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如何利用潘多拉效应来化解父母的“不要”和孩子的“偏要”?

2019-10-23 06:52:03孕产
如何利用潘多拉效应来化解父母的“不要”和孩子的“偏要”?

“不能玩水”

“不要玩手机”

“不要抠鼻子”

“不要跑来跑去,小心摔跤”……

我们总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告诉孩子,可孩子偏偏想去做,总是无意识有这样的行为。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有些行为则是父母不希望看到或发生的。

于是,一些禁止词如“不许、不要、别”等成为父母口中的高频词,而被语言禁止的孩子却很少能做到行为禁止。

从此,父母的“不要”和孩子的“偏要”,就成为养育过程中最常见的亲子对抗情景。

01

作为家长,你有没有过“无情”的拔掉孩子网线、没收孩子手机的经历?有没有因为孩子玩游戏,无数次的与孩子进行拉锯战?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这孩子真长大了,连我们的话也不听,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你说东他偏要说西……。”这句听似平常的话却道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前不久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位13岁的孩子竟因过度玩手机导致瘫痪和智力衰退。

他生病前特别喜欢玩手机,经常一玩就玩到深更半夜,作息特别不规律。父母教育也屡禁不止,从小就爱玩手机,越不让他玩他越要玩。父母经常发出命令来制止,因为,玩手机伤身体,玩游戏容易沉迷,会占用大量学习的时间。一天,孩子在教室时突然像疯了一样,一直拿头去撞墙,几个老师都拉不住,脸上还不停地抽搐。去医院后他的情况继续恶化,竟然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了,还有智力衰退的现象,当时他已经认不清家人,甚至还出现了精神异常的症状。

父母禁止的行为,孩子为什么偏偏喜欢做呢?

反复说教式的“不让做这个”、“不让做那个”,说的次数越多,对孩子暗示和强化的心理作用越大,时间一长,便在孩子心中形成无意识想象。

即使有的事情他们还没来得及做,也一定会想做一次。

人都有好奇和逆反的心理,你越是不让他做的事,他越好奇,越想做,因为你的阻拦,更是增加了这份好奇心和吸引力。

孩子受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们忠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样,孩子不听劝告的逆反行为就形成了。

02

当我们试图去探究父母如何在孩子的成长与游戏中寻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时,我们发现,这件事情的本质,其实是通过父母、孩子、手机三者关系的改变,来探索父母与孩子在互联网时代的相处模式。

而在这个时代,一旦利用得当,玩手机,玩游戏可以成为促进亲子关系陪伴孩子成长的利器。

来自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的王希来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他一直在玩一款手机游戏。该游戏需要玩家每天在线,保持活跃,才能保级。可是,妈妈在他上高三的时候,与其他家长一样没收了儿子的手机。儿子非常着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妈妈商量,希望妈妈替他把这款游戏代玩下去,等高考结束再把账号归还给他。没想到开明的妈妈欣然接受了他的请求。

高考结束了,儿子取得了675分的好成绩。而妈妈的表现也没有让儿子失望,成功的完成了“代练”的任务,将游戏保级,而且妈妈的游戏水平比儿子还要高。王希来计划选择香港或上海的知名高校,全家也因此欣喜若狂。王希来说,“特别是我妈妈,像个小孩子一样,凌晨要拉着我到小区里走几圈。”

03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因为沉迷手机游戏,耽误学习,如果你了解潘多拉效应,并且合理利用这一效应的话,那么当家长的会变得很轻松。

什么是潘多拉效应?

古希腊有个神话,说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告诉她绝对不能打开。“为什么不能打开?还要‘绝对’?里面该不是稀世珍宝吧?”潘多拉越想越好奇,越想揭开真相。憋了一段时间后,她终于把盒子打开了。谁知盒子里装的是人类的全部罪恶,结果让它们都跑到人间了。

心理学把这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叫“潘多拉效应”或“禁果效应”。

潘多拉效应的心理实质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

我小时候还没有普及手机,但是放学回来看电视是我最期待的事。父母也会禁止我看电视,那时为了看电视,我动足脑筋。

只要爸妈不在家,我就偷偷打开电视,爸妈通过摸电视后盖,记住音量大小,记住电视最后调到的频道……一次次破解了我的鬼伎俩,我也没少挨打,可这样也没能让我偷偷看电视的热情减少半分。

直到后来他们放弃了,反而让我看了,不过每次看电视后,他们都会跟我讨论电视内容:看了动物世界,他们就会和我讨论非洲动物的生活习性;看了新闻,他们就问我欧洲的国家……

我一开始无法回答,他们也不告诉我答案,于是我只好自己去看书寻找答案。

直到有一天,他们的问题问不倒我了,我很得意,不过我也发现,这时候的我,已经喜欢上看书了。

所以,家长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潘多拉效应”对于孩子的影响,那么许多时候,教育孩子会是一件更有趣的事情。

其实,潘多拉效应的实质就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让孩子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变成了一种好玩的事情。

04

有很多家长都曾问过我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有没有天生就喜欢学习的孩子?”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就喜欢学习的。加上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每次与孩子说话时,十句有八句是关于学习的,所以,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有这样一种感觉:学习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因此他们从小就对学习抱有一种厌烦和恐惧的心理。

但是,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让孩子感觉到学习不但不苦,而且是很有趣的一件事,那么,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就会完全不同。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在跟孩子说话或者灌输某些规矩或想法时,尽量要用到正面的话语,而不是用带着否定词的话语。

你不要捡地上的东西吃 VS 吃盘子里干净的食物

你不要在墙上画画 VS 在白板上画画会更有趣

你不要说脏话 VS 要文明说话

你不要说谎 VS 诚实的孩子惹人爱

你不要粗心大意 VS 认真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你不要看电视 VS 我们来看故事书吧

……

如何合理利用“潘多拉效应”,家长还要注意以下4点:

1、家长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禁止孩子去做。家长自己整天捧着手机,却不许孩子玩手机,家长自己整天和碳酸饮料,却不许孩子喝……这只会增加孩子的好奇,激发他进一步尝试的欲望。

2、尊重孩子,消除逆反。家长如果能更平等地跟孩子相处,会有效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要总是用严厉地禁止去约束孩子的行为,而是更多地用交流、商量的方式,引导孩子,朝着家长希望的方向发展。

3、用赞美而不是用禁止的方式,让孩子不要去做一些事情。比如你不想让孩子玩手机,你可以赞美他:“我相信你是一个自控力非常强的孩子,手机不是不能玩,但是一定要在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再玩。”当他控制了自己玩手机的欲望,并且完成了该做的事情后,及时夸奖他。孩子在满足了被夸赞的心理需求后,心理上与你的对抗,对大人的逆反就会变淡。

4、保持家庭氛围的和睦,家长意见要统一。如果家庭环境不够和睦,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父母间对于一件事情的意见有很大分歧,那么孩子也会不知道该听谁的,这时候,“潘多拉效应”会产生更大的内在推动力,去让孩子做一些大人禁止的事情。

育儿路上不孤单,潘多拉与你分享育儿心得。

从现在开始善用“潘多拉效应”,当然“潘多拉效应”不要多用,要不然孩子会明白家长这么做的用心;还有,家长的表演一定要逼真,不能让孩子产生被欺骗的感觉,而要让孩子得到战胜家长的心理愉悦。

文:潘多拉育儿

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