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老虎教育,培养一个来自地狱的女儿,缺爱的孩子最终被爱所毁灭 老虎对待自己的孩子

2022-03-13 23:30:04孕产
老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棍棒教育和高要求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要么自卑、要么叛逆。棍棒教育以及高要求教育有没有成功的案例?有,但这种成功仅仅是指孩子的成就上,而从孩子的心理上来说,被棍棒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存在着心理缺陷,而最糟糕的结果,就是仇视自己的父母。

老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棍棒教育和高要求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要么自卑、要么叛逆。

棍棒教育以及高要求教育有没有成功的案例?有,但这种成功仅仅是指孩子的成就上,而从孩子的心理上来说,被棍棒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存在着心理缺陷,而最糟糕的结果,就是仇视自己的父母。

乖乖女雇凶弑父杀母

这是一起真实发生在美国的事件,2010年11月8日凌晨,美国的一家人原本过着平静的生活,但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打破了,女主人比西身中5枪当场死亡,而男主人生死未卜,只有他们当时远在他乡学习的儿子以及在家的小女儿珍尼佛(时年24岁)幸免于难。

老虎教育,培养一个来自地狱的女儿,缺爱的孩子最终被爱所毁灭

比西夫妻及其小女儿

在歹徒走后,濒临崩溃的珍尼佛报警并述说了当时的经过:三名歹徒把珍尼佛反绑在二楼的扶梯上,把她的父母押送到地下室,用毛毯盖着他们的头连开数枪。

一开始,所有人都相信了珍尼佛,一个天才花样滑冰运动员,一个钢琴家,一个母亲正在大学学习药剂专业的乖乖女,怎么会撒谎呢?这可是以父母的生命为代价的谎言!

本来事情应该就此终结,即便案件疑点重重:

被反绑双手并固定在扶手梯的珍尼佛如何能做到拿起手机求救?歹徒如此灭绝人性,为何唯独放过了她?家中只有现金被盗抢,但是车子、手机及其他贵重品毫发无损。

随着珍尼佛的父亲被抢救苏醒过来,珍尼佛的恶行被揭发了:珍尼佛的父亲说,他当时看到了女儿与三名歹徒在事发后很轻松地进行了交流,显然女儿是认识这三名歹徒的。

而随后,警方也在珍尼佛的手机里发现了大量珍尼佛与歹徒沟通的信息。

事情终于水落石出:三名歹徒是女儿雇佣来杀害自己的父母的。

那么,为什么珍妮佛要这样做?难道是为了继承父母的财产?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珍尼佛的事件完美阐述了老虎教育出逆子的极端表现。

老虎对待自己的孩子

“老虎教育”让孩子对父母怀恨在心

棍棒教育加上高要求,让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爱,让孩子认为自己只是实现父母高要求的工具,最终让孩子对父母怀恨在心。

珍尼佛就是这样的极端例子,她之所以雇凶弑亲,仅仅是为了和男朋友不分离,但她所追求的并不是对男朋友的爱,而是通过被男朋友关怀所弥补的、家庭所缺失的爱和认同。

珍尼佛并非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是个成绩优异,享有成功人生的孩子,事实上她是一个高明骗子,过着双重生活。珍尼佛连高中都没有毕业,她用尽了一切方法来掩盖这一事实:

用复印机伪造成绩单和大学录取通知书;在咖啡馆里教孩子们弹钢琴,也在餐厅打工赚钱,并告诉父母她拿到了奖学金;珍尼佛购买二手教科书,写了一些所谓的课堂笔记,以便向父母展示她的大学生活;

而此时,她的母亲发现了珍尼佛正秘密的和他的男朋友丹尼尔住在一起,父亲哈纳给她下了最后通牒,和丹尼尔分手并且回到学校上学,从此以后詹妮夫被关在家里完全失去了自由。

而这个时候一个邪恶的念头也开始在他心里萌芽了:让自己的父母消失在这个世界上。随即,珍尼佛与男朋友密谋了这次弑父杀母的惨剧。

有人认为珍尼佛中了爱情的毒,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教育的缺失,而实际上,珍尼佛是在追求被爱、被认同、被关注的一个可怜孩子。

父亲汉呐是一名“虎爸”,而母亲比西则是父亲的帮凶:

在珍尼佛上中学时还难密切的监视他的课外活动,他们从不允许珍妮夫妇与男生约会,更不让他参加舞会,他们对珍尼佛的管教相当严格;不允许珍尼佛的成绩下降,哪怕一次考不好也不行;甚至当父母认为他正在上大学时,珍尼佛依旧不被允许参加任何活动,直到23岁时他都从没去过俱乐部,也从未喝醉过;

