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总“赖皮”,别急着批评,家长和娃制定的本就是不平等条约

2019-11-01 11:00:03孕产
文|小鱼奶爸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生活中时常会碰到孩子说话不算数的情况,动不动就耍赖皮。

文|小鱼奶爸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生活中时常会碰到孩子说话不算数的情况,动不动就耍赖皮。比如:

明明说就看两集动画片睡觉,结果看完了还哭闹着要看,不愿意关电视;

明明一周只能吃一次糖果,每次非要缠着父母多给一颗;

明明规定了放学写完作业后才能玩耍,可孩子总是一到家就变卦,父母批评或威胁都不管用。

……

诸如此类的事情特别多,明明都是孩子自己许诺的,可到最后总是说话不算数,就像个小赖皮。

对此家长也是头疼得不得了,怎么讲道理都没用,批评或是武力解决,孩子的脾气就更暴躁了。

结果冲突添了不少,亲子关系变得尴尬,事情倒没解决。

孩子为何会说话不算数?

1)不懂何为诚信,轻易许诺只为达成小目的

说话算数是诚信,对成人而言很重要,甚至是生存的基本。

但孩子的世界观尚未建立起来,不懂得何为诚信,这是他们的认知所限。之所以口头上对家长的要求作出许诺,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想达成自己暂时的小目的而已。

※举个例子:

妈妈带宝宝逛超市,出门前表示: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最多只能买一件,宝宝满口答应。

结果到了超市,宝宝既想要玩具枪,又想要蜘蛛侠玩偶。妈妈搬出出门前的承诺,孩子仍旧不愿意放弃任何一样,甚至耍起赖来。

※情境分析:

孩子由于想去超市,因为答应了妈妈的要求,但由于控制不住意志力,看到喜欢的玩具就想买。

单纯且直接的宝宝走一步看一步,也不知道要诚信,可在父母眼里就是个小赖皮。

※如何解决?

公共场合处理孩子耍赖的事真的很麻烦,其实最好的方式,是提前将约定的事项定得越仔细越好,比如把所有要买的东西都列在一张清单上,让孩子对应去找。

这个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主动权,这时家长再提出下次买,孩子很可能会欣然接受。

因而父母要将玩具的名称和价钱限制先明确规定好,并且买完就走,避免多生事端。

如果只是说买玩具,孩子看到眼花缭乱的商品自然也就容易临时变卦。

如果真的想要,家长也要告诉孩子为多选择的那个玩具付出相应代价,比如最近多长时间内不能再买等。

这种“后果法”,也会让孩子明白说话不算数需要负的责任。

对于这类事情,父母不应该只想着灭火,其实从源头上避免是最好的。

2)为讨好父母,一时许诺

有时为了达成父母的高目标,孩子会出现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估算不足,而轻易许诺的情况。

※举个例子:

期中考试孩子没及格,看见妈妈恨铁不成钢的脸,便表示期末一定考到80分。

结果期末考试不仅紧张,题目也变难了,再一次考砸。成绩公布后,甚至不如期中分数高,妈妈很生气,认为孩子没努力,批评他是个“小骗子”。

※情境分析:

很可能孩子确实努力了,当时许诺的本心也是好的,只是无法预知未来,加上过于着急,许诺超出自身能力。

※如何解决?

父母要找到正确的着眼点,孩子并非真的想说话不算数,只是能力达不到而已。

对于这一点,父母要给予充分的了解,就连成年人也无法保证许下的诺言就一定会实现。

最关键的是找到孩子成绩无法提高的原因,也就是孩子现实中的缺点,并寻找方法助其改正,才是最佳做法。

3)家长和娃制定的本就是不平等条约

有时孩子并不想说话不算数,只是家长制定的条约,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举个例子:

妈妈带着5岁的豆豆去游乐园玩,上午过后,妈妈说:“再过十分钟我们回家好不好?”豆豆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10分钟很快就到了,可豆豆压根还没进行,妈妈叫他的时候也不愿意走,讨价还价说还想再玩十分钟。

妈妈生气地表示豆豆说话不算数,并表示下次不带豆豆出来玩了。

※情境分析:

这种约定看似民主,实际上是种不平等条约。在孩子微弱的时间观念里,根本分不清十分钟到底有多长,这只是大人嘴里的一个数字。

孩子无法理解其中的内容,自然也就不可能守约了。因而,家长遇到孩子总“赖皮”的情况,先别急着批评,看看是否是不平等条约。

※如何解决?

家长在制定条约的时候,一定要力求细化到孩子能够理解。

比如再滑5次滑滑梯、荡3次秋千之类的,孩子自己数数,自然也就明白具体时间是多久了。

不要给孩子一个模糊的概念,他们真没有想象中那么清楚。

如何引导孩子成为诚信的人?

①父母以身作则,不轻易许诺,一旦做出承诺,就要尽量做到说话算数。

②多教孩子诚信的故事,并用生活中的行动给他启发。

③对于道德概念还不算太清楚的孩子,不要过于严苛,耐心引导孩子即可。

④给孩子足够的尊重,相信他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走过人生的弯路。

总而言之,孩子的成长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家长要考虑孩子自身的思维发展规律,切忌拔苗助长或上帝视角。

带着同理心去教育孩子,是孩子最大的幸运。

二胎奶爸一枚,擅长儿童心理和教育领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