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开放二胎4年,第一批二胎父母已“阵亡”。网友热议二胎必要性

2019-09-03 18:40:04孕产
开放二胎4年,第一批二胎父母已“阵亡”。网友热议二胎必要性

"

当今社会,家有小宝宝的,会苦恼老大在家太吵,影响老二的休息;或者小的太闹,影响老大做作业。

但是相信我,请珍惜老二还在3、4岁前的二胎时光,因为那是二胎父母为数不多的好日子。

不信,看看二胎开放后第一批要了二孩的父母们,他们基本已经阵亡。

01.钱包不多矣

2013年第四季度到2014年开始,国家开始逐步实行单独二胎计划;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

如果是按这个时间表去计算的话,那么今年,第一批二胎的父母,他们的老二应该已经5岁了。

知道5岁意味着什么么?

5岁,意味着孩子已经有足够的幼儿园生活经验,可以独立上课;

5岁,意味着孩子的表达能力已经比较好,可以沟通复杂事项的地步;

5岁,意味着孩子无论是大运动能力,还是细节运动能力,都已经发展得比较好。

上述所有不懂没关系,作为买课付钱的甲方,我们只需要知道——已经没有什么兴趣班是5岁孩子上不了的了。

5岁以前,尚有一些学习项目不适合孩子,太危险的、太复杂的、对孩子的专注要求太高的,比如钢琴、小提琴、滑雪、高尔夫、编程......如今,可以可以很可以!

还有很多适合5岁孩子的夏令营,和亲子游学类项目。

5岁以后,已经没有什么可阻挡,我们钱包的阵亡。


02.接送是个大麻烦

花钱只是二胎父母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紧随其后的是接送问题,那才真是要人命。

我认识一位二胎妈妈,老大上一年级,老二上大班,不凑巧学校和幼儿园在两个方向。

为了能同时接送两个孩子,她主动和两个孩子的同学妈妈们分别组了接送队。

一三五,她接送老大和老大的同学;二四,她要接送老二和老二的同学。

别的家长组了接送队的,一礼拜尚且有几天休息,我的朋友却是全年无休,一年轻松开出5000公里的里程。

并且她熟悉各处实时路况,清楚知道每个路口红灯多少秒,有没有摄像头,堪比真人版导航仪。

然而到了暑假,父母们接送的任务就更繁重了。如今一个孩子要上n个培训班,二孩家庭就是n*2的培训班!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在一望无际密密麻麻的二胎行程里,冷漠地操作着。

钱包被掏空,脑细胞被掏空,心也被掏空。


03.作业辅导要火了

二胎正在悄悄改变这家庭的相处模式。通常情况下,都是两个小祖宗,老母亲和老父亲一人分一个。

你问分去干啥,写作业呀?

现在的作业那么难,花样那么多,每晚都需要一个完整的劳动力去勇敢面对。

老实说,虽然同撑一个家,同顶一片屋檐,我和老公不仅分房,经常照面都打不上。

晚上我带老大攻克一年级的课题,他带老二钻研幼小衔接的难点。

家里学习氛围浓厚,安静肃穆,我们也许久不讲话,有问题都是微信聊:

“你那边今天情况怎么样?”

“还算自觉,不用吼,待会叫什么宵夜?”

“如果这题再写错,我等下要吃沸腾鱼。”

“了解。”

二胎父母的感情交流方式,早已不是搂搂抱抱你侬我侬。对于能不能睡在一张床,我们真的没意见。

我们的感情交流方式一般是宵夜。

那时候孩子们都睡了,一天的工作、家务、作业也都完结了,终于可以坐下来好好歇歇,吃一顿安静的宵夜。

至于吃什么,除了和时令有关,也和孩子今天的表现有关。


04.累的要死

有人会说,为什么要把自己搞这么累。

是的,我不骗人,养两个孩子是很累。

起先,我们只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后来,就成了一根蜡烛两头烧。

但是我同时也很幸福,因为到最后会发现,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最后成就的是孩子的灿烂人生。

今天父母的辛苦,是孩子日后的海阔凭鱼跃,和来日的天高任鸟飞。

如果能有什么事,是比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成长,更令人幸福的?

那就是,看着两个孩子虽然各自不一样,却都各有所长。

但是,也有网友持不同看法,表示 : 心疼二胎家庭。其他网友怎么看呢,一起来看看吧:

有佛系网友表示:生不生二胎随缘。

有道系网友表示:不生和生无差别,生活的本质不是孩子,而是内心的充实。内心充实了,其实形式也就不重要了。

有儒系网友表示:生二胎,有时不仅仅是家族人丁兴旺的事情,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潜力。

墨系网友表示:不管生一胎还是二胎,请爱他,请给他最好的。

法系网友表示:生一胎生二胎要量力而行,依法合规必不可少。

阴阳系网友表示:只要暗合阴阳和合造化之功,生一胎生二胎都行的。

名系网友表示:生一胎生二胎,不管生养,都要名副其实,名正言顺,光明正大。

杂系网友表示:至于生宝宝的事情,真不好说,因人而异吧。

纵横系网友表示:是否生二胎,需说服夫妻双方才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则水到渠成。

农系网友表示:多子多福,人口就是生产力,鼓励生育二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对此,网友朋友们,您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