当父亲阻止她与男友相处时,实际上切断了她求爱、求关注、求认同的最后的道路,男朋友丹尼尔就像她在黑暗里的最后一道曙光,当这道光被遮掩时,珍尼佛就置身于完全的黑暗之中。

过去所积攒起来的不满完全爆发,她憎恨自己的父母,那对她认为既不爱她,还要阻止她追求爱的父母。

让我们来看看,在老虎教育之下的孩子,她的心路历程是怎么样的。

老虎教育下孩子的心路历程

单单是棍棒教育或者是高要求教育,只会让孩子叛逆或自卑,不至于让孩子憎恨自己的父母,但如果两者相加,威力就如原子裂变般,几何倍的爆发。

【孩子认为父母是爱自己的】

老虎对待自己的孩子

孩子最初都会认为父母是爱自己的、也是非常依恋父母的,就如哈洛的猴子实验中,即便假猴子妈妈不断攻击小猴子,但小猴子仍然会紧紧抱住假猴子妈妈。

孩子天生就知道,自己要依赖父母才能存活,父母为孩子提供两个条件,孩子就能健康成长:

物质需求:吃喝拉撒睡的基本生理条件;

心理需求:爱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滋养,得以成长;

但如果现实并非如此,孩子就会遭受到打击。

【棍棒教育,让孩子怀疑父母的爱】

如果一个人攻击你,你会有什么感受?首先肯定是愤怒,而后你可能会根据这份愤怒而做出反击。

而棍棒教育之下的孩子,同样也有愤怒情绪,但父母往往会扭曲这份愤怒:我是为你好,我是爱你所以才打你。

孩子肯定对父母的爱有所怀疑:你们爱我,为什么要伤害我?

这注定了孩子必须压抑自己的愤怒情绪,甚至扭曲的认为伤害对方,就是爱对方的表现,最终他这份压抑的情绪必须向外投射。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珍妮佛雇凶噬亲的念头就可以被解释--她只不过是重复父母对待她的爱的方式:

你们限制我的自由是因为爱我,那么我很爱你们,我也限制你们的自由,而最好的限制方法,就是让你们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禁锢你们的灵魂。

老虎对待自己的孩子

【高要求教育,让孩子怀疑自己】

当父母对孩子进行高要求教育的时候,孩子往往会配合家长,尽己所能的去满足、达到家长的要求。

父母对孩子们来说太重要了,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父母都是孩子的“衣食父母”,提供着他们成长的养分。

他们会发现,如果自己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他就不配做父母的孩子,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那么幸运,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

当他们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的时候,父母就会用言语或者是棍棒对孩子进行攻击,不断抨击孩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能力和认知也在不断增长,最后他们发现:我的父母好像不爱我,他们只是爱那些“高要求”,例如成绩、例如工作成就,我只是一个实现他们要求的工具。

从这个角度来看,珍尼佛成为一个骗子的行为也就可以理解:

连一次成绩下降都不被允许的她,如果被发现高中无法毕业,那么父母将彻底的“抛弃”她,不行!这她绝对无法接受,深爱着自己父母的她,怎么能允许自己被抛弃?谎言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这和一些孩子涂改自己的成绩是同样的原理,他们并不是害怕父母的责罚,而是害怕父母讨厌自己,遗弃自己。

【真正的爱,让孩子憎恨父母】

在老虎教育下的孩子,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甚至扭曲地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攻击就是爱。但他们始终会遇到一个真正爱她,无条件包容她,认同她的人,例如伴侣--这是一个必然事件。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在挑选恋人的时候,就是按照自己心中的理想父母为模型的,理想父母的共同特点就是能给我们无条件的、无限的爱,不需要以成绩好,乖巧听话为条件换取的爱。

我们自己需要这种无条件的爱,我们也知道恋人需要这种无条件的爱。所以,在恋爱前期,我们会积极地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或者用直白的方法,或者用狡猾的方法,总之都会让对方感觉到:不论你做什么,我都会一如既往地爱你,我的爱是没有条件的。

获得了足够的无条件的爱之后,我们会变成孩子,恋人也会变成孩子,我们一起退行到童年。这时,我们互为对方的理想父母,又互为对方的孩子。

这个现象每一位父母都会经历,在恋爱初期的时候,对方总是那么美好,那么完美无缺。

在遇到这样一个人的时候,孩子就开始“怀疑人生”了,他遇到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如果父母打我不认同我是爱的表现,那么现在眼前这个包容我鼓励我给我支持的人,又是什么?

