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不是所有的陈念都能遇上小北,面对校园霸凌,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陈念为什么被校园欺凌

2022-03-14 14:02:50孕产
前两天,去看了《少年的你》。从影院出来时,已经是深夜。深秋的风打在身上,让电影带给我的冷意又多了几分。就像影片的主色调,暗暗的、昏黄的,整部电影带给人的刺痛感远远要大于在影院留下来的几滴眼泪。两位少年的感情,是绝境中唯一的光。

前两天,去看了《少年的你》。

从影院出来时,已经是深夜。深秋的风打在身上,让电影带给我的冷意又多了几分。

就像影片的主色调,暗暗的、昏黄的,整部电影带给人的刺痛感远远要大于在影院留下来的几滴眼泪。

不是所有的陈念都能遇上小北,面对校园霸凌,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两位少年的感情,是绝境中唯一的光。

那份想要分担罪恶的极致之爱,明明带着暖意,却灼伤了每一位观者的心,让人不由地跟着两位少年狠狠地疼起来。

这部影片自上映之日起,就一直深陷“融梗”、“抄袭”的舆论漩涡之中,也让我犹豫着到底要不要观看。但直到电影的片尾曲响起,我才发现,幸好自己没有错过。

除了因为周冬雨和四字弟弟颇为惊艳的演技之外,更因为整个故事所传达的主题,是一个做母亲的最为痛心、最不愿意看到、却也必须要面对的话题。

抄袭与否,咱们就交给专业人士来定夺吧。单纯从对“校园欺凌”的聚焦这一点来说,这部电影还是挺难得的。毕竟,其他国家类似主题的电影比比皆是,在我们本土却比较鲜见。

但不提、不讲,不代表我们就没有校园欺凌。

恰恰相反,从这部片子上映以来,在网络社交平台,大家纷纷回忆自己上学时曾经遭受过的欺凌就不曾停过。

01

陈念为什么被校园欺凌

我一直想弄明白,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最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在我印象里,那些看上去和别人不一样的人,最容易被欺负。胖的、矮的、不合群的、表现差的…但似乎,剧中的陈念看上去和别人没什么两样。

她被“选中”,只是因为在胡小蝶跳楼身亡之后,在所有人都在拍照、录像,事不关己的充当看客时,只有她走了出来,为小蝶盖上了一件衣服,替她保留了最后的尊严。

就是这样一个动作,让陈念成为了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

陈念最开始的隐忍,应该来自于对胡小蝶的内疚。她的脑中,胡小蝶的那句质问“他们一直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成为了她的心魔。

曾几何时,她也是欺凌时的一名普通看客,沉默地面对好友被人欺负的事实。陈念的第一次反抗,是她向老师、警察的报告和坦白,但结果,支持她的班主任老师被迫辞职。

几位欺负她和胡小蝶的同学,虽被校方退学,却因证据不足没有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并且依然可以参加高考。

自此,对陈念的欺凌,从校内转到了校外。

放学路上,陈念被打得伤痕累累。她给母亲打电话,满腹委屈还未开口,就被母亲的惨状堵了回去。做微商被骗、东躲西藏,母亲的状况不得不让陈念充当起小小的保护者,本应该的哭诉变成了一句“我很好,我会努力的。”

她的伤痕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但是学校的同学、老师没有一个人关心她,最好的哥们也只是劝她“忍一忍,熬到高考”。

就这样,陈念心里残存的对这个世界的信任被击碎了。她再也不相信那些本应该能保护她的成年人,亲人、老师、学校、警察。她宁愿去相信一个不曾有过交集、看起来带着动物危险性的“不良少年”,求得片刻的保护和温暖。

小北与陈念,拥有着相似形状的伤口,他们嗅到了彼此人生里相似的悲凉,被现实一步步逼迫着,投入彼此的羽翼。互相取暖、彼此守护,甚至不惜为对方放弃人生。

陈念为什么被校园欺凌

02

为什么欺凌难以杜绝、霸凌者难以惩戒?

片中两位警察在饭桌上,将真相一语道破:

“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只能去找学校,学校只能去问老师,老师只能去找家长,家长会说:我在外打工,一年也见不到孩子一面,怎么管?”

校园欺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它并不是父母告诉孩子一句:“有人打你,你就打回去”这么简单;也不是在问题浮出水面之后一句“严惩霸凌者”就能终结的。

法律、学校、老师、父母、做看客的同学们,它需要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让类似的悲剧减少。

片中,一位警官在讨论小北是否会替陈念顶罪时说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我和你不会,但他们是少年。”

是啊,少年有着不计代价的执着。所以,小北会说:“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

他不惜用崩塌的未来,换陈念光明的前途。

但也正因此,少年,有着不计后果的无畏。

陈念为什么被校园欺凌

所以,那几个霸凌的孩子,才会下手狠,不惜毁掉别人的未来,换自己一时的畅快。

这也是为什么,校园欺凌的杀伤力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强大到我们仅教会孩子如何自保、反抗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成年人的介入和保护。

但可悲的是,在这部片子里,变成了少年与少年的单打独斗。

最应该保护受伤的孩子们的父母,不论是陈念的、小北的,都因为各种原因消失得不见踪影。

最应该肩负教育使命的,那些霸凌者的父母,要么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推卸责任;要么就是只认分数,不关心其他;要么就是遇到问题一顿毒打,简单粗暴。

而许多真实的校园霸凌事件都表明,那些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父母在教育和陪伴上缺位的孩子,更加容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那些孩子,仿佛散发着某种危险的气息,无声地对别人宣告着:来伤害我吧,反正也没有父母为我撑腰。

此外,片中校方的态度,也非常值得思考。

虽然影片对此描写都比较间接,但导演花了许多精力将镜头对准高考,用平行叙事、蒙太奇等拍摄手法,给予校园教育只重分数的扭曲现状以沉痛一击。

不论是校方,还是班上的同学们,内心的底线并非良知,而是高考。为了高考,同学们可以带着耳机不闻窗外事,不管他人死活;为了高考,老师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切用成绩说话。

在这样一所高考高分频出的“优秀”学校,老师们只管教书,但却不管育人。就像陈念对警官所说的那样:“仿佛过了高考,我就成了大人。但其实,根本没人告诉我,该怎样成为一个大人。”

当镜头在魏莱的尸体和高考被封印的试卷、被涂满的答题卡、以及判卷机器之间来回切换时,我哭了。

因为曾经感同身受,我为那些将未来交付给几张试卷和几个机器的过往,那些疯狂的、麻木的、压抑的高三岁月,而哭泣。也为那些再也无法重见天日的年轻生命失掉的未来而哭泣。

生而围困,出局即亡。

随着导演的镜头,我似乎感受到了,考试与欺凌之间紧密的关联。

它们都有着定夺一个孩子未来的权力。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03

但是人生答卷,由谁来押中命题,又有谁来最终评判呢?

陈念为什么被校园欺凌

难道只能像片中的郑警官所说:“长大就像跳水,闭上眼睛什么都别想,往河里跳,河里有石头,有沙子,有蚌壳。”

难道,父母、学校,没有人能在这条成长之路上充当孩子们的导航塔?

剧中的悲剧,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也许对待校园霸凌,正义和惩戒还远远不够,我们更应该为如何预防,投入更多的精力。

校园霸凌研究专家Dan Olweus博士曾指出:“霸凌行为是一种群体现象”。《Leagal High》里古美门律师也曾说过:“霸凌本质上是一种氛围”。

陈念为什么被校园欺凌

这就意味着,旁观者的态度,成为推动霸凌事件的核心力量。

为什么霸凌者在欺负别人时,都喜欢录视频、拍照?因为,他们渴望自己的暴行被观看。旁观者看的越起劲,霸凌者越得意。

看客们的喝彩、围观或是沉默,无疑都是对霸凌的默许。就像片中,那些面对胡小蝶跳楼而疯狂拍照、议论的同学们,以及那些在得知陈念母亲的事情之后疯狂起哄、转发的同学们,他们都不是最直接的施虐者,但也都是帮凶。

如果电影里,站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陈念,而是许许多多个陈念,那么也就不会有陈念与小北的悲剧,更不会有胡小蝶与魏莱的死亡。

所以,要解决群体的问题,终归要回到群体中去。

对于校方,比起事后干预,提前预防更为重要。因为只有提前干预,才能把整个群体纳入到这个防范霸凌的系统中来。

这一环,也是我们现在最最欠缺的。

有一些国家要远比我们做得更好,比如芬兰。早在2005年,芬兰便开启了反欺凌项目KiVa。

它的核心理念就是让班级所有同学的行为产生积极变化,以减少欺凌行为的成就感,从而减少欺凌者的欺凌动机。

学校为小学生开设反欺凌课程,目的是通过影响旁观者的态度和行为,强调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负责校园的安全与健康。它让每个人都不做沉默的帮凶,都在霸凌面前勇敢发声。

课程采用颇为有趣的形式进行,引入了情景式教学和电子游戏的创新元素,通过头脑风暴、角色扮演、观看视频等方式,来学习如何向老师报告霸凌事件、讨论用不同方式帮助和支持受害者。

通过成年人讲述自己曾经的霸凌经历、通过扮演霸凌中的不同角色,来提升对受害者的共情,和支持受害者的自我效能,认识到“旁观者”在霸凌中的重要性。

KiVa项目的发起,大大减少了芬兰的校园霸凌行为。而那些引进了KiVa项目的国家,英国、意大利、荷兰等等,也纷纷都减少了10%-50%的校园霸凌行为。

但在我们的学校里,却很少见到这样的课程。至少我没在潼潼的学校见到过,也没听过身边的朋友提起过。更不要提校方对家长进行的霸凌科普和宣传,以及学校成立的,由教职工、心理咨询专家等组成的霸凌事件处理小组。

当然,除了校方的干预与预防,还有法律的完善等,有许多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去改进的地方。

不论是新闻里的霸凌惨剧,还是文艺作品里的霸凌故事,亦或是千千万万网友们的霸凌往事,都是一个个少年,曾经的,现在的,在用他们成长的代价,呼唤着应有的瞩目与关注。

电影里,陈念在审讯室对有身孕女警官的质问,如一道鲜红的血印,在苍白的现实面前那么刺眼:

“谁能帮我?录我视频的人吗?站着看热闹的人吗?还是那些问为什么只有你被挑上,别人就没事的人?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是这样的话,你放心把你孩子生出来吗?”

这段话,也像一记重拳,打在了每个像我一样的父母心上。

如果说,世界的恶,是因为一小部分人的恶,那么世界的好,就必须要靠每个人的好才能实现。

走出影院,《少年的你》片尾那一幕,一直在我脑中不断回放。看守所会见室的玻璃上,陈念与小北的脸重叠在一起,笑中有泪,我中有你。

北望今心,陈年不移。少年们的勇敢和坚强,衬得现实越发无能和灰冷。

在那一刻,我默默祈祷,孩子们的世界里,不会有陈念,也没有人成为小北。

希望校园,不会成为孩子们的失乐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