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一两岁的孩子,非要自己吃饭,然后弄得到处脏兮兮的,可以打他吗

2019-10-27 17:00:03孕产
2岁宝宝爱说“不要”,什么都要自己做又做不好,烦死了怎么办?一两岁的孩子,非要自己吃饭,然后弄得到处脏兮兮的,可以打他吗

“最近宝宝开始很爱说‘不要 ,喂他吃饭不肯,帮他穿衣服也不肯,甚至拉臭臭帮他擦屁股也不肯,什么都想要自己来,但又做不好,然后又生气哭闹,真烦啊!有时候就忍不住吼他几句、打他几下,可问题丝毫没有改善,就想起魏老师说的,不能吼不能骂······可总这样也不行啊,我担心我情绪总得不到发泄,会抑郁的······”

一个宝妈的苦恼,说出了很多这个阶段宝妈的共同烦恼。

Answer: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宝宝1岁以后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原本应该是值得高兴的进步,许多大人却从此陷入矛盾的情绪当中。

家长们所担心的问题很相似:

“不让她做,她非要做,而我担心她会做不好,食物弄得乱七八糟好难收拾。”

"宝宝自己吃慢,太饭菜凉了就不好吃了,还容易吃坏肚子。所以我就喂他吃啊,可他还非要自己来。”

“吃饭老是到处跑,让他不要拿着汤匙到处跑,还非不肯,非要拿,万一跌倒多危险呀!”

为什么宝宝爱说不要,什么都要自己做,又做不好?

以我们成人来说,我们为什么可以做好一件事?首先我们得有自我意识,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

可是对于不满3岁的宝宝而言,自我意识还在发育的起步阶段,他们才刚开始要学习分辨“我”和“你” ,根部无法像成人那样自律的去做好一件事。

但这正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概念形成的开端,也是大脑心智能力开启的重要阶段。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埃里克森(E。H。Erikson)告诉我们:自我意识 (self-awareness ) ,也叫自我认知( self-cognition),是一种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3种心理成分构成。

小宝宝从开始学习走路起,宝宝需要经过无数次动作练习,才能控制双脚独立走路,也需要不断地通过触觉和肌肉、关节的联合运动来做出手指抓、握、拿、捏等动作。

所以为了宝宝好,大人得学会有耐心,容许宝宝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一点点失误。如此一来,大脑才能一次又一次地修正自己的判断和行为,才有利于健康的发育。

如果大人缺乏耐心,不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就会导致孩子依赖性强

我认识一些资深的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私下向他们请教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教学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心得呢?大家都感叹: “和10多年前相比,感觉这几年所教的小朋友依赖性比较强,而且遇到事情就等待大人帮忙,根本不动脑子想。”

这是一个值得所有爸爸妈妈正视的问题,因为老师所看到的是普遍性的学习动机弱化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归根结底,是因为 “动机不足”:没有诱因或奖励就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什么,只会被动等待大人协助的习惯。而这并非孩子到了学校之后才养成的,我们追根溯源来思考,内在动机是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发展的, 0~3岁时家人如何对待宝宝,便可能成为宝宝日后做人处事的行为模式。

所以,请别到了幼儿园、小学时,再责怪孩子不主动。事实上,被动的孩子,都是因为小时候被父母教育:不可以乱动。他们只是太听大人的话而已。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还有些家长跟我反馈:

“宝宝才1岁6个月,真受不了这样小小年纪就很好强,只要玩具玩不好就生气乱扔,这要怎么改呢? ”

“不听,怎么教都不会…是不是像他爸爸一样脾气不好呀?还有救吗?”

这些很多家长的心里话。其实,这是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导致的。

现在的宝宝接受语言刺激的机会比较多,在日常生活中也容易获得视觉和听觉的刺激经验, 1岁以后的宝宝看到大人做什么就会想模仿,普遍来讲都让家长觉得这一代的小孩真聪明。

于是“望子成龙”心切的妈妈见到宝宝模仿大人的动作,常忍不住想开始教点儿什么,不知不觉就给自己和宝宝开始定下了学习的目标,只是妈妈预期的结果多半是以大人的思考模式来规划,大人习惯的做事方法与宝宝的学习模式有很大不同,于是许多亲子冲突就爆发了。

请记住,小宝宝的大脑发育还不够成熟,记忆能力才刚刚启动,感觉神经反射动作还没有完全消失,因此才会造成宝宝无法克制当下冲动的行为。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抽纸,几乎每个小宝室都喜欢将抽取式卫生纸一张一张地抽出来,轻轻一拉就变大的动作给宝宝的触觉和视觉刺激实在太好玩;只要放在桌上没收好,小宝宝就能玩得全然忘我,妈妈觉得宝宝太安静而走近时,宝宝才突然发现自己正在做妈妈禁止的事情,妈妈还没开口责骂,他自己就先大声哭了。

有些妈妈生怕自己没有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带孩子时总会提前想很多,希望可以在孩子犯错之前先教他,以减少孩子犯错的次数。而对语言理解能力还不成熟的宝宝而言,尽管妈妈耐心一再讲解,其实说话的内容当中很多词语是小孩子听不懂的。

小宝宝的大脑需要不断有多种变化的刺激才能产生突触的联结,在感觉通路还未稳固形成之前,我们无法期待宝宝可以很快记住爸妈交代过的事情而不再犯错。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妈妈采用动作示范的效果,肯定会比用嘴讲更有效。

因为让宝宝亲身体验,通过真实的感觉在大脑留下记忆会更长久。然后,就是多一点耐心了。

最后给家长们的温馨提醒:

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意识到:宝宝心智发育过程,就是从不断的错误中学习。请不要担心宝宝做不好或做错了,请多点耐心,只有给他们足够长的时间一次又一次的动手操作,他们才能通过玩而使得动作发展更熟练。这是孩子心智发育的必经过程。

所以,当下次宝宝想自己做时,您是否会鼓励他勇于尝试呢?还是,您会忍不住一再跟宝宝说: “宝贝,你还小不懂,妈妈帮你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