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每十个出生的宝宝中就有一例是早产儿,孕妇该如何避免胎儿早产?

2019-10-21 11:26:03孕产
每十个出生的宝宝中就有一例是早产儿,孕妇该如何避免胎儿早产?

“小红豆出生时好小,就像一只小老鼠,管线遮住她的脸,她出生好久,我才看清楚我的宝贝长什么样…”39岁家住杭州的张女士,她的女儿小红豆是早产儿,29周出生时体重仅1050克。好在小红豆已平安长大,现1岁2个月了,因带给全家希望,取名“若希”。

张女士回忆起当时生小红豆的场景时仍然心有余悸,说自己30岁生第一胎,隔9年怀了第2胎,以为会像头胎般顺利。没想到7个月产检时,血压飙到170毫米汞柱,医师建议马上住院。当时她没把医师警告放心上,没想到血压持续飙高,急诊后立刻被送进产房,二宝因此成了早产儿。那天张女士邻床的妈妈的孩子是足月出生,全家都沉浸在新生喜悦中。她一想到自己的宝宝,满脑子都在担忧“宝宝可以活下来吗?”,要知道早产儿的死亡率约为12.%—20%。焦虑、害怕的张女士当场眼泪都止不住地落下来了。

现实生活中,和张女士有同样早产经历的孕妇其实并不少,据资料显示,我国早产儿出生比例为6%~8%,以上海为例,上海每年出生20万新生儿,其中早产儿发生率达10%左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那什么是早产儿呢?医学上是如何界定的?早产儿跟足月儿相比有什么区别呢?别急,耐心看完下文的介绍,你就知道了!

一、早产儿的界定标准!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37周(≦259天)的活产新生儿,多数体重不足2500g,身长在45cm以下。凡在妊娠37周以前出生(包括未测出体重或出生体重超过2500g),均称为早产儿。其中胎龄小于28周者称为极早早产儿或超未成熟儿。 我国早产儿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早产儿出生率由原来的5%上升为目前的8.1%,

要预防早产,首先要了解为什么会发生早产。70%~80%的早产是自然发生, 其中20%~30%是由于胎膜早破,40%~50%无胎膜早破而发生,另外20%~30%是由于医源性原因,如母体有流产史、高血压、感染、胎盘异常,或胎儿有异常如双胎、多胎、羊水过多、胎儿畸形等,需早产分娩。

二、早产儿与足月儿的区别

医生指出,在怀孕37周之前出生的都是早产宝宝。早产儿发育尚未成熟,体重多在5斤以下,即使体重超过5斤,他的器官、组织的发育也不如足月儿那样成熟。早产宝宝“不成熟”的“后果”有这些:

1、免疫:由于全身各脏器的发育不够成熟,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较足月儿差,血浆丙种球蛋白含量低下,故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感染也可发展成为败血症。

2、肾脏功能:肾发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缺乏,尿浓缩能力较差,故生理性体重下降显著,且易因感染、腹泻等而出现酸碱平衡失调。

3、血液:早产儿血液成分不正常,血小板数比正常新生儿少。出生后,体重愈轻,其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愈早,且毛细血管脆弱,因而容易发生出血、贫血等症状。

4、生长发育: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低,如果喂养得当,生长可以发育很快。由于长得快,极易发生佝偻病及其它营养缺乏症。肝功不健全,生后酶的发育亦慢,故生理性黄疸较重,持续时间亦较长。贮存维生素K较少,凝血因子低故容易出血。合成蛋白质功能亦低,易引起营养不良性水肿。

5、外形特点:皮肤柔嫩,呈鲜红色,表皮菲薄可见血管,面部皮肤松弛,皱纹多,头发纤细像棉花样不易分开,外耳软薄,立不起,紧贴颅旁,颅骨骨缝宽,囟门大,囟门边缘软。

6、呼吸:因呼吸中枢未成熟,呼吸浅快不规则,常有间歇或呼吸暂停。哭声低弱,肺的扩张受限制而常有青紫,喂奶后更为明显。咳嗽反射弱,粘液在气管内不易咳出,容易引起呼吸道梗阻及吸入性肺炎。

7、消化:吸吮及吞咽反射不健全,易呛咳。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紧张,胃容量较小,排空时间长,故易吐奶。胃肠分泌、消化能力弱,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及营养障碍。

三、早产宝宝能“追上”足月儿吗?

不过妈妈们也用太担心,有道是,“先天不足后天补”,只要能抓住早产宝宝2岁前这段宝贵的时间,做到科学喂养、做好日常的悉心护理,起步明显落后的早产宝宝也可赶上“大部队”,照样不会输给他人!

早产儿刚出生时,还处于危险状态,在产科分娩出来的早产儿一出生就需要转到儿科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相关治疗,这期间必须依赖医护人员及特殊的医疗器材照顾,不需父母费心,但出院后的一切养护责任就由父母承担了!

所以,出院以后,早产宝宝在0至1岁之内必须加强营养,积极防病,细心耐心地护理如下:

1)保温。室温在24℃~26℃,湿度在55%~65%,室内放一个可蒸发的水盆,空气干净清新。衣被要求软、暖、轻,在小包被外两侧放热水袋,对早产儿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移动。每4~6小时测体温一次,保持体温恒定在36℃~37℃。当早产儿有青紫或奶后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另外,早产儿的体位取平卧位,不用枕头。

2)各种维生素的补充。由于早产儿生长快,又储备不足,维生素A、B、C、E、K、钙、镁、锌、铜、铁等也都应分别在生后一周至两周开始补充,最好有母乳,初乳中各种人体必需的元素,蛋白质、脂肪酸、抗体的含量都高,正好适合快速生长的早产儿所需用。如母乳不足,则采用早产儿乳粉。

3)预防感染。早产儿室避免或不让闲杂人员入内。接触早产儿前任何人(母亲和医护人员)须洗净手。接触孩子时,大人的手应是暖和的,不要随意亲吻、触摸。早产儿的用品要消毒、要干净,桌面床面保持整洁。母亲或陪人感冒要戴口罩,如腹泻则务必勤洗手,或调换人员进行护理。

还有,如果能力许可,父母在早产儿一岁以内时,最好能每一个月到医院儿科保健门诊去检查一次,两岁以后可以两到三个月去检查一次,以得到儿科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