潜意识是不会骗人的,被爱被包容的感觉是舒适的、愉悦的,被攻击被不认同的感觉是让人难受的。

所以,孩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的父母并不爱我,他们在伤害我,他们是骗子!孩子就这样对父母由爱生恨!过去爱有多深,所受的伤害有多严重,现在孩子的恨就有多深,报复心理就会有多激烈。

珍尼佛当时已经24岁了,父母对他的伤害积攒了24年,她的爆发也就不难以理解了,更重要的是,成年的她已经具备了报复的所有能力,她非常狡诈地安排了这一场悲剧的发生。

珍尼佛的事件,阐述了一个缺爱的孩子,最终被爱所毁灭的事实,她并非是被爱情蒙蔽了双眼,而是被心里对爱的追求所蛊惑。

老虎对待自己的孩子

父母们,请给孩子足够的、正确的爱

老虎教育是否一定失败,是否一定就能让孩子获得成功人生?

对于这个问题个人不敢否定,因为每个人对于失败和成功的定义是不同的,例如当下很多父母坚定不移地认为孩子取得好成绩,取得博士学位就是成功,反之则是失败。

但老虎教育,会让孩子受伤,会让孩子对爱极其渴望,会扭曲孩子对爱的认知--老虎教育培养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给孩子足够的、正确的爱,其实并不难:

老虎对待自己的孩子

【无条件爱孩子,不以理想为标准】

每个家长心中都有个理想孩子,就如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父母一般。但不同的是,孩子没办法决定自己的父母是怎么样的,但家长可以决定孩子是怎么样的--这是一道单项选择题。

有些父母,爱孩子是有条件的:成绩、听话、安静...

而本质,是他们把心中的理想孩子当成对现实孩子的标准。他们认为孩子天生就应该有某一方面的特质:例如勤奋、聪明....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待实现的目标,需要家长付出努力去培养。

无条件的爱孩子,不需要孩子具有任何你想要的、希望的特质,仅仅因为她是你的孩子就够了。

对此,所有的家长都会有一个反驳句:“我已经无条件爱我的孩子了,还需要你强调吗?”

一个最简单的评测:当孩子在某事情上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我们还是以成绩为例,如果孩子考试拿了59分,离你心中的80分相距甚远,你会怎么做?

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选择先包容孩子的情绪,考不好他自己也伤心难过,而后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有条件爱孩子的父母,选择先抨击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而后强迫孩子加倍努力学习。

【给孩子正确的爱,学会和孩子和解】

什么是正确的爱?我认为是不扭曲的。

鲜少有父母能做到对孩子不发脾气的,亲子关系本质是人际关系,两个人相处,多少都会有些矛盾,有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重点是你怎么去处理这一份情绪。

例如,当你打骂了孩子之后,你是怎么做的?

好的父母,会和孩子和解:“对不起,我伤害了你,我打你并不是因为我爱你,而是我对你这个问题毫无办法了,你能给我机会,我们一起努力改过吗?”

而不好的父母,会扭曲孩子的认知:“我打你是为你好!如果我不爱你,我完全可以不管你。”

【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决定孩子一生是否幸福】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的名言:“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

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并不单单决定了孩子在家庭中是否幸福,还决定了孩子在选择伴侣度过自己下半生的时候是否幸福,乃至影响到孩子的孩子是否幸福。

这并非危言耸听,孩子从与父母的相处中体会什么是爱,获得足够的正确的爱的孩子,幸福常伴;

而恋爱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孩子以理性父母为原型寻找恋人,如果孩子的现实父母与理想父母保持一致,那么孩子就会找到一个好的伴侣,包容他、理解他、认同他,无条件爱她的伴侣;

孩子从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中,学会怎么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他的童年是痛苦的,他就会把这份痛苦复制到与自己的孩子相处中。

淅爸有话说:育儿路上,我们总在经历着种种困难,而最大的困难是: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爱孩子,给予孩子正确的爱,偏偏我们缺乏了一本育儿教科书,缺乏一个打破原生家庭链接的方法。

在此推广我的个人专栏:孩子99个错误行为的解决方式,本专栏旨在帮助父母找到孩子错误行为的解决方式,给予孩子正确的爱和包容,与让孩子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无关,与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密切相连。

目前以1折(9.9元)的价格进行推广,已更新到第7章(共100章),在第11章更新完毕后,会逐步提高价格。

为何孩子屡教不改?当代家长的两难处境:打骂伤身,讲道理伤神

自信的父母有一个自卑的孩子?抱歉,自信不能遗传需要建立

慈爱的妈妈养出冷漠的女儿,教育,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

孩子只是对你拖拉,家长越催促孩子越慢,“被动攻击”了解一下

一句话就能把人呛倒的嘴欠孩子,是心理学上的“轮回”,情商不低

让孩子放弃手机游戏,不需要打骂,快乐替代让孩子生活回到正轨

做作业东顾西盼的孩子,用延迟满足来应对,配合目标细分就解决