话作为原则,

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

唯有智慧可以分辨其中的不同。

希望父母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依照这个原则管理自己的压力。因为只有照顾好自己,自己的能量状态都好了,才能更好地去影响孩子。

父母不仅仅需要学习育儿知识,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去增强自己的教养能力。在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的同时,养育出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