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宝宝有这些行为,多半是缺爱了,趁早弥补还来得及

2019-10-22 19:52:02孕产
宝宝有这些行为,多半是缺爱了,趁早弥补还来得及

文|秘籍君

作为妈妈,我经常逛一些育儿论坛。但时间久了,我发现这样的事实:一些如何育儿的高阅读量文章下面,引起共鸣的都是些未婚甚至已婚有娃的成年人。他们在留言里诉说自己频遭忽视和暴力的童年,道出自己婚恋时的挫败和彷徨,因为不会爱而屡屡遭受的情伤......让人不禁感叹,那个自小就内心受伤的小孩,如果自愈能力不够强大,终其一生都被困在了不幸的童年里。正是应了那句话“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童年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它是塑造人生底色的关键时期。而童年里,决定人格底版的恰恰是在三岁前。三岁前妈妈和宝宝的互动模式,会让宝宝衍生出不同人格。

除了安全性依恋人格之外,回避型和焦虑型依恋人格会让孩子在成人后无法正确地处理与人交往,尤其是与人建立亲密关系。这两种性格的人,如果没有遇到安全感十足的恋人为其弥补伤痕,很容易婚姻破裂。而他们的行为根源,在于缺爱。想要避免孩子形成这样的心理创伤,就要在宝宝三岁前无条件回应孩子,用爱滋养孩子。

很多家长因为缺乏心理学基础,会把宝宝的一些行为视为“胡闹”甚至觉得自豪,但实际上,宝宝因为表达能力弱,如果出现以下行为,多半就是缺爱了,趁早弥补还来得及。

平时很乖,突然行为反常,变得让人讨厌

去朋友家看望她快一岁的二胎时,朋友跟我说起她的苦恼。快三岁的老大最近行为很反常,本来他已经会独立如厕,最近却频频拉在裤子上。饭也不好好吃了,非得妈妈喂才行,而且总偷喝弟弟的奶粉。本来很乖的孩子,却总趁妈妈不注意打弟弟。朋友很是头疼,觉得自己已经够累够烦了老大还是不省心,情绪上来了总要把大宝揍一顿。

其实听到朋友说这话,我就明白怎么回事了。显然朋友是因为照顾老二而忽略了大宝,大宝缺爱了。本来还有奶奶照顾大宝,结果奶奶有事回老家,妈妈一个人顾不过来,大宝心理彻底失衡。本来乖巧的大宝做出一系列“退行”行为,其实是在暗示妈妈——“我也是个小宝宝”“快来关注我”。如果妈妈读不懂孩子的信号,误认为孩子不懂事而打他,孩子只会更受伤。

突然很黏妈妈,妈妈走到哪里都要跟着

记得我家娃一岁半时,突然有一天回家特别黏我,我走到哪里都要跟着,平时他可是乖乖在客厅玩玩具,等着我做好饭了一起吃呢!我正纳闷怎么回事,奶奶笑着说,上午有位邻居逗孩子,说妈妈每天都出去不在家跟他玩,是不想要他了。我一听心里就一个激灵:原来孩子安全感受到破坏了。

心理学家曾说,一岁内的孩子心理很脆弱,妈妈跟孩子分开两周就能给孩子造成“被抛弃感”。一岁后孩子虽然有了“客体永存”的概念,知道妈妈不在身边不代表永远消失,但安全感依然脆弱,需要家长用心呵护。如果妈妈有事出差离开孩子,或者因为工作忙碌忽视了跟孩子的交流,就会发现,孩子突然越发黏着你。这时候,需要用耐心陪伴来消除孩子的紧张感和不安全感,这样才能弥补孩子这段时间缺失的爱。

突然啃起了指甲,或者有了其它“怪癖”

曾在网上见不少家长吐槽自家孩子的“不良行为”,有的说自家孩子特别爱啃指甲,指甲都啃得光秃秃的甚至都啃得渗血了还在啃,屡禁不止越演越烈。也有的总是爱咬嘴唇,怎么说都不改,还有的会突然出现强迫性动作,比如一遍遍去洗手,洗得皮肤发白发皱了还去洗......

其实,孩子出现这些“怪癖”,是因为缺爱导致的精神紧张,为了缓解这种紧张感,而不自觉做出的强迫行为。要么是家里突然发生什么事,导致家庭气氛突然改变,或者是父母亲因为某段时间特别忙,对孩子关注不够。家长此时要做的,不是打骂责怪孩子,用强制手段让孩子改变。而是耐心陪伴,用爱去弥补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孩子得到了爱的滋养,怪异行为就会慢慢消失。

三岁前宝宝的教育其实很简单,只要家长给足了关爱和陪伴,宝宝的心智就能健康发展,这比花高价上早教班、用尽心思各种智力启蒙有效多了。

-----------------------

关注【育儿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疫苗接种、疾病护理、成长发育,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创漫画文章,我们还会给您定期奉上实用育儿生活小常识,让你用科学的方式轻